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宇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短期支教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參與和關注,既實現(xiàn)了教育資源的流動,改善了農村地區(qū)教育落后的現(xiàn)狀,也為大學生自我成長提供平臺。但其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到支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支教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而社會工作以人為本,運用科學方法開展助人服務活動,為其滿足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發(fā)展需要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支持。本文試圖以社會工作專業(yè)方法為切入點,綜合小組工作、社區(qū)工作、社會行政方法,從支教大學生、高校、政府等方面入手,探索運用社會工作專業(yè)方法解決大學生短期支教中發(fā)展問題的可行性和具體措施。
關鍵詞:社會工作;大學生短期支教;需求;社會工作方法
近年來,政府將農村教育擺在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采取了多種措施,不斷完善農村教師保障等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與實施,加大財政扶持的比例傾斜、組織一系列支持性教育的補充計劃等。這些舉措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農村教師數(shù)量和質量上的不足。此外,社會力量在對農村教育問題的關注和補充上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公益組織開展或主導的,既包括財物募集、資金援助、發(fā)展研究等間接服務,也包括捐建學校、書籍傳閱、免費午餐、支教等直接服務。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大學生短期義務支教遍地開花,一批又一批熱情有活力、飽含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在寒暑假奔赴有需要的地區(qū)開展支教活動。但大學生短期支教在實踐中也因諸多弊端而引起廣泛討論。
目前我國關于大學生支教的研究主要以支教報道、支教體驗為主的紀實性記錄、總結為主,對于支教深入探索的理論性的研究型學術論文還很少,而且主要集中于城市教師支教、政府性“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及師范生“頂崗”支教,研究內容主要為大學生支教的意義、問題及應對措施等方面。以教育學、思想政治等學科視角為主,從社會工作角度研究的則基本上處于“未開發(fā)”狀態(tài)。而社會工作作為專業(yè)助人服務的學科,也在逐漸嘗試應對農村留守兒童等問題。探索社會工作能否介入、如何介入、介入影響,對解決大學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支教質量、促進社會工作本土化發(fā)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一、大學生短期支教中的問題分析
一是支教志愿者個人方面。作為支教活動的主體和執(zhí)行者,支教大學生的自身觀念、能力和行動至關重要。但實際支教中往往出現(xiàn)志愿自身錯誤的觀念價值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語言和行動傷害、志愿者的知識水平和個人能力有限甚至錯誤、志愿者的適應能力差或無法承受心理落差等問題。
支教者的支教理念、支教目的有偏差時,某些志愿者會以高姿態(tài)、居高臨下地用問題視角的眼光看待支教地和學生,在支教過程中會流露出對農村的鄙視、嫌棄,甚至言語諷刺、挖苦,這不僅破壞建立的親密關系,更可能會傷害學生。而不適當或不良行為,如說臟話、抽煙、親密的戀愛關系等會直接對學生產(chǎn)生錯誤的榜樣力量,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大學生雖然受過高等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相對當?shù)乩蠋熢趯I(yè)知識、社會視野、新鮮事物方面比較有優(yōu)勢,而獲得支教學生的認可甚至崇拜,一旦有誤不僅誤導錯誤的知識,更會影響志愿者在學生眼中的形象和信任度。另外,支教地點普遍貧窮而落后、生活艱苦而辛勞,衣食住行很多都與志愿者原有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巨大的不同,貧困落后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于部分嬌生慣養(yǎng)的志愿者就是極大的挑戰(zhàn)。而很多志愿者前期準備不足,可能并不了解農村的情況,只是憑著一腔熱血和崇高的責任感選擇了支教。但是真正開始支教后,比想象中頑皮愛鬧的學生、讓人吃驚的極低的學習水平、意想不到的突發(fā)狀況等等,這些情況會讓絕大多數(shù)的志愿者產(chǎn)生心理落差,如果不能適時調整心態(tài),修改目標和計劃,很可能會低沉消極、甚至排斥封閉,從而導致支教的失敗和傷害。
二是支教團隊方面。作為支教的組織形式和控制機構,支教團隊是支教活動有序健康開展的重要動力。支教任務量大、涉及面廣、分工細密,要求隊員必須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大多數(shù)支教團隊在支教前都會開展一系列團隊活動以增進認識、強化合作,再加上支教期間同甘共苦,使得支教團隊的凝聚力往往格外的強,團隊歸屬感也很深。但是,除了團隊凝聚力、歸屬感之外,團隊規(guī)范對行為約束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團隊的獎懲建設和支教結果。一套完整明確而力量強大的團隊文化不僅能激勵支教團隊內部的融合和成長,也能獲得支教地的認可和信任。
三是教學方面。教學是支教的主要活動形式和重要目標,但普遍存在問題。
首先是教學的內容、水平和方式混亂。志愿者大學生多根據(jù)自己所受教育和心理預期開展改良式教學,多數(shù)志愿者會選擇內容更新穎、方式靈活有趣的興趣教學,尤其是補充其原有教育中因資源限制、師資力量等原因產(chǎn)生的空缺科目,如體育、美術、音樂、科學、英語等。但是絕大多數(shù)志愿者作為非師范專業(yè)學生,其教學水平和技巧普遍存在問題。
其次,大學生支教與當?shù)卦薪逃w系的沖突。學校和家長希望支教可以給孩子們“補課”,提高他們的成績以便在考試中更有優(yōu)勢。但支教的主要目標是興趣教學,以開闊視野、寓教于樂為主,在短時期內可能沒有明顯的成績提升和回報。就算支教中加入應試教育的內容也只是杯水車薪,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成績。而在支教活動結束離開后,大學生志愿者的年輕活力、平易近人和風趣幽默,與當?shù)亟處熜纬删薮蟮姆床?,學生逆反和排斥心理會更加嚴重,從而給支教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反面影響,而這幾乎已經(jīng)成了支教中難以解決的頑固通病。
最后,支教時間受限制和重復支教銜接不暢。大學生短期支教多集中于幾周到幾個月不等,限制了支教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在很多方面只是“蜻蜓點水”,而不能深入的分析當?shù)貭顩r、轉變學習態(tài)度或是解決學生的問題。而支教地點往往會重復使用,但重復的只是地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活動設計等方面沒有傳承沒有積累而是推翻重來,這就會造成內容的重復羅列而不是深化細致,浪費了寶貴的資源。
四是支教學生方面。作為支教的服務對象和參與者,學生是支教的目標所在和效果衡量標準。
一方面,由于其所在的家庭環(huán)境、文化風俗、教育方式、系統(tǒng)資源匱乏等原因,支教學生多內向、不自信、膽怯遲疑,以及家庭情況特殊的孩子,如數(shù)量巨大的留守兒童、貧困兒童、輟學兒童和權利得不到保障的女童。如果處理不當,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
另一方面,支教過程中由于錯誤的價值觀念、言語行為而產(chǎn)生的傷害更要避免。首先,支教大學生鮮亮的服裝、昂貴的個人物品、不自覺的優(yōu)越感、清晰流暢的普通話,可能都會讓當?shù)睾⒆釉谛睦锬瑢Ρ榷a(chǎn)生自卑感,加深其對自身的不認可和對所處環(huán)境的排斥厭惡。其次,由于支教時間的限制,往往志愿者和孩子們親密關系建立并牢固時,在沒有很好的過渡和引導下,相對突兀的離開支教地點,給孩子們留下被拋棄、背叛的感覺。這一點在重復支教的地點尤為明顯,支教學生會越來越不愿或恐懼建立親密關系。最后,因隨意承諾卻未能兌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受欺騙感。經(jīng)常發(fā)生鼓勵發(fā)言表現(xiàn)或隨口答應學生糖果等小獎品,但課后沒有兌現(xiàn),以及在支教結束時留給支教學生聯(lián)系方式并許諾會打電話或是重訪,但音信杳無。
總而言之,大學生短期支教活動雖然時間較短,但是任務繁多且細膩,有諸多問題和隱患存在,這為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短期支教提供了堅實而強大的現(xiàn)實需要。
二、社會工作方法介入大學生短期支教的需求分析
大學生短期支教中存在諸多問題,社會工作介入是十分必要而可行的。對當前大學生短期支教進行需求評估,能為有效介入奠定基礎。
一是對倫理價值觀澄清和明確的需求。價值觀是指導行為選擇的基礎,倫理是判斷行為正確與否的標準,倫理價值觀的選擇和確立對支教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社會工作專業(yè)一直重視倫理價值觀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發(fā)展出包括社會正義、尊重、保密等六個主要方面,其中保密、尊重、案主自決、助人自助等既需要應用于社工服務中,也可以傳遞給支教大學生,幫助他們構建合適健康的支教理念。
二是資源的動員與獲得的需求。大學生所能掌握和動員的社會資源較少,沒有穩(wěn)定持續(xù)的經(jīng)濟來源,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弱勢群體。而為保證支教良好順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去,需要大量資源的保障,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經(jīng)驗傳承、精神培養(yǎng)多方面的配合。一方面,需要擴展資源來源渠道,獲得支教地點的足夠重視及資源支持了解更多相關領域的知識,借鑒或求助相關教育類公益民間組織,承擔項目的開展并獲得資金、物品等方面的物質支持和經(jīng)驗學習。另一方面,需要對資源進行有效利用與合理分配。如籌集募捐的書本、文具、體育用品、衣物等,如何降低運輸成本并合理發(fā)放。
三是對部分支教學生進行個案輔導或小組工作的需求。支教中,有可能會針對某一情況比較特殊或情節(jié)比較嚴重的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家庭訪談等個案性質的活動。但是由于支教大學生自身對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特點、原有環(huán)境了解不足或輔導的方式技巧不適當?shù)仍?,可能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加深案主心理傷害,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因此對個案輔導與處理的學習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與支教活動相關的需求。一般來說,很大程度上支教者面對的算是一個小組,從支教招募后開始成立,并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教學及其他活動。作為主要的活動組織形式,志愿者對于怎樣引導、建設一個積極有效的小組有著很高的需求。一方面,從小組內部來看,需求集中于親密關系的建立與維護、小組契約的生成與遵守、怎樣維護良好的成員關系及處理成員之間矛盾、增強小組內部凝聚力和認同感以及小組結束時的悲傷處理。另一方面,從小組的行動過程來看,除教學外,支教一般會開展比較大型的活動,如運動會、演講比賽、聯(lián)歡會等是常見的形式,而怎樣高效順利的完成這些活動也成了關注的問題。
三、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具體方式
結合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發(fā)展需求,筆者認為社會工作的專業(yè)介入可以通過成立教育性或發(fā)展性成長小組、推動高校支持支教的社區(qū)活動以及政府政策倡導的社會工作行政三種途徑。
一是支教大學生成長小組。
由于短期支教的團隊特征,成長小組成為社會工作介入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即設計專門的小組工作專業(yè)服務活動,以支教志愿者大學生為服務對象,以支教團隊整體為單位,通過招募成員、需求評估、設計活動計劃、實施服務、評估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滿足案主需要,實現(xiàn)服務目標。如下圖所示:
具體來說,是招募一支大學生短期支教團隊建立成長小組,從團隊建設、志愿者提升和專業(yè)知識技能學習三個主要方面制定小組計劃,每次活動主題各不相同,形式多樣,如采用角色扮演、知識分享、模擬課堂、講座等,在支教前提高支教整體水平。
其中,社會工作者在成長小組內應該承擔服務提供者、教育者及支持促進者的角色。作為服務的組織、主導和推進者,社會工作者在招募合適的支教團隊成立小組后,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向服務對象提供專業(yè)化的經(jīng)過充分需求評估的物質或心理方面的服務和幫助,通過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形式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根據(jù)需求明確小組工作的服務目標,制定內容豐富貼切、形式靈活多樣的具體服務計劃,帶領小組成員完成任務以實現(xiàn)目標。
支教大學生成長小組的服務目標是促進支教志愿者的社工化,向案主傳授支教中所需的知識、價值和技巧,以促進案主行為的改變。即通過一系列活動明確、修正支教大學生的支教價值觀,修正錯誤不良的語言習慣和行為方式,學習并能運用關系建立、溝通傾聽、處理矛盾等技巧,了解短期支教的現(xiàn)狀,為支教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準備預案;加深支教團隊即小組的磨合,促進成員融入團隊,提高團隊凝聚力和應對問題的能力。因此,社會工作者在小組中既是知識、技巧的傳播者也在與成員的互動中進行示范,不僅對于支教大學生要促進其自助的意愿和能力適當支持鼓勵案主,激發(fā)案主潛在的能力和信心,同時也要讓“助人自助”的觀念為他們所內化而運用在支教過程中。
二是推動高校支持的社區(qū)活動。主要是以宣傳活動、資源動員為目的推動高校支持短期支教的社區(qū)活動。
一方面,可以從聯(lián)合各社會團體的互助合作入手。短期支教需要多方面的資源,既需要學校的支持,也需要眾多學生社團組織的幫助和合作,如愛心協(xié)會、青年志愿者聯(lián)合會等志愿服務性社團,本身就開展支教或者相關志愿服務活動。再比如演講協(xié)會、魔術協(xié)會、書畫協(xié)會等特長娛樂性社會,是支教中十分需要的寶貴資源。而支教作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交流溝通,需要取長補短、合作創(chuàng)新。
另一方面,可以從社區(qū)宣傳方面入手。這既能夠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意向的優(yōu)秀大學生參與到支教這項志愿服務活動中來,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自身素質能力,為支教和農村教育持續(xù)注入新的活力。又能提高學校相關部門的關注,方便支教活動的開展和整體志愿服務的發(fā)展。還能促進了普通民眾對支教的了解,揭開支教神秘的面紗,增強社會力量對支教的支持和關注,促進互幫互助的社會氛圍的形成,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是倡導政府政策支持的社會工作行政活動。社會工作行政也是社會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除了在社會工作機構中有效激勵工作者、管理服務項目、積極跟進督導外,社會工作者在介入大學生短期支教時還應該發(fā)揮倡導和建議的作用。收集調查資料,給政府相關部門提供建議或方案,幫助其了解當前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困境,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方案提供實踐資料和現(xiàn)實基礎,推動大學生短期支教獲得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會環(huán)境。
大學生短期支教活動有著強大的社會需求和發(fā)展前景,而社會工作的專業(yè)介入能夠有效提供前期支持,滿足其發(fā)展需求,提高支教水平,完成支教目標,惠及更多的支教學生,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和諧。(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李銳.農村教育的社會學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3] 張茹.社會工作介入農村學校教育的可行性研究——以洛南縣XX小學為例[D].西北大學社會工作專業(yè)碩士論文,2012
[4] 高崇慧,呂濤,姜敏.NGO與中國社會工作教育——以云南為例[J].學術縱橫,2006.10
[5] 王名,李長文.中國NGO能力建設: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非營利評論,2012(2)
[6] 張健.大學生短期支教現(xiàn)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yè),2014(7)
[7] 王瑩.關于建立大學生短期支教長效機制的思考[J].商,2013(12)
[8] 王章華,戴利朝.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社會工作介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7)
[9] 孫雪原.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D].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2
[10] 徐莉,李細香.大學生支教實務中社會工作介入的潛在優(yōu)勢[J].法制與社會,2009(3)
[11] 顏凱.大學生支教志愿者對留守兒童教育影響的調查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