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硬功
學習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達到何種狀態(tài)的一種具體的明確的表述。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師生心中都要有目標,特別是教師,心中不僅要教學目標,還要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意識。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形成合力,調(diào)控教和學的行為向預設的目標努力。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本杰明·布盧姆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目標教學法,布盧姆認為,預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和具體,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效,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大部分老師都會遇到這類情況:在課堂上教師一個問題拋出來,全班鴉雀無聲無人,或者僅有幾只。平常比較積極發(fā)言的手。這樣冷場、尷尬的課堂讓上課教師頭痛不已,常此下去不光令學生覺得上課無趣,也會打擊到教師的積極性。當然究其緣由是多方面,語文學科本身的因素、教師方面的因素、問題設計上的因素,還有學生方面的因素等。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中處在重要的位置,是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交流的重要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課堂教學的基本方式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提問卻一直彰顯其獨有的魅力,活躍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中,所以,課堂提問有必要“老調(diào)重彈”。
一、相關概念界定
有效提問這一概念是針對無效提問與低效提問提出來的,為了更好的界定有效提問,需要明確何謂無效提問與低效提問,還有其各自的基本特點。
(一)無效提問
無效提問指的是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是無效的,這類提問主要包含了以下幾種類型:答非所問的問題;非常復雜的問題;教師能回答的問題;令人難堪的問題。
(二)低效提問
低效提問的問題一般是模糊問題、瑣碎問題與抽象的問題等,這些問題看上去貌似很簡單,但是假如教師無休止的問下去的話,肯定會讓學生感到反感,讓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答案越來越模糊,這種模糊性的答案實際上并不是教師所看到的。
(三)有效提問
通過對無效提問與低效提問的考察,有效提問實際上指教師有目的、簡潔明了的提出簡短并且是發(fā)人深省的問題,能引發(fā)學生的積極的回應與回答。
二、有效提問的基本特點
有效提問指教師有目的、簡潔明了的提出簡短并且是發(fā)人深省的問題,能引發(fā)學生的積極的回應與回答。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工作中,課堂提問常常遇到冷場、尷尬的情況。新課程背景下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能,要理清教材,解讀文本;控制好“度”,化難為易;面向全體,注重差異。上面對有效提問的含義的研究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效提問的基本特點:一是清楚,主要是教師在提出問題清晰,讓學生明確應該怎樣回答;二是有目的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教師要明確提出問題的真正目的何在,提問的真正目的是能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和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三是有組織,教師在提出具體的問題之前,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組織,根據(jù)學生認知發(fā)展層面與材料自身的發(fā)展順序,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能形成清晰事件邏輯順序,并和原有的知識構(gòu)建新的聯(lián)系;四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做到簡潔,冗長的問題很容易引起學生在理解上存在的混亂;一次只能提問一個問題,不要將多個問題羅列在一起,與此同時兩個或者是多個問題很容易引發(fā)學生思維方面的混亂,很難把握好準確的答案。
三、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新的課程標準背景下,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和學科重點都已發(fā)生了變化,那么,課堂教學手段也應做出相應的變化。而作為常規(guī)教學手段之一的課堂提問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也要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能,以下幾個方面都是值得考慮的因素。
(一)理清教材,解讀文本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利用教材,教材是閱讀的文本但不是唯一的資源。教師對教材、文本的把握、解讀是設計有效課堂問題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教師對文本、教材的有效的理解、把握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使之轉(zhuǎn)換成一個個有效的問題,串聯(lián)起整個課堂,那么有效的課堂提問就已經(jīng)有了一個好的前提了。
(二)控制好“度”,化難為易
語文是豐富多彩的,課堂是復雜多變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深入鉆研教材,剖析教學內(nèi)容,在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的基礎上,仔細研究學情,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找準誘發(fā)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來精心設計問題。例如教學《桃花源記》一課時,對文本中描寫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學生很容易找到,要翻譯這些句子也并非難事,如果將問題設計為:“文中描寫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將這些句子翻譯過來?”學生會很快答出,問題沒有難度,沒有了思考的空間,也就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談不上培養(yǎng)能力,那么稍作改動,變?yōu)椤罢堄脙?yōu)美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翻譯文中描寫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在思考時就要先想一想哪些句子是描寫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作答。這樣的提問既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培養(yǎng)學生審題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表達能力,又適合中考出題的方向,這樣的課堂提問勢必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全方位兼顧。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問題時,就應該根據(jù)學情,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既要讓優(yōu)等生“吃得好”,又讓后進生“吃得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變換不同的角度,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現(xiàn)自己。如教《湖心亭看雪》一課,我就因人而異,為差一點的學生提問:“誰去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湖心亭上有怎樣的奇遇?”中等水平的學生可回答的問題:“作者是如何描寫雪景的?對文中生動形象的描寫做賞析。”有能力的同學則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癡”?對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遺世獨立你有怎樣的看法?結(jié)合實際例子加以闡述。”
整堂課的教學氣氛活躍,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收獲成就感的同時,也會激發(fā)更高的欲望,當他們的表達欲望,表現(xiàn)欲望都被激發(fā),我們的教學就達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