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彬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迅速普及,整個社會從互聯網飛奔而入移動互聯網的新世紀。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革命浪潮,信息控制、傳播和解釋的壟斷權被逐漸消解,信息按照更有效率、更容易傳播的方式進行重構,從而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為便利。通俗一點說,移動互聯網浸入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趨勢不可逆
在最近10年里,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成為當今世界發(fā)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前景最誘人的兩大業(yè)務,它們的增長速度都是任何預測家未曾預料到的。然而,隨著PC互聯網的日趨飽和,其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速度正在放緩,但人類對移動性和信息的需求卻急劇上升。
隨著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迫切希望能夠隨時隨地,乃至在移動過程中都能方便地從互聯網獲取信息和服務,移動互聯網因此應運而生并迅猛發(fā)展。由此可見,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結合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移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是一種通過智能移動終端,采用移動無線通信方式獲取產品和服務的新興業(yè)務,包含終端、軟件和應用三個層面。終端層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MID等;軟件包括操作系統(tǒng)、中間件、數據庫和安全軟件等;應用層包括休閑娛樂類、工具媒體類、商務財經類等不同應用與服務。
移動互聯網經過幾年的曲折前行,如今已迎來了新的發(fā)展高潮。未來, LTE(長期演進,4G通信技術標準之一)和NFC(近場通信,移動支付的支撐技術)等屬于網絡傳輸層的關鍵技術也將被納入移動互聯網的范疇之內。
與信息時代相比,移動互聯網時代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用戶體驗至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誰越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誰就越有可能成功。因此,任何一件商品或是一項服務都要具備簡潔、精準的用戶體驗。
2.口碑宣傳為王:移動互聯網的營銷模型與傳統(tǒng)營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重視通過口碑來吸引更多的客戶,隨之讓其參與互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冷冰冰的廣告式營銷模式,或許將會開始慢慢衰退。
3.整合資源優(yōu)先:移動互聯網更強調整合本身產業(yè)鏈之外的資源,特別是除了核心業(yè)務外,還能夠給用戶帶來附加價值的資源。經常使用手機APP的我們不難發(fā)現,社交軟件可以提供新聞資訊,新聞應用則可以滿足購物需求,而購物平臺又往往附帶有社交功能。僅從這樣一個小小的資源鏈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的微妙之處。
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
如果讓我來劃分時代,那么我會將歷史分為農業(yè)時代、工業(yè)時代、信息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也許很多人都會問,那互聯網時代呢?在我看來,互聯網還算不上一個時代,它只是信息時代的一個部分。而與之相比,移動互聯網顯然更加重要。
農業(yè)時代主要改變了生產關系,人們擺脫了對狩獵的依賴,工業(yè)時代則是對能量資源的大肆開發(fā)和利用。在工業(yè)時代后期,我們進入了電氣時代,而計算機的發(fā)明使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這時的表現為信息量、信息傳播、信息處理的速度等都呈幾何倍數增長,乃至形成信息爆炸,而移動互聯網時代則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讓人與信息相連。大家還記得電影《阿凡達》嗎?劇中每個人身上都長了一個接口,可以隨時和星球乃至動物相連,并傳遞信息。沒錯,移動終端就類似于這么一個接口。
移動互聯網時代并沒有創(chuàng)造更多的信息,而是改變了信息和人的二元關系,并讓這種二元關系本身也成為了信息的一部分,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關系和結構。也正是因為這種改變,引起了整個社會商業(yè)模式的變遷,催生了一個新的移動互聯網行業(yè),而且這個行業(yè)會快速發(fā)展。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的移動互聯網在移動終端、接入網絡、應用服務、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其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研究,對于國家信息產業(yè)整體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甚至影響我們的未來。
滲透生活
正如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百度聯盟峰會上所說,中國互聯網正在加速淘汰傳統(tǒng)產業(yè),每一個產業(yè)現在都面臨著互聯網的沖擊。如果對這個現象進行延展,那么移動互聯網正史無前例地對各個領域進行著“大滲透”。淘汰還是改造,顛覆還是重構,這都是移動互聯網帶給我們的問題。那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呢?
身處北上廣深的居民已飽受打車難之苦。傳統(tǒng)電話叫車服務平臺,并沒有實現乘客與司機的直接對接,而是需要一個中轉點——呼叫中心的服務人員,當服務人員收到乘客的電話請求之后,再去通過機臺去調度附近的司機。但隨著打車應用的出現,原有的服務模式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打車應用有點類似“過頂傳球”,繞過了呼叫中心,通過一個應用將司機與乘客無縫連接。兩者能夠實時知悉對方的信息,并且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達成交易。就在這兩年,不管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者還是資本市場的推動,嘀嘀打車、搖搖招車、打車小秘、快的打車等打車軟件如雨后春筍般涌出,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緊密跟進。盡管正遭受著青春劫,似乎碰上了“新秀墻”,但打車應用這一模式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正在持續(xù)發(fā)酵。
健康產業(yè)則是一個更大的市場。以CT掃描儀器為例,在醫(yī)院里最便宜的一臺機器需要18~20萬人民幣,但由于可便捷式芯片技術的發(fā)展,現在只需1~2萬元人民幣,最便宜的甚至只要幾千元。過去只有在醫(yī)院里才能使用的昂貴醫(yī)療設備,今天可以通過應用與手持設備的結合,變成一個普通病人、普通消費者都能夠使用的產品和服務。原來地處三四線城市的病人如果遇到疑難雜癥,往往需要到一線城市的大醫(yī)院接受治療,非常麻煩,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他們只要通過鄉(xiāng)村醫(yī)生的幫助,通過便攜式設備以及智能手機,就可以接受初步診斷,并將相關信息發(fā)至大城市里的醫(yī)院,實現專家會診。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對于解決如“看病難”這些極具社會意義的問題,同樣效果奇佳。
當然,這些都只是移動互聯網改變我們生活的小小縮影。在旅游、房產、金融、教育等諸多產業(yè)中,移動互聯網都已經開啟了它的“入侵”模式。其實移動互聯網并非是要站到傳統(tǒng)行業(yè)的對立面,也不是要搶傳統(tǒng)生意的飯碗,恰恰相反,移動互聯網很有可能是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一個契機。對于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因移動互聯網帶來的額外紅利和震蕩是需要適應并逐步消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