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存勇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既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也是一種規(guī)范化的過程,學生常常是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學習、訓練等來實現教學目的。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主要側重于詞匯、語法、句法等語言基礎知識的講解,學生能學到一些表達形式,但有些表達是不合適、不得體的英語。從英語語用角度來定論,這就是語用失誤。本文從語用失誤的概念界定、語用失誤的類型分析以及語用失誤與英語教學的關系,淺析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語用失誤 高中英語教學 語用能力
英語教學的兩大主體是:傳授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用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傳授一定的語言知識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熟練地運用所學語言。語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語用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其生命力也就在于使用。語言知識是語用的基礎,二者互為作用,互為補充。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之后,如何把語言知識轉化語用能力,這是英語教學工作者與研究者都無法繞開的課題?,F行《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英語課程應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fā)展需要,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有兩種趨向,一是把語言教成知識課,忽略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二是主張外語學習者依靠大量的模仿來獲取語言的習得。重聽、說,輕讀、寫,結果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普遍低下。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受制于教學任務,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爭時間、趕內容,偏重詞語形式和意義上的講解,忽略了語境和語言的實際用法,更無暇涉及社會文化知識和交際法則。這些狀況,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削弱了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偏離了英語教學的目標。
一、語用失誤的概念的界定
1983年,英國語言學家托馬斯·珍妮(Jenny Thomas)發(fā)表的專著《跨文化語用失誤》中首次提出“語用失誤”概念,并把其分為 “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罢Z用語言失誤”是指學習者所說的目的語不符合該目的語的語用習慣,錯誤地把源語的表達套用到目的語中;“社交語用失誤”指因為不了解雙方文化背景的差異,因此在語言形式的選擇上導致失誤,它與交雙方的身份、語域和話語熟悉程度有關。同年,英國語言學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 )在《語用學原則》中提出,語用能力可以相應地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語用語言能力以語法能力為基礎,涉及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不僅包括際正確使用語法規(guī)則遣詞造句的能力,而且還包括在一定的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形式以實施某一交際意圖的能力。社交語用能力是指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guī)則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是更高層次上的語用能力。
二、語用失誤的類型分析
1.語用語言失誤。語用語言失誤是指所使用的話語不符合英語本族人的語言習慣,誤用了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語的正確表達方式,而按母語的語言習慣去生成的話語表達。
2.社交語用失誤。社交語用失誤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因不了解雙方的文化背景差異導致的語言形式選擇上的失誤,表現在:雙方各自按照約定俗成的禮貌規(guī)范與準則進行言語交際;在說話分寸把握不當;不注意談話對象的身份和地位,對熟人和社會地位較低的人使用過于禮貌的表達方式或對陌生人使用過于隨便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中語用失誤產生的原因
1.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師大多只關注學生的語法錯誤,把語法當作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希望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語法概念,強調使用完全句子,而忽略語用知識的指導與傳授。
2.英語教材的內容也是導致語用失誤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英語教材只重視語言形式,忽視語言形式的社會意義,忽視語言在實際場合的應用,教材中就有許多中式表達,或者使用一些在英語國家早已棄用的表達。
3.由于受漢語的影響,中國學生常常忽視英語中部分常用的模糊限制語,結果不僅使表達的語言生硬,甚至有些表達使英語的本族者聽后感到不快。
四、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1.加強對學生語法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語法知識學得好有助于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伍茲(Edward Woods)曾指出語法能力已被認為是學生學習交際能力的必要條件,語法能力和語用能力是“知”和“做”的關系。在教學方法上,遵循外語語法體系學習的三種方法,即:有意識的規(guī)則學習;系統(tǒng)的操練;無意識的習得。在常規(guī)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學生反應和接受情況靈活應用這三種方法,不能片面強調其中的任意一種。
2.擴大學生詞匯量。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一個人運用語言的能力,其重要性正如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avid Wilkins)所說的那樣:“沒有語法只能傳達很少的信息,沒有詞匯量則什么也無法傳達?!?/p>
(1)利用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英語詞匯量龐大,浩如煙海,目前英語的詞匯量有多達200多萬,而且每年都會有近1000個新詞出現,固然,英語詞匯多而龐雜,但它本身有內在的規(guī)律性。掌握基本的構詞法有助于學生快速地掌握英語詞匯,提高記憶效率。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了解、掌握與運用基本的英語構詞法,幫助學生擴展英語詞匯,這對學生學習詞匯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后綴的用法:用-ful / -ive / -ia /-y等后綴置于名詞后可以構成不同類型的形容詞;用-en / -ize 等后綴置于形容詞之后可以構成動詞;用in- / dis- 等前綴可以表達否定意思;轉化法構詞:He waters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The clerk hands the paper to the boss.在上述這兩個句子中waters,和hands都是由名詞轉化為動詞的。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猜測教學中所碰到的合成詞,如:postcolonial,input,easy-going,out-of-date。另外,教師也可以嘗試讓學生了解與認識一些其他的構詞法,如:拼綴法 flush( flash + blush);截斷法plane(aeroplane)等。(2)以詞匯學知識為依托發(fā)散式詞匯教學。英語詞匯的教學,并不是孤立和一成不變的,教師在詞匯教學時,以有關詞匯學的知識為依托,進行發(fā)散式教學就是值得稱道的方法。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在根據同義詞、反義詞、多義詞、上下義關系和部分與整體關系等,進行發(fā)散式詞匯教學。例如:同義詞:start/get started,begin,commence;反義詞:cheap,與expensive;多義詞:fix作為動詞的意思有:1)使固定;縛緊。2)釘牢;牢記。3)確定;決定。4)修理等意思,另外fix也作為名詞的意思有:1)困境;窘境。2)賄賂;受操縱的事等意思。上下義關系:如,cereal(谷物;谷類植物)為上義詞,它的下義詞有:wheat(小麥);barley(大麥);rye(黑麥);millet(小米);rice(大米、水稻);corn/maize(小麥);oats(燕麥)等。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如,day (天)為整體詞,它的部分詞有:dawn(黎明);morning(早晨);noon(中午);afternoon(下午);twilight(黃昏;黎明);evening(傍晚);night(晚上)等。這種遵循詞匯學規(guī)則的發(fā)散式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獲取新知和鞏固舊知,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詞匯間的用法上細微差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善變能力邏輯,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習能力。
3.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僅靠課堂時間是不夠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角、模聯等社團活動,以加強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和操練;開辦形式多樣的講座介紹英美等國家的概況、文化及習俗,特別是其中與中國不同的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知識;收看調頻廣播、英語錄像等,接受原汁原味的表達方式,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五、結束語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以英語為交際工具以達到交際的目的。這不僅需要擁有語言知識,還需要了解如何使用語言,從而避免出現語用失誤。語用能力的欠缺是導致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語用能力培養(yǎng):必須讓學生明白,不同文化存在不同的語用原則。但在具體的教學中,這是棘手而又不容易做到的。語用原則系統(tǒng)化的問題仍是當前和今后一個無法回避與繞開的重要課題,就目前來說,英語教育者和研究者只能通過實踐不斷積累,不斷總結,從而切實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英語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3]戴煒棟,楊仙菊.第二語言語用習得的課堂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5(1).
[4]何兆熊,等.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6]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農村高中英語語用教與學窘境及其對策研究》(項目號:JG1418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