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越來越熱鬧,越來越異彩紛呈,但似乎走又入了另外一個誤區(qū):過分的追求情境創(chuàng)設,過于追求多樣化的知識呈現方式,而忽視了我們學生的真正需求。如何去偽存真、擯棄形式化的課堂模式,回歸學生需求的主體?筆者結合日常教學實際進行了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學生;需求;自然;數學課堂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呈現出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情境式的課堂導入、實踐探索式的學習方式、自主的合作交流學習,熱鬧非凡。新課程改革徹底改變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方式和教師的教學理念,但是,我們必須從這種“熱鬧”中冷靜下來,在追求形式的同時更要把握課堂教學的實質,讓數學課堂回歸到“以學生的需要為主體、以知識的構建為目標”上來,無論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是練習的安排都要因需而設,不無病呻吟、不喧賓奪主,讓數學知識傳授的課堂呈現更樸實、更自然。
一、根據知識的需要創(chuàng)設自然的教學情境
2014年3月,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相約名師聚集課堂”的活動現場上,徐斌老師提到:“不要過分的追求情境的吸引力,而不考慮知識需求”。對此筆者深有感觸,2011學年第一學期,在準備上小學三年級的關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捐贈》(北師大版)時,恰篷云南旱災,為了迎合課題,筆者就挑選了幾張旱災的圖片做為情境導入。課前,播放旱情圖片再配上傷感的音樂,很吸引學生眼球。播完之后,筆者如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想?
生1:云南的干旱的災情非常嚴重。
生1:我們應該為云南的小朋友做些什么。
師:是的,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都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美德,我們能為災區(qū)的小朋友做點什么呢?
生3:我們可以為他們捐款捐物。
我連忙抓住這個同學的回答導出課題: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捐贈》!并板書課題。
在評課時,聽課的老師也對導入環(huán)節(jié)提出了疑義:很煽情,比較適合用于語文課與時事政治課的教學,不大不合適數學課,且與本課的知識點聯系不夠緊密。仔細一想,難道不是嗎?這個話題可以說就是為了導入而導入,確與相關知識沒有絲毫聯系。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應該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提供土壤?!逼鋵?,情境創(chuàng)設要與知識的需求緊密聯系起來,并不是越吸引人就越好。徐斌老師在執(zhí)教《倍的認識》這一課時,就是先從談話引入的,他出示3道口算題:“6里面有幾個3?10里面有幾個2?15里面有幾個5?”學生們一下子想到了可以依次用“6÷3=2;10÷2=5;15÷5=3”來計算。接著,徐老師問: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外一個數的計算用什么方法?學生們自然想到了除法。這樣的復習與導入,很有針對性,幫助學生搭起了兩個數之間聯系的橋梁,使其想起了與新知識相關聯的已學知識,為“倍的認識”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況、接受能力與知識需要,要能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而不是為了追求新穎與熱鬧,把情境形式化,把問題復雜化。課堂導入只是一種形式,如何呈現要取決于我們數學教學的內容。
二、追求自然的知識呈現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是說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我們必須擺正學生的主體和中心位置,教師、教材及教學手段都要為學生的“學”服務。因此,課堂知識的呈現要以學生的需要為依據,教師不能將自己的設計意圖強加給學生。
在學校的教學公開周上,筆者聽了一位劉老師執(zhí)教的小學四年級數學《確定位置》(北師大版)這一課:
師:同學們,下周咱學校要召開家長會了,你們將如何向自己的家長介紹你的位置?在介紹之前我們先規(guī)定以講臺桌為中心,從老師的左邊到右邊分別為第一組、二組、三組、四組。
生1:我在第一組四桌,左邊一個座位。
生2:我在第三組第五桌,右邊一個座位。
師:誰能介紹一下班長的位置?
生3:班長在第四組第二桌左邊一個座位。
師:同學們在介紹自己的位置時都要加一個左邊或右邊進行區(qū)分挺麻煩的?,F在老師規(guī)定橫排叫做行,豎排叫做列。我們可以用第幾行、第幾列來介紹。現在大家應該如何介紹班長的位置呢?
生4:7列2行
生5:2行7列
師:想一想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記錄班長的位置呢?
……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劉老師很擔心學生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介紹自己的位置,擔心標準不統一而造成課堂的混亂。所以他就自己為學生規(guī)定好了一切。可以說這種知識呈現完全沒有考慮知識本身與學生需要的結合,也撲滅了學生思維與智慧碰撞的火花。
在片區(qū)教學活動中,筆者又聽了另外一位鄭老師執(zhí)教的同樣的《確定位置》這節(jié)課:
師:聽說下周三晚上我們班要召開家長會,同學們,你們該如何向你們的父母你的座位呢?
生1:我在的座位上貼一張小紙條,上面寫有我的名字。
生2:我告訴我媽,我在第三組第二桌。
生3:我在靠教室陽臺那組第四桌。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真多,那么請大家用最簡潔的辦法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我請幾個同學把你的想法展示給大家看。
老師投影學生表示方法:三組二桌、四組三桌、(3,2左)、(5排6行)……
師:三組二桌是哪一個同學請示意給大家看。(生示意)大家覺得他表示的對嗎?這(3,2左)是哪一位同學?你這表示方法是什么意思?給大家解釋一下。
生5:我的座位在第三組二桌左邊一個,所以用(3,2左)。
生6:老師,剛才余波同學是三組二桌左邊,鄭浩怎么可能還是三組二桌呢?
生5:我是從左往右第三組,余波是從右往左第三組怎么有錯?
師:看來這樣挺亂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的辦法是要大家都看得明白的,這可不行,那該怎么辦呢?
生7:老師統一做個規(guī)定不就行了嘛?!
生8:對!
師:這個想法很周到!
……
鄭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與之前劉老師的不同之處在于:鄭老師對位置的規(guī)定是水到渠成的,引導學生因知識的需要而產生的新規(guī)定。
莎士比亞說過“簡潔出自智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設計要“簡潔而不簡單”、自然而有效更需要智慧。廣大數學教師應靜下心來,潛心認真的研究和思考,積極關注學生的差異、特點和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通過簡單而自然的教學方式,逐步引導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
參考文獻:
[1]馮嚴龍.簡單的數學簡單的教學.《黑河教育》2009(6)
[2]黃小麗.創(chuàng)設“簡單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科學教育家》2009(5)
[3]徐斌.情境創(chuàng)設為哪般.《特級教師思考集:情境創(chuàng)設為哪般?》
[4]陳惠芳.方法在情境中產生,概念在教程中生成.《新教師》2014(6)
作者簡介:
陳文欽(1979.10~),男,福建尤溪人。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關小學數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