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雨
摘要:日本相撲是一項古老的運動,可以說相撲作為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成為世界了解日本,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個窗口。本論文主要從相撲的等級制度,相撲與神道教,日本人追求“大”的精神以及相撲與武士道的聯(lián)系等多個方面剖析日本相撲背后所蘊含著的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精神。
關鍵詞:相撲 等級制度 神道教 大 武士道
【中圖分類號】G886.6
一相撲的等級制度
雖然作為一項競技體育活動,相撲有其競爭的殘酷性的一面,但是貫穿于始終的是有力士們以及整個相撲界都嚴格遵守的獨特的相撲之禮,從與力士級別相應的各種不同的穿戴打扮到土俵場上的各項擺設儀式,無不透露著一種獨特的文化氣息。其實,這種特殊的文化氣息是指其森嚴的等級制度。相撲最不同于其他競技項目的特殊之處也正是在于它森嚴的等級制度。
相撲運動員按比賽成績分十級: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面、前頭、小結、關脅、大關及橫綱,不同級別相撲力士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生活也有天壤之別。任何人進人專業(yè)相撲界,都要從最低級開始做起,通過一場場的比賽來提高自己的排名。有些學員因為級別低,最初不能入場學習相撲技術,甚至像吃飯、上廁所、洗澡等日常生活也要根據(jù)等級地位列出嚴格的前后順序。
等級制度,對于整個日本民族各方面的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也正是這種制度所培養(yǎng)出的獨特哲學觀,保證了日本人要擁有堅定地毅力和遵守一定的秩序。日本人喜愛相撲,不僅是出于對比賽勝負的興趣,更多的還是對這項運動所反映出來的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推崇。
二相撲的宗教意義
日本相撲運動還包含有一定的宗教意義。這里所說的宗教是指日本的神道教。神道教是日本民族最普遍,最久遠的一種特有之道??梢哉f相撲比賽完全是在日本神道儀式的規(guī)范下進行的。比如力士會做一些有象征意義的動作,其實都來源于神道教。如塵,此動作須力士攤開雙于以示自己沒有攜帶武器,再如四股,把腿邁向空中然后頓足,象征著驅趕惡鬼等等。
除此之外,相撲比賽開始的前一天,要在賽場上舉行一種特別的賽圈儀式,由三位身穿白袍的裁判主持。此儀式的用意是將圣性賦予比賽場,并祈求諸神保佑參賽者的安全。場地中央嵌著綴有白色紙條的四根柱子,分別代表四季之神。首先裁判員要誦念咒文,然后把四根柱子移到場地的四個角落,同時象征吉利之物的干腰果、海帶、魷魚等會在祈福之后被封進陶盤中,然后埋入場地中央。最后,三組人員手中高舉大型漆鼓進入場中,繞場三圈后典禮遂告結束。而且相撲力士兜襠布上裝飾的“穗子”與神社用的系帶十分相似,相撲力士的入場儀式與搏斗前后的動作也包含著祭神的意思,他們的拍手動作與日本人參拜神社時的拍手動作完全一樣,都表示對神的問候。比賽開始前,相撲手先得舉行禮拜儀式。用“圣水”漱漱口,表示滌清肉體和靈魂。即便在比賽中,相撲臺上大力士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也都有其內(nèi)涵,可以說都被打上了日本神道教禮儀文化的烙印。
三相撲與“大”的精神
從歷史上看,日本人的身材想來是以矮小著稱的。江戶時代的日本男子,是日本史上最矮的,平均身高大約160厘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出生的日本人,男子身高通常只有160厘米左右,女子則只有150厘米左右,比起中國人要矮上一截。猶如斯威夫特筆下《格里佛游記》里的世界,日本的一切東西,從人到物,幾乎都比歐洲的要小一號,這是到過日本的西方旅游者的普遍感覺。一直以來,在中國和朝鮮半島,人們都蔑視地稱日本人為“倭奴”,“倭鬼”,“倭寇”。時至今日,還有人稱其為“小日本”,“小鬼子”等。這些稱謂都不乏“小”的意思。面對身材矮小的人種條件,日本人不是消極地接受,而是憑借不懈的努力克服弱勢,越是弱小越要強大起來。這是因為自古以來,他們在面對強國時始終具有一種危機意識。同時更具有一種雖小不弱,迅速趕超的強大性格。
而相撲恰恰體現(xiàn)了日本人渴望強大的意識。首先,力士通過“填鴨”的方式,實現(xiàn)體型的迅速壯大,并通過這項體育運動,展示了自己能從事人類形體最大、體重最大、力量很強的運動。由此激勵國民把他們的國家變成世界上強大的國家。即他們要通過相撲運動,塑造出一個“大”的概念,從而樹立和強調(diào)“強大”的形象。
四相撲與武士道
日本人尚武之風甚濃,對武士有著強烈的向往,認為“治世文為重,亂世武為先”。而在相撲比賽要求力士忘乎自我,不惜生命肉搏對方。因此在日本人心目中,相撲所蘊含的精神合乎武士道精神,合乎日本人的國民性。
相撲在日本如此受追捧,究其原因,尚武精神和武士道對相撲在日本的傳承和發(fā)揚居功至偉。相撲在日本最初用于軍訓,祭祀和宮廷娛樂,后來發(fā)展為節(jié)會相撲,童相撲。直到武士時期,相撲才作為武士道的組成部分,成為武士的訓練科目。正是在武家相撲的推動下,相撲的社會角色愈來愈多樣化,逐漸發(fā)展為藝人和沒落武士的謀生職業(yè)——職業(yè)相撲由此誕生了。
日本民族這種與生俱來的尚武精神使得他們對相撲情有獨鐘,而武士道與相撲的關系更可謂是相伴而生了。受到武士道熏陶的相撲運動,講究謙虛端莊的禮儀和殊死拼搏的精神,追求高度的精神境界,因此相撲被看成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濃縮也就不足為奇了。
注解
周穎昕:《相撲中的日奉文化》,《日本研究》,2005年03期。
李兆忠:《曖昧的日本人》,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頁。
金文學:《新丑陋的日本人》,金城出版社2008年版,第100頁。
引用作品
祝大鳴:《「大相撲」與「小一休」——擴大與縮小的日本》,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2月版。
陳汝兵等:《相撲與力士》,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
邊冬梅:《日本人喜歡的大相撲》,《日語知識》,2003年5期。
王彥花:《日本大相撲與日本文化》,《日語學習與研究》,2005年第一期。
戈貴鋒:《日本的國粹—「相撲」》,《東瀛文化》,2005年11期。
朱小紅:《日本相撲的歷史演變與文化闡釋》,2009年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王璐:《淺談日本大相撲文化中的等級制度》,《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4月。
陳勝:《淺析日本相撲運動與日本文化》,《文化論壇》,2011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