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參與式教學在“政治地理學”課程中的運用

2015-07-02 00:33:23陳麗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策略

陳麗

摘 要:參與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政治地理學”課程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契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文章從課前準備、課堂參與和課后參與三個環(huán)節(jié),探討了參與式教學在政治地理學課程中的運用策略,并指出運用參與式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政治地理學;參與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6-0060-03

參與式教學從20世紀80、90年代開始,一直是教育界關注和探索的課題之一。作為一種合作式或協(xié)作式的教學法,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分子,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1]。許多學科在教學實踐中都嘗試著將參與式教學與課程體系相結合,探索出適合本學科的教學模式。筆者也嘗試把參與式教學方法引入“政治地理學”課程,進行探索和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參與式教學在“政治地理學”課程中運用的意義

(一)參與式教學法契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根據(jù)心理學的觀點,人的需要可分為外在性需要和內(nèi)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準和指向的目標或誘激物是當事者本身無法控制,而被外界環(huán)境所支配的。與此相反,內(nèi)在性需要的滿足和激勵動力則來自當事者所從事的工作和學習本身[2]。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導“滿堂灌”的教育方式,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唱“獨角戲”,表面看好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育者積極性,但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學生學習處在一種被動和無奈的狀態(tài)下,缺乏學習的真正動力和興趣,其主動性的發(fā)揮受到極大的限制。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只是滿足了學生的外在性需求,而漠視了學生的內(nèi)在性需求。

參與式教學法加強了對學生的內(nèi)在激勵,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生是獨立的認知主體,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有目的地去獲取對客觀世界認識的知識。學生不應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作為一個能動主體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式教學法強調教與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過程,需要調動和發(fā)揮師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利用討論、案例分析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歸屬感、成就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式教學法既能滿足學生外在性需要也能滿足內(nèi)在性需要,在內(nèi)在激勵和外在激勵都得到加強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得到顯著改善。

(二)契合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那就是一個思想僵化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21世紀的國際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它要求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必須具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忽視對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對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一個人沒有問題意識,不會思考,不會提問題,是不會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參與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好問”的習慣,“善問”的能力,讓學生在探討、研究中感受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鍛煉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

(三)契合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一個人是否具備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在社會上立足,乃至取得成功的關鍵,也是當代社會人應當具備的良好綜合素質。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應該注重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技能的培養(yǎng),教育大學生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學會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在學習、科研中形成合作能力。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停留在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教師“一言堂”, 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很少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交流,忽視了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參與式教學法倡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教師創(chuàng)造更多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自主合作的習慣,增強自主合作意識。因此,參與式教學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大有裨益,這將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二、參與式教學在“政治地理學”課程中的運用策略

“政治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該學科的政治性、綜合性、歷史性學科性質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把握學科研究的前沿理論,緊密聯(lián)系全球的政治熱點問題,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筆者嘗試把參與式教學法運用到“政治地理學”整個教學過程中,歸納起來,這一過程由課前準備、課堂參與和課后參與三部分組成。

(一)課前準備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苯處熞肷虾谜n,必須對授課對象的狀況有所了解,盡快讀懂學生,讓學生在沒有正式上課前就參與教師備課。(1)了解學生。教師課前先找部分學生了解情況,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摸清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程度。然后根據(jù)學生興趣和課程特點,確定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目標。(2)布置任務。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確定適合課堂展示以及課堂討論的主題,把這些內(nèi)容在開課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查閱資料并對每個主題相關材料進行梳理,準備發(fā)言提綱、講稿,使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展前就參與到教學的準備活動中。(3)關注時政?!罢蔚乩韺W”是理論和現(xiàn)實結合比較緊密的課程,這就要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要求學生利用報紙、電視、門戶網(wǎng)站等現(xiàn)代信息手段,關注國內(nèi)外熱點問題,讓學生養(yǎng)成關注時政的習慣,使其成為一個真正關心國家政治生活的公民。

(二)課堂參與

參與式教學法在“政治地理學”課堂教學階段主要運用課堂討論、案例分析、課堂展示、角色轉換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用實際案例的分析討論,使學生能夠生動地、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點,從而提高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國家的空間特征這一章,涉及國際法規(guī)定領土變更的幾種方式,筆者用釣魚島問題作為案例,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得出無論從傳統(tǒng)國際法的先占制度,還是當代國際法上條約的效力、無效和解釋制度、國際法與國內(nèi)法的關系制度以及國際強行法的效力和意義看,釣魚島都是中國的領土這一結論[3],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國際法雖然規(guī)定領土變更方式,但并不意味著國家領土可以根據(jù)幾種變更方式隨意變動。國家的領土必須在嚴格遵守國際法的基礎上才能變更,否則就是侵犯國家主權。此案例是學生們關注的焦點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比教師直接進行理論傳授更有說服力。

2.課堂討論。課堂討論是參與式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師應結合本課程教學重點、難點,圍繞國內(nèi)外的現(xiàn)實問題,給學生布置討論題,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逐步深入地進行討論。例如在學習馬漢的海權理論時,提出探討問題:馬漢的海權理論對美國國家戰(zhàn)略有怎樣的影響?海權在中國國家安全中處于怎樣的地位?筆者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每個人寫發(fā)言提綱。小組成員課下查閱資料,先進行小組討論,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補充完善本組觀點。各組推舉1—2名代表,在課堂上進行發(fā)言。其程序是:各組先陳述觀點→組組之間再自由爭論→教師的點評總結。在討論時,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不作范圍限定,教師也可參與進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還可以啟發(fā)學生作多角度的思考:如聯(lián)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闡釋馬漢思想的來源;西方列強的擴張政策受到馬漢理論怎樣的影響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發(fā)表觀點并不是“蓋棺論定”,而是與學生平等地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既有師生之間又有生生之間多邊的交流和觀點的碰撞。學生在討論中交流了思想,強化了參與意識,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課堂展示。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進度設計與課程教學相關的若干個選題,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成員大約7人左右,選題由小組抽簽決定。例如在學習地緣政治學各家學說這一章內(nèi)容時,教師在課前布置若干問題:(1)如何評價拉采爾的“國家有機體論”?(2)如何理解“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3)根據(jù)中國地緣形勢,分析中國的地緣戰(zhàn)略?(4)如何重新認識“心臟地帶理論”及其戰(zhàn)略意義?(5)從地緣關系探討中國周邊安全及中日沖突?教師要求小組學生在課前認真查閱相關資料,在分析討論資料后,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觀點。學生在課堂中通過PPT做主題發(fā)言,展示小組研究探討的成果。教師在這一過程只是擔任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要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探求最佳答案。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4.角色轉換。在“政治地理學”的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調動他們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挑選難度不大的部分內(nèi)容交給學生來講授,讓學生擔任教師,登臺講課。例如首都和核心區(qū)這一節(jié)內(nèi)容,筆者讓學生以古都北京、南京、西安為例,講解影響首都定位的因素。學生要想講好課,必須認真鉆研教學內(nèi)容,查閱大量資料,準備講稿和課件。教師所要做的是對學生備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適當指導,對學生講課情況及時進行點評總結,給出成績。這種角色轉換形式,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熱情,讓他們充分感受“講和學”的快樂和滿足,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材料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課堂氣氛也有促進作用。

(三)課后參與

1.專著研讀。課后參與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學生上完課并不是學習的終點,需要用課堂的延伸——專著研讀,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教師針對課程內(nèi)容,先列出20多部經(jīng)典文獻,如布熱津斯基的《大棋局》、科恩的《地緣政治學——國際關系的地理學》等,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興趣選讀其中一部,并撰寫3000字以上的讀書報告。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2.撰寫課程論文。學生學習了基本原理后,具備了對現(xiàn)實政治地理問題進行探究的理論基礎,教師就應鼓勵學生撰寫課程小論文。先由教師列出論文選題方向,學生再根據(jù)興趣選取其中之一,擬定具體論文題目,撰寫課程論文。這種寫作訓練使學生掌握了社會科學論文撰寫的基本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3.挖掘網(wǎng)絡資源。參與式教學法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在課后從多渠道獲取知識,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國內(nèi)外優(yōu)秀的時政新聞類網(wǎng)站,引導學生獨立了解時政要聞;推薦學生觀看優(yōu)秀的紀錄片和電視節(jié)目,如《大國崛起》《深度國際》等;利用QQ群、E-mail 等方式,鼓勵學生提問和討論,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網(wǎng)絡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擴大了學生知識面,加強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三、運用參與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在開展參與式教學的具體運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

“政治地理學”課程內(nèi)容復雜,并不是所有課程內(nèi)容都適合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選擇課程中合適內(nèi)容進行嘗試。內(nèi)容過易或者過難,都會影響參與式教學的效果。問題太簡單達不到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問題太難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影響到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只有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緊密、學生關注度高,能喚起學生對知識的追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內(nèi)容,諸如民族與民族主義、綜合國力、行政區(qū)劃、地緣政治學的各家學說等,才適合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

(二)不能弱化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參與式教學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表面上看教師的作用和地位在下降,但實際情況卻正好相反,教師需要扮演課前策劃者、課上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課后的引導者和幫助者等多種角色,教師的作用更加突出。參與式教學課堂的開放程度高,對教師學識水平和各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要求教師在知識的廣度、深度,課堂的設計能力、組織能力、指導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才能適應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要。

(三)注意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在參與式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參與度問題。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認識能力參差不齊,自律意識有強有弱,學生的參與程度就會有所不同,少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有“搭便車”現(xiàn)象,甚至會有極個別的學生成為“看客”。那些積極主動的學生參與程度高,收獲大;而那些參與程度低的學生,參與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加強課堂掌控力,隨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基礎薄弱、自律性差的學生,教師應多表揚和鼓勵他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盡快適應新的教學方式,讓他們真正參與到問題的探索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更新師生雙方的思想觀念

觀念的更新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如果觀念不更新,就難以實現(xiàn)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因此,需要師生雙方轉變觀念。對學生而言,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習慣了灌輸式教學模式,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僅僅是停留在“是什么”的知識層面,沒有達到“為什么”的問題層面。要想實現(xiàn)參與式教學,學生的學習觀念必須要轉變,從心理上做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的準備,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器”,學習活動的“配角”,而要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教師而言,觀念的轉變更為重要。教師要在思想上認識到參與式教學的重要性,認識到教師不是教學活動的主宰者、操縱者,更不是解釋知識的權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參與式教學活動中更多地發(fā)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積極營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啟發(fā)學生更好地思考,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的天地。同時,面對參與式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要敢于嘗試和探索,不斷提升自我素質。

(五)改革考試評價體系

為了實現(xiàn)參與式教學的目的,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必須對傳統(tǒng)的考試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建立起與參與式教學法相適應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政治地理學”課程成績的考評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充分運用考試與考查、過程考核與期末考核等多種手段,通過試卷、課程論文、讀書報告、討論、課堂展示等多種形式,全面評價學生知識、態(tài)度和能力。多種考核形式相結合既能反映學生在課上參與教學的綜合表現(xiàn),也反映課后課程論文、讀書報告的撰寫情況,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2]陳華.參與式教學法的原理、形式與應用[J].中山大

學學報論叢,2001,(6).

[3]郭紅巖.關于釣魚島主權爭端的幾個國際法問題[J].中

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3).

猜你喜歡
參與式教學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見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shù)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shù)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解析
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課堂參與式教學干預研究
價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 14:09:05
普通生態(tài)學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14:10
智能手機普及化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02:15
參與式教學在“旅游與生活”植入式在線課程改革中的運用
價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34:13
安西县| 长岛县| 云安县| 吴堡县| 兴宁市| 游戏| 甘孜县| 乐至县| 顺平县| 永丰县| 南川市| 南和县| 庆云县| 平远县| 镇安县| 安龙县| 两当县| 通榆县| 黄浦区| 长兴县| 江都市| 如皋市| 石楼县| 西贡区| 阳东县| 克什克腾旗| 通道| 柳江县| 花莲市| 洛阳市| 肇州县| 泸州市| 新绛县| 富顺县| 临汾市| 濮阳县| 新龙县| 万盛区| 永城市| 余干县|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