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魯兵
[摘要]在高三地理教學和備考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板塊邊界類型空間分布的掌握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掌握該模塊內(nèi)容,在教學時,可以借助一些字母符號,讓學生從三種不同的層次對板塊邊界類型的空間分布進行學習,教學效果甚佳。
[關鍵詞]板塊邊界類型字母符號空間分布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00128
仔細研讀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不難發(fā)現(xiàn):板塊構(gòu)造是高考地理重要考點之一。高考復習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板塊邊界類型空間分布的掌握較差,不能從全局和細節(jié)兩方面靈活運用板塊構(gòu)造理論分析地貌變化的實例。那么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板塊邊界類型空間分布呢?
傳播學家宣偉伯認為:“符號是人類傳通活動的要素,符號代表事物,它能脫離參加傳播關系的雙方而獨立存在。這些符號在甲方腦中代表一意義,若為乙方接受,在乙方也會代表某一意義。因此,符號可以譯成傳通因素?!痹诮虒W中選用合適的傳播符號,可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借助字母符號,從三個層次進行教學,能非常有效地突破板塊邊界類型空間分布的教學難點。
一、宏觀空間分布——兩大消亡邊界和三大生長邊界
在教學中,首先巧借字母符號“”和“n”,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兩大消亡邊界,即地中?!柴R拉雅山—東南亞西側(cè)消亡邊界和環(huán)太平洋消亡邊界,如下圖所示:
其次,巧借字母“s”、“入”、“J”, 幫助學生有效掌握三大生長邊界,即大西洋洋中脊、印度洋洋中脊和太平洋洋中脊,如下圖所示:
二、重點微觀空間分布——“三板塊”交界處
板塊邊界的高頻考查重點之一是“三板塊”的交界處,這些地方的地質(zhì)災害發(fā)生頻率和災害程度都很高,因此是重點突破的細節(jié)。通過觀察,巧借字母符號“T”、“Y”、“入”,可以幫助學生分別掌握“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交界處”等三處重點的局部,如下圖所示:
三、冷門微觀空間分布——冰島、新西蘭南北二島
板塊交界處的冷門微觀空間分布主要關注:板塊交界處的狹小島國,多數(shù)化石能源礦產(chǎn)資源匱乏,由于地處板塊交界處而具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對于這些國家來說意義重大。這些島國主要有冰島、新西蘭南北二島。巧借字母符號 “丿”,可以讓學生掌握冰島、新西蘭南北二島的板塊邊界空間分布。如下圖所示:
由于字母簡單且具備形象性特征,與板塊邊界類型的形狀對應,宏觀全局、微觀局部角度相結(jié)合,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板塊邊界類型空間分布的學習和掌握,教學效果甚佳。在學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加入經(jīng)緯度進行板塊邊界類型空間分布的學習。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教無定法,學無固法,適合學生的就是可行的。
(責任編輯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