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立 俞曉芳 陳國良
?
七味化纖湯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治療Ⅱ、Ⅲ期脾虛血瘀型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臨床觀察※
● 林 立*俞曉芳 陳國良▲
目的:探討七味化纖湯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UDCA)對Ⅱ、Ⅲ期脾虛血瘀型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62例PBC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1例,治療組給予七味化纖湯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UDCA),對照組單獨給予UDCA;治療24周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和肝功能、免疫指標變化情況。結果:治療2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64%,對照組為61.29%,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肝區(qū)脹痛、皮膚瘙癢、乏力等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肝功能指標均明顯改善,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免疫指標均明顯降低,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七味化纖湯聯(lián)合UDCA可以明顯減輕Ⅱ、Ⅲ期脾虛血瘀型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加臨床療效,改善肝功能,降低免疫指標,有一定臨床意義。
七味化纖湯 熊去氧膽酸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 血清免疫抗體 肝功能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膽汁淤積性疾病,是以肝內小膽管進行性、非化膿性、破壞性炎癥為特征,可發(fā)展至肝纖維化及肝硬化[1-2]。熊去氧膽酸(UDCA)可以抑制異常的免疫反應,減輕淤積膽汁的毒性,是目前公認對PBC有效的藥物。近年來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辨證施治治療PBC取得一定療效。本研究采用全國名老中醫(yī)陳國良教授創(chuàng)制的七味化纖湯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UDCA)治療Ⅱ、Ⅲ期脾虛血瘀型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現(xiàn)將臨床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在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廈門市中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符合納入標準的62例PB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七味化纖湯聯(lián)合UDCA治療組(治療組)、單用UDCA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31例,男7例,女24例;其中年齡最小為25歲,最大為60歲,平均年齡(38.28±4.82)歲;病程最短者3個月,最長者12年,平均病程(30.32±6.98)月。對照組31例,男8例,女23例;其中年齡最小為26歲,最大為62歲,平均年齡(32.53±5.52)歲;病程最短者2個月,最長者11年,平均病程(31.14±7.21)月。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2009年更新的美國肝病學會(AASLD)關于PBC診斷標準[3]:①肝功能指標出現(xiàn)異常;②血清γ-GT(γ-谷氨酰轉肽酶)和ALP(堿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的兩倍(PBCⅡ~Ⅲ期);③血清抗線粒體抗體(AMA)陽性和/或肝活檢肝臟組織學有PBC的特異性病變;④排除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肝損害。
1.3 中醫(yī)辨證標準 PBC脾虛血瘀證目前尚無系統(tǒng)的中醫(yī)診斷標準,故參考周仲瑛教授主編的《中醫(yī)內科學》中相關疾病的中醫(yī)證型及2006年《肝纖維化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4]擬定:①面色晦暗,肝區(qū)不適或脹或痛,痛有定處,食欲不振,脘腹痞悶,神疲乏力;②舌質暗紅,舌質偏紅或有瘀斑、瘀點,邊有齒?。虎勖}弦細或澀。
1.4 納入標準 符合以上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并具備以下條件:①確診后4周內未使用相關藥物;②初始治療時血清總膽紅素<51μmol·L-1,白蛋白>35g·L-1;③依從性好,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5 排除標準 ①伴有嚴重冠心病、腎功能不全、白血病等心、腦、腎以及造血系統(tǒng)嚴重病變者;②B超顯示存在腹腔積液、門靜脈高壓等臨床表現(xiàn)者;③伴有腹腔、肺部等嚴重感染者;④抑郁癥等精神病患者;⑤無法長期按時服用中藥,依從性差者。
1.6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口服熊去氧膽酸膠囊(優(yōu)思弗,德國Falk公司生產,250mg/粒)750mg/日,分3次口服。治療組患者另加服中藥七味化纖湯(組成:黃芪、丹參、赤芍、柴胡、醋鱉甲、當歸、炙甘草等),每日1劑,水煎濃縮成100mL的袋裝液2袋,分2次口服。兩組療程均為24周。
1.7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臨床體征:肝區(qū)脹痛、食欲不振、乏力、皮膚瘙癢、脾大等;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總膽紅素(TBIL)、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肽酶(γ-GT)等肝功能指標改變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免疫抗體IgM、IgG、IgA的變化。所有肝功能及血清免疫抗體均由肘靜脈抽血檢測,每份樣本復測。
1.8 療效標準[5]①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γ-GGT、ALT、TBIL降低80%以上,或小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②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改善,γ-GGT、ALT、TBIL降低50%以上,或小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評價 治療2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64%,對照組為61.29%,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評價(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療組皮膚瘙癢、肝區(qū)脹痛、乏力等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TBIL、ALT、AST、γ-GGT、ALP均顯著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兩組患者血清免疫指標變化情況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gM、IgG、IgA均顯著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清免疫指標變化情況±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中醫(yī)古籍中無PBC病名的記載,臨床醫(yī)家多根據其臨床癥狀,歸屬于中醫(yī)“黃疸”、“脅痛”、“癥瘕”等范疇。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PBC尚無特效藥物,國內越來越多的臨床報道中藥治療PBC,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七味化纖湯是陳國良教授創(chuàng)制的抗肝纖維化經驗方[6],臨床發(fā)現(xiàn)該方不僅適用于慢性肝炎肝纖維化,還適用于Ⅱ、Ⅲ期脾虛血瘀型PBC患者。陳國良教授提出PBC病機主要為濕熱濁毒,蘊結傷肝,肝失疏泄,膽汁排泄不暢。肝脾相互為用,肝木不舒,乘侮脾土,脾虛運化失健,氣血生化乏源,氣病日久入血,瘀血內停而致本病。病機貫穿著“濁毒內壅—脾氣虛損—瘀血內結”這一主線。張潔古云:“由于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善治者,當先補虛,使氣血旺,其積自消……不問何臟,先調其中,使能飲食,是治其本也。”本病為慢性病程,病機多為脾虛夾瘀,因此治療PBC從脾論治,扶正化瘀是根本。七味化纖湯由黃芪、丹參、赤芍、柴胡、醋鱉甲、當歸、炙甘草等7味藥組成的?!督饏T要略》載:“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惫史街兄赜命S芪為君藥,益氣健脾,使氣行則血行;近代關幼波教授提出“治黃必活血,血行黃易卻”。方中以丹參、當歸、赤芍為臣藥,解毒活血,養(yǎng)血柔肝;柴胡疏肝理氣,醋鱉甲軟堅散結,共為佐藥。諸藥相和,以達到益氣健脾、解毒活血、柔肝養(yǎng)血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赤芍、丹參、當歸等涼血活血藥具有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穩(wěn)定肝細胞膜作用,它們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肝細胞膜脂質過氧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減少肝纖維化的誘發(fā)因素,增強肝臟各種膠原酶活性,促進膠原降解,從而阻斷肝纖維化進程;柴胡、黃芪、炙甘草、醋鱉甲可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調節(jié)體液免疫,抑制肝纖維組織增生,促進肝纖維組織吸收,從而達到逆轉肝纖維化作用[7,8]。
本研究采用具有健脾活血解毒作用的七味化纖湯聯(lián)合UCDA治療Ⅱ、Ⅲ期脾虛血瘀型PBC契合PBC的中醫(yī)病機,能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應用。同時也有待進一步開展有關七味化纖湯療效作用機制研究,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更多的依據。
[1]賈繼東,段維佳.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研究進展[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19(5):321-322.
[2]Kawata,K.,Kobayashi,Y.,Gershwin,M.E.et al.Theimmunophysiology and apoptosis of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d primary sclerosingcholangitis[J].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immunology,2012,43(3):230-241.
[3]Heathcote EJ. Manage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Theh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practice guideliness[J].Hepatology 2000;31:1005-1013.
[4]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yè)委員會.肝纖維化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6,16(5):316-320.
[5]SilveiraMG,BruntEM,Heathcote J et al.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endpoints conference: design and endpoints for clinical trial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Hepatology,2010,52(1):349-359.
[6]唐金模,陳國良.七味化纖湯對慢性乙肝患者抗肝纖維化作用的臨床及組織學研究[J].中醫(yī)雜志,2003,44(7):514-516
[7]李 文,鄒飛宇,查贛蘇.170種中草藥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研究[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1999,7(1):99.
[8]鄒金生.活血藥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初探[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0,增刊:2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臨床研究基地業(yè)務建設科研專項資助項目(No.JDZX2012063);福建省衛(wèi)生廳中醫(yī)藥科研專項課題(No.WST201217)
林立,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中醫(yī)內科肝病的臨床與科研工作。
▲通訊作者 陳國良,男,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五批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E-mail:chenguol@sina.com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廈門市中醫(yī)院(3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