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毅
[摘要]語文教學不是孤立的,其中的文字也不是蒼白的,很多課文往往可以借助圖畫展示里面的韻味,領悟里面的細節(jié),甚至可以想象景物的意境、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善于把文字畫成一幅幅蘊涵豐富的畫面, 是一位語文教師應有的靈性;能恰當運用,更是為語文教學增添無限的趣味。
[關鍵詞]語文教學圖畫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00028
語文教學過程中藝術化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但是無論運用哪種方法和手段都應盡可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領悟課文,最終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其中充分地利用圖畫的形象性確實能打開學生學習課文的思路,活躍課堂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闊學生的思維。給課文配畫形式多樣,可以是本來配有的插圖,可以是教師即興畫的圖,也可以是學生細心揣摩畫出的圖。巧用圖畫,體現(xiàn)了教師教書的智慧和靈活,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細節(jié)美、意境美的特點,它可以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起到別的教學手段所沒有的奇妙作用。
一、培養(yǎng)興趣,促進思考,創(chuàng)設情境
葉圣陶先生在《驅遣我們的想象》一文中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通過了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課文的圖畫恰好是這道“橋梁”的形象表現(xiàn),圖畫能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的酸甜苦辣和愛恨情仇。教學《背影》時,也許是學生沒有作者那樣的生活經歷,也沒有那樣的情感體驗,很難產生共鳴,更不容易感動?!侗秤啊纷罡叱弊罡腥说牡胤骄褪歉赣H從坐車的這邊爬到月臺的那邊買橘子的情景,尤其是年老蹣跚的父親爬月臺的幾個動詞更是值得品味。在要求學生朗讀的時候,筆者腦海中忽而閃過父親爬月臺的畫面,迅速抓住這一閃而過的靈感,在教案上畫下了買橘子時的父親,上課時要求學生也根據課文情節(jié)把這最感人的地方畫下來。學生產生無限的好奇和興趣,一個個在研讀文本,仔細揣摩,再現(xiàn)當時父親買橘子的情景,全班沉浸在靜靜地構思畫面的氛圍中,他們想象著,構思著,也感動著。下面是一個學生畫的一幅《背影》中父親買橘子的畫面:
一幅畫勝過千言萬語,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破,學生深刻體會到父愛的偉大,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上課的效果極佳。
二、激發(fā)想象,展現(xiàn)美感,豐富課堂
語文課本中有不少課文充滿了色彩美,特別是寫景狀物的散文更是如在畫中游。教師在教這些課文時,不妨啟發(fā)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文本中優(yōu)美的句子描繪成可視可觸摸的畫面,這樣學生既能深入理解課文,又能品味其中的意境美。筆者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就采用了畫畫的教學手段。《春》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思路清晰,畫面感很強,它依次描寫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迎春的畫面,可引導學生將這些畫面描繪出來。學生在思考這些畫面時,除了尊重課文外,還增添了一些內容,這就充分開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下面展示學生在課堂上精心描繪的“春之圖”:
學生畫得多么逼真,多么細膩,想象多么豐富:春草、春花、春雨都畫出來了,“迎春”的畫面也生機盎然,讓人感覺到了“吹面不寒楊柳風”。
三、 導入情景,領悟意境,增加美感
教師在教學詩詞時,如果僅僅讓學生停留在會背、會默寫的層次那是遠遠不夠的,詩詞教學成功與否在于教師能否引導學生感受到詩詞中的意境美,能否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操。筆者在教學《詩經三首》之《關雎》《蒹葭》《君子于役》時,學生都說寫得好,各有千秋,他們很愛讀,尤其是《關雎》。不過筆者覺得教學時不算成功,因為找不出其中折現(xiàn)的愛情的崇高表現(xiàn)在哪里,怎樣引導學生領會到這些愛情詩“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意境呢?這三首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借景抒情,大量運用重章疊句,以達到一種感情上富于變化、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上課時筆者展示了以下幾張圖:
《君子于役》《關雎》《蒹葭》
學生若有所思,展開想象。筆者朗讀講解時,聲情并茂,韻味無窮,深深感染了學生,講完了,他們才恍然大悟,隨后掌聲雷動。筆者說:“《關雎》是愛情的純潔美,《蒹葭》是朦朧美,《君子于役》是凄慘美?!边@樣通過圖畫,全詩的意境就淋漓盡致地自然表露出來了。
生活中處處有美,語文是生活的形象化,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語文“美”的體現(xiàn)也是生活“美”的折射。所以,教師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把圖畫引入課堂中那就是教學智慧的表現(xiàn),同時這也將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爱嫵觥背踔姓Z文課堂的多姿多彩,讓語文教學充滿迷人的魅力。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