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冰
內(nèi)容摘要:頑童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典形象,是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之一。在諸多頑童系列作品中,林格倫筆下的頑童最為典型。在林格倫的作品中,頑童不單單以調(diào)皮著稱,他們的生活還折射著獨特的精神。這些精神給予讀者以補償性的心理閱讀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
關(guān)鍵詞:兒童文學 頑童形象 閱讀體驗
一、何為“頑童”
“頑童”這個詞從字面上來說,就是頑皮的兒童,《現(xiàn)代漢語詞典》把頑皮解釋為(兒童、少年)愛玩愛鬧,不聽勸導(dǎo)。所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把“頑童”理解成愛玩鬧的調(diào)皮大王。在文學作品中,“頑童”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三大母題之一①,“玩”是孩子的天性,“頑”與“玩”同音,所以很多研究者會把“頑童”理解成愛玩的孩子,“頑童”是孩子自然快樂本性的直觀表達。
頑童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神話和民間故事中去,它往往以智者的形式出現(xiàn),如中國的“阿凡提”、“孫悟空”,日本的“一休”等。20世紀以來,大量張揚兒童天性的頑童形象涌入讀者的視線,劉緒源所提到的關(guān)于“從兒童眼光”出發(fā)的“頑童型”作品創(chuàng)作也展開了一片嶄新的天地。長襪子皮皮,小飛人卡爾松、淘氣包埃米爾都是有著“童話外婆”之稱的林格倫創(chuàng)作的令人津津樂道的頑童形象。
二、林格倫筆下的頑童特征及其頑童精神
林格倫開創(chuàng)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頑童時代,她筆下的頑童除了沿襲了以往頑童的特質(zhì)外,還在環(huán)境、形象、語言方面有了突破,這些突破使得頑童形象能更加生動和飽滿。
環(huán)境特征:從林格倫創(chuàng)作的那么多頑童形象中,我們不難看出20世紀以來的頑童不再是寄居于夢幻世界,而是來到了普通人們身邊,淘氣包埃米爾住在勒奈貝爾亞村,小飛人卡爾松住在斯德哥爾摩一條極為普通的街道上,他們都是在一個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展露著他們的淘氣本性。再者,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小淘氣都有一個適合淘氣的家,它賦予了小淘氣們淘氣的環(huán)境條件。埃米爾的父親是莊園主,皮皮自己擁有一套大房子且有用不完的金幣,他們的經(jīng)濟生活都比較寬裕。埃米爾有一個包容他淘氣的溫暖小家庭。這些因素為他們的“頑”提供了有利條件。這樣的環(huán)境情景預(yù)設(shè),雖然帶有作者理想化的成分,但是它并沒有完全脫離現(xiàn)實,而是在扎根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注入了適當?shù)南胂?,使得頑童的“頑”更具有反叛性和一種現(xiàn)實的玩味。
形象特征:林格倫在塑造頑童人物時,會用到很長的名字,比如淘氣包埃米爾的全名為“埃米爾·斯文松于卡特侯特爾·勒奈貝爾亞”,皮皮的名字為“皮皮露達·維多利亞·魯爾加迪婭·克魯斯蒙達·埃弗拉伊姆·長襪子”,這些奇怪的名字會引起兒童讀者濃厚的興趣,也很容易讓讀者把他們奇怪的名字與他們奇怪的個性聯(lián)系起來。在外貌的塑造上,這些頑童也顯得滑稽有趣,充滿著個性意識?!堕L襪子皮皮》中皮皮這一形象就顯示著非凡之態(tài),她長著一頭紅發(fā),大嘴巴、雀斑臉,她穿著怪異,紅藍條補綴的上衣、一棕一黑的長襪子完全是自己隨意的創(chuàng)造。小飛人卡爾松的個子矮小,體形圓滾,他還在自己的肚臍上擰裝上一個按鈕,后背上裝著一臺小巧玲瓏的螺旋槳。這些充滿個性意識的形象無疑是對傳統(tǒng)的教育規(guī)范及沿襲很久的道德標準與禮儀的大膽顛覆。
語言特征:語言是一個人性格心理的直接顯現(xiàn),個性化的語言使得人物的形象變得栩栩如生。在《淘氣包埃米爾》中,他把帽子叫“麻子”,把槍叫“缸”。當他爸爸在市場上失蹤后,他生氣地想:“他老是這樣,沒辦法帶他到什么地方去,因為他一有機會就跑丟?!边@種模仿大人講話的方式著實讓人發(fā)笑,但是看似無厘頭的說話方式又恰恰體現(xiàn)了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
其實從以上的幾點特征我們就可以看出林格倫筆下的頑童蘊含著鮮明的頑童精神,具體歸納了如下:
(一)追求快樂的游戲精神
頑童的快樂總是帶著滑稽和喜劇色彩。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人格結(jié)構(gòu)有三層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②。本我不受邏輯、理性、社會習俗等一切外在因素的約束,遵循快樂原則。而兒童時期正好是處于本我和自我層次,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快樂原則與生俱來,形成于嬰兒時期,在心理生活中居于統(tǒng)治地位,快樂原則會在人格發(fā)展的后來階段之中逐漸失去絕對統(tǒng)治地位③,也就是說在孩子時期,快樂原則是占主導(dǎo)的,兒童之所以會選擇游戲,其根本動力在于滿足心理上快樂本能的需求。弗洛伊德認為,孩子最熱愛、最全神貫注的活動是游戲。在《淘氣包埃米爾》中,他想用老鼠夾子捕鼠,因擔心小老鼠去啃爸爸的腳趾,于是便把它放在了爸爸常放腳的地方,結(jié)果使得爸爸的腳趾被夾了。為了安慰受傷的爸爸,他端起了盛滿面糊的瓦盆伸向窗外,不料盆子正好掉下去扣在爸爸的頭上。這一系列弄巧成拙讓人捧腹大笑的情節(jié),把孩子的游戲精神展露無遺。
(二)狂放的幻想精神
別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童年時期,幻想乃是兒童心靈的主要本領(lǐng)和力量④。在頑童的世界里也充滿著奇思妙想。皮皮就幻想自己的媽媽是天使,而爸爸是黑人國的國王。在《長襪子皮皮》里還有一段描寫,“我在上??匆娨粋€中國人,他的耳朵長得非常大,大到可以當披風,下大雨的時候,它就鉆到耳朵底下去,又暖和又舒服,當天氣特別不好的時候,他就請他的朋友和熟人住在自己的耳朵里。”看到這一段描寫,我們會為她的奇思妙想而折服。
除了主人公本身的幻想性之外,作者在頑童人物的塑造上也充滿了幻想性。作者筆下的皮皮力大無比,她抬手便可舉起大馬、拎起警察、不費吹灰之力的制服小偷。淘氣包埃米爾雖然只有五歲,但它卻壯實得像個小牛犢一樣。每個孩子都渴望擁有超能力,作者用了夸張的手法來強化頑童在“力”方面的形象。
(三)赤子之心的真善美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發(fā)展心理學說:兒童思維與原始思維具有同構(gòu)對應(yīng)關(guān)系,因而兒童思維具有泛靈論和非邏輯性⑤。在他們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這在《淘氣包埃米爾》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埃米爾能和母雞交流,能駕馭住那匹不愿上馬掌的小棕馬還能教小豬跳繩,他仿佛有種天生與動物溝通的能力。在這種與動物的溝通中,我們可以看到頑童天真善良的特質(zhì)。在《長襪子皮皮》中,皮皮去藥店買藥,為了證明這種藥有沒有毒,她以身示范,把所有的藥吞了下去。多么天真善良的小女孩啊,一份正直善良的赤子之心存于心中。
(四)勇敢的孤獨精神
頑童展現(xiàn)給我們的并非是一味的快樂情趣,林格倫筆下的頑童還具備了孤獨感,這份孤獨感在孩子的閱讀中可能是不易被察覺的,但這種孤獨的確是存在的。
有人說凡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孤獨,孤獨是一種主觀體驗,是與關(guān)系相對存在的個體內(nèi)在體驗。韋斯將孤獨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情感的隔絕,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與其他特定的個人沒有情感上的聯(lián)系;第二種是社會的隔絕,指一個人沒有朋友或親戚網(wǎng)⑥?!短詺獍C谞枴分校腿税柛トR德生了很重的病沒救了。文章對這一場景有這樣的描寫:“這時怒火從埃米爾的心中消失了,只剩下了難過。他感到他是這么孤獨。盡管阿爾弗萊德就躺在他的身邊,他還是覺得孤苦伶仃的?!憋@然,這種孤獨感的產(chǎn)生來源于情感上的隔絕,他的好朋友就要死了,埃米爾卻無能為力。和埃米爾不一樣,皮皮的孤獨感則來源于社會的隔絕。皮皮沒有父母,當皮皮還躺在搖籃里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在一次風暴中卷進來了大海。文章不止一次寫到當夜晚來臨,皮皮的好朋友阿尼卡總會失落地說“她……看上去孤零零的”。雖然皮皮自身沒有感覺到孤獨,或許她連孤獨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作者還是有意識地向讀者展示了頑童的這份孤獨。這份孤獨感的描寫不僅讓讀者心生同情,也更加突出頑童們的天真勇敢。
三、“頑童”形象帶給中國孩子的閱讀體驗
林格倫的頑童作品極受中國小讀者、出版者的青睞,除去安徒生與格林兄弟,被譯介到中國的經(jīng)典兒童文學作家鮮有人能與阿·林格倫比肩。
好的書能讓人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情感的共鳴產(chǎn)生于兩種:一是自己所沒有的,卻渴望擁有。黑格爾也曾說過藝術(shù)的存在是由于現(xiàn)實的缺陷⑦。對于現(xiàn)實中不能實現(xiàn)的東西,我們往往會借助藝術(shù)的手段,以致在精神上得到補償。二是自己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有了共同的體驗。通過別人的筆來寫出了自己的經(jīng)驗體會,以致自己的情感能得到適當?shù)男?。頑童作品能喚起中國孩子的共鳴,這與中國兒童的歷史發(fā)展是相關(guān)的。
中國長期存在著“成人本位”和“老者本位”思想,中國兒童在歷史上是不被重視的。中國兒童長期以來受到了傳統(tǒng)禮教的制約,這些倫理教育嚴重壓制了中國兒童的玩樂狂放的快樂天性。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對兒童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但是更多重視的是兒童的教育問題,把兒童與學校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兒童成了教育下體制下的機器。正是由于一直以來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中國兒童對于閱讀“頑童”這個有反常規(guī)的形象充滿了新鮮感,在閱讀這類頑童系列作品時會獲得強烈的精神滿足感,在心理和情感上也會得到相應(yīng)的補償。
林格倫筆下的頑童作品是本著“真善美”的理念的,埃米爾和皮皮盡管淘氣,但是內(nèi)心卻是非常地善良,因此,放心讓孩子跟著埃米爾去玩樂,跟著皮皮在書中馳騁吧。
參考文獻:
[1] 陸揚 精神分析文論[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2] 劉緒源 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 [M]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
[3] 林格倫 長襪子皮皮的故事[M]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3
[4] 朱自強 兒童文學新視野[M]山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04
[5] 王燦明 十字路口的頑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6] 皮亞杰 兒童心理學 [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