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有個叫謝自然的女道士,在眾目睽睽之下,白日飛升,當時在朝野上下引起極大轟動。謝自然白日飛升,譜寫了道教史上一大仙話。大詩人施肩吾聞知此事后,特賦詩一首《謝自然升仙》:
分明得道謝自然,古來漫說尸解仙。如花年少一女子,身騎白鶴游青天。
關于謝自然飛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太平御覽》卷167載:“貞元中,謝真人于郡中之紫極宮上升,萬目所睹,郡郭是夕處處有虹霓云氣?!薄短藉居钣洝贰ⅰ对企牌吆灐返染杏涊d,其中,《大平廣記》記載得最詳細。
謝自然,唐代女道士,世稱東極真人,果州人(今四川南充)人,生于德宗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父親謝寰被舉為孝廉,為鄉(xiāng)里所器重,后來經(jīng)刺史李端舉薦,任秘書省校事從事。母親胥氏出身邑中豪門望族。
謝自然自小就聰明異常,不同凡響,從不吃葷腥帶血的食物,只是素食。由于飲食的原因,一直體弱多病,為了她的身體,母親想讓她跟從尼姑修行。謝自然遵從母親之命,七歲時跟隨女尼越惠修行。佛教在唐代廣泛流行,道教雖然被李唐皇室尊崇為國教,但沒有佛教那樣深入人心。
大歷九年,八歲的謝自然剛剛修行一年,就因病回到家里,之后又改隨尼姑日朗,剛修行十個月就想回家。回到家后每日所談總是道家的事,且說起來脫俗高雅不同凡響。當時謝家在南充市嘉陵區(qū)西大方山下,山頂有太上老君李耳的古像,謝自然遂去拜見行禮,長時間不下山。自拜見行禮后就不愿再回家,自己一人住在了山頂,自此每日誦讀《道德經(jīng)》、《黃庭內篇》。
川蜀一帶是道教的發(fā)祥地,張陵、嚴君平都是很有名氣的道士,唐代許多有名的道士趙昱、袁天、李特、李流、李榮等也皆出自川蜀,這對謝自然產(chǎn)生很大影響。自此之后,謝自然所崇仰的是王母、麻姑、南岳魏夫人等諸女神仙。據(jù)說她十多歲就開始游歷大山名川,曾游遍蜀中名山勝地,如青城山、峨眉山、三十六靖廬、二十四治。不久又離蜀遠游京洛,直抵江淮,凡有名山洞府等靈跡之所,無不歷覽。
大約大歷十四年九月,謝自然十四歲時,因為吃新稻米飯,視為異物,自此一粒糧食也不吃了。她用皂莢煎湯,喝了之后就上吐下瀉,渾身乏力,困倦至極,腹中各種蟲子全部被打下來了,只覺得身子輕松,眼睛也明亮了。從此她只吃柏葉,每天吃一枝柏樹枝。七年之后,柏葉也不吃了;九年之后,連水都不喝了。這樣不吃不喝了十三年。
貞元四年,謝自然二十五歲時,果州刺史韓佾來此上任,懷疑她不食人間煙火是假的,就將她關進州所北堂東閣中,關了幾個月后,才率領老少家人開鎖把她放出來。再看謝自然,氣色和幾個月前一模一樣,說話時聲音圓潤。韓佾感到很詫異,就讓女兒韓自明拜謝自然為師。在這之前,她父親謝寰外出多年,等回到家時,見謝自然修行道術連飯都不吃了,認為這太怪異荒誕。他對家人說:“我家世代儒風,除了三綱五常,其他的皆非先王之法,怎么能有這種妖孽迷惑人呢?”于是,就把謝自然鎖起來,不讓她出屋。四十多天后,等父親再見到女兒時,謝自然更加清爽秀氣了,謝寰心里不由一驚。
貞元九年,李堅任刺史后,謝自然稟告說:“我住在城郊不方便,希望能住在金泉山。”李堅就在金泉山修建了房舍,供謝自然居住。剛住進金泉山,這天,有一個年約四十、自稱頭陀的人來到金泉山,說來拜訪真人,遭到謝家拒絕。謝家施舍他二百錢,頭陀沒接受,于是施舍他一條手巾,頭陀欣然接受了,說以后當出示這條毛巾作標志。說完出了門,轉眼間就不見了。過了許久,一天中午,有一條大蛇,三尺粗,一丈多長,頭上還長著兩只小白角,爬到謝自然的房間,在房間門檻吐氣,霎時云霧四起,等到霧散,蛇卻不見了。這之后,經(jīng)常有十幾條小蛇,有的如胳膊粗,有的如大腿粗,有黑有白,有的吐氣,有的發(fā)聲,從早到晚盤旋在謝自然的房間,各自盤成一團,也不毒害人。謝自然出入房間總有兩只虎相隨,有人到來,虎就隱伏不見了。在謝自然的房間里,父母也不敢同坐她的床,有時突然到她這里來,準會有詭異的事發(fā)生。從此都稱謝自然的居室為仙女之室。
謝自然總是獨居,在深山漆黑的夜里她什么也不怕,說有八個天使在她身邊陪著,兩個童子青衣戴冠。八個天使都穿黃衣,又有兩個天神在她門口把守,日夜護衛(wèi)她。還說某山神姓陳名壽,是魏晉時人。
貞元十年三月三日,謝自然來到金泉道場,那一天,五彩祥云掛在天際,天上的真人和群仙都來到這里聚會,林子中小鹿盡情跳躍,好多仙女來到人間。到了第二天,上仙送來一副用寶鈿裝飾的白鞍,對謝自然說:“我把這個東西送給你,你就可以在天上安居了?!庇忠簧舷山蹬R石壇上,交給謝自然一道符丸,并讓她吞服下去,焚香在神壇之上,等候真人金母的到來。三天后,金母降臨庭院之中,謝自然行跪拜禮。
金母離去后,有使者拿出一套衣服,這衣服朱色碧色綠色相間,外層素色,內有花紋。謝自然看這衣服,似有若無,用手去摸,好像什么也沒摸到。使者說:“以后再給你取來?!比缓笥秩〕鎏覙湟恢?,比胳膊還粗,上面有三十個桃子,碧綠色,如碗那么大。每當天上使者降臨時,千萬只鸞鶴就會出現(xiàn)在天空,群仙之中,地位高的乘鸞鳥,其次乘麒麟,再次乘龍。鸞和鶴的翅膀各一丈多長。
九月五日,金母又來了,取出三道符,令謝自然把它吞下去。服下后,謝自然渾身有種異樣,感覺很舒服。金母說:“我再來一次就不來了。”
進入九月以來,天氣總是陰雨連綿,一天凌晨,謝自然從金泉道場前往南山探望一個叫程君的人,凌晨到達,衣服和鞋子卻沒有沾濕,程君覺得很奇怪,天一直在下雨,地面到處都是水,她的衣服和鞋子怎么一點沒濕呢?謝自然到州里去向李堅告別,她說:“我中旬一定走了?!?李堅聽了莫名其妙,她走了,要去哪兒呢?難道真的要到天上去?
二十日辰時,謝自然坐在在金泉道場,把平時所穿戴的衣冠簪帔都留在小繩床上,她向母親胥氏、妹妹自柔、弟子李生訣別,說:“你們要勤懇地修行至道?!辈灰粫海迳凭d延遮蔽了整個山川,仙樂和奇異的香氣彌漫了天空,謝自然慢慢升起,漸漸升到了天空……
很多人目睹了謝自然白日升天。刺史李堅在金泉道場立了《金泉道場碑》,敘述謝自然得道升天的過程,并把這事上表奏聞皇帝,唐德宗下詔褒美,地方官員將詔書刻石立碑,以傳諸永遠。據(jù)康熙《順慶府志》載,在謝自然飛升的金泉山上,就有三通有關飛升的唐代石碑。其一為唐太和五年(公元831年),果州刺史韋肅撰寫的《金泉山仙述居》;其二是唐德宗《敕果州刺史手書》,其三為是唐德宗《敕果州女道士謝自然白日飛升書》。今三碑俱毀,然而兩通碑文尚存于地方志中。還有,謝自然升天的時候,堂內東墻上書寫有五十二個字:“寄語主人,及諸眷屬,但當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并諸善心,修立福田,清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緣,早會清原之鄉(xiāng),即與相見?!边@些字跡保存在《集仙錄》中。
其實,世上本沒有御風駕云的神仙,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個故事仍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自明清以來,有關謝自然的勝跡遍布在許多山陵。謝自然的故事,豐富了道教的“神仙”之說。同時,這也是成語“白日升天”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