劉劍波
【摘要】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要提通過解題實踐來消化,數(shù)學的解題方法要通過解題實踐來強化,在解題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課題反饋才能靈活駕馭教材,有針對地對學生進行解題指導,當學生在解題中遇到困惑時,對教學對象給予是是的指導,排除思維障礙,與學生一同學習知識的基本思路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更好的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從而提高解題能力。
【關鍵詞】數(shù)學思維 ?策略 ?知識網(wǎng)絡 ?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243-02
許多有較高思維價值的數(shù)學題有一個顯著特點:思維入手易,完成全題難,即柔中帶剛。因而,使一部分學生對此類題目有畏懼感,久而久之對數(shù)學課沒興趣,造成成績下降。
根據(jù)學生思維的差異性,從學生思維障礙著手,指導學生解題,可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自卑感,產(chǎn)生成就感。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觀念意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探索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F(xiàn)通過指導學生解答一道高考題說明之。
題目:如圖1.設A和B為拋物線 y2=4px(x>0)上原點以外的兩個動點,已知OA⊥OB,OM⊥AB,求點M的軌跡方程,并說明它表示什么曲線.
學生1:分別寫出直線AB、OM的方程,消去有點參變量得軌跡方程,感覺易入手,解答如下:
設, ,則有 : ? ? ? ①
由OM⊥AB, 有 : ? ? ? ? ? ? ? ? ? ②
由OA⊥OB, 有:y1y2=-16p2 ? ? ? ? ? ? ? ? ? ? ? ? ? ? ?③
至此,因不能從①、②、③式中消去y1與y2思維第一次受阻。
提示1:試對②變形,觀察有什么結果?繼續(xù)解答:
由②式,得代入①得:. ? ④
此時,因不知怎么消去y1 , 有此路不通之意,思維第二次受阻。
提示2: 利用等式性質(zhì),通過②式構造y1y,試試如何?
給②式兩邊通乘以y1得:(這是學生有柳暗花明有一才之感),隨之將此式代入④式得:,將③式代入并整理得:x2+y2-4px=0(x≠0) .
評述:思路要開闊,代換有單獨代換和整體代換之分,在這里要注意y1y的整體代換,不要被y1y中的y所迷惑,適當?shù)耐藚s可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學生2: 利用KABKOM=-1的條件建立等式,消去參數(shù)得軌跡方程,感覺易入手。解答如下:
設M(x0,y0),A(x1,y1),B(x2,y2),則有,此時,不會設法將y1+y2代入換掉,思維受阻。
提示:由直線AB方程與拋物線方程聯(lián)立方程組如何?
由此得到:y2-(y1+y2)y+(y1+y2)y0-4px0 =0,
所以
評述:涉及圓錐曲線和直線問題是,??紤]利用方程組得以元二次方程,應用韋達定理解題。
學生3.建立直線AB的方程,再挖掘不出有價值的因素解決問題,感覺易入手,解答如下:
設A(x1,y1),B(x2,y2),則有。至此覺得挖掘不出有價值的因素,思維受阻。
提示:若令y=0,則 x=?從中你能的出什么結論?
解得x=4p,結論:直線AB過頂點A(4P,0)
設M( x,y ),由KOM·KAB =-1, 即,得x2-4px+y2=0(x≠0),
評述;注重培養(yǎng)自己敏銳的觀察,探索能力,無限風光在險峰。
學生4.建立直線AB的斜截式與y2=4px聯(lián)立解之得斜率 的表達式,再將有關參數(shù)用動點坐標表示代入解之,感覺易入手,解答如下:
設代入拋物線方程得,
設則從而有
①
又由OA⊥OB,得x1x2+y1y=0即 ? ? ?②
由 ① 與 ② 得:
至此不會將參變量b 換掉,思維受阻。
提示1.不要放棄,比如將直線AB的方程變形為如何?你觀察出了什么?
AB過定點(4p,0),可得。所以,化簡得x2+y2-4px=0
提示2.設法尋找新的表達式,比如利用可得而,代入直線AB的方程并簡化,可得所求軌跡方程。
評述:得到后,不要輕易半途而廢,而應鍥而不舍,抓住關鍵(怎樣讓b蒸發(fā))不放。
學生5.將Rt△AOB的方程雙向表示得到軌跡方程,感覺易入手,操作如下:
設A(x1,y1),B(x2,y2)則
(化簡中用到 ①
②
在此,不會將化簡,思維受阻。
提示:再利用點A,B在直線AB上,化簡如何?
于是有:
從而有:
評述:快速、靈活的運算能力是必備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總之,筆者認為:從學生的思維障礙著手,指導學生解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思維品質(zhì),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羅增儒。數(shù)學解題學引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曹才翰,章建躍.中學數(shù)學教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