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萍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很多誤區(qū),很多教師都只注重寫的教學,甚至認為聽說讀都是為寫作鋪墊的,這樣做,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是由于它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所以大部分人不會選擇通過朗誦的方式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如果我們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學生的朗誦加以指導,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本文就小學語文如何開展朗誦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小學生剛進入校園,對語文學習還是充滿好奇心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天性,引導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朗誦文章,體會作者當時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需精心準備學生朗誦的內容,才能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地進行朗誦教學。對于教材中的課文,教師可以細致揣摩,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情感,然后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并加以指導。
《祖父的園子》一文,作者蕭紅采用了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抒情手法,教師可以選擇其中段落對學生進行指導,“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北砻婵瓷先?,這一段話只是描寫倭瓜上架上房、黃瓜開花結瓜、玉米生長和蝴蝶飛舞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場景,實則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寄情于物,表現(xiàn)了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置身于作者所描繪的場景中,借助朗誦,想象并體會作者的心境,領悟并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朗誦教學并不重視,而朗誦教學也絕不能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朗誦本身就有多種形式,不同形式的朗誦適合不同的文章,根據(jù)不同題材、主旨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朗誦形式,可以在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見的朗誦形式根據(jù)朗誦對象可分為單人、雙人和集體,按朗誦分工還分領頌與齊頌。
例如,在課文《祖父的園子》中,“祖父發(fā)現(xiàn)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我說:‘谷子。’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我說:‘是的。’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遗艿轿堇锬昧艘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這一段落中,教師可以請兩位同學分別扮演“我”和祖父,在充分了解兩人的情感變化后對這一段落進行朗誦,其余同學閉上眼睛傾聽,真切地感受“我”對祖父的情感,對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是很有幫助的,還能以這種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好地進行以后的學習。
朗誦教學在實施之初,老師和學生的自信心都不是很強,所以教師可以將優(yōu)秀的朗誦作品進行展出或對優(yōu)秀的朗誦者進行表揚,不僅是為了調動學生朗誦的積極性,也是對教師朗誦教學成效的肯定,對老師和學生都是極大的鼓舞。優(yōu)秀作品的展出還能幫助同學們找出自身不足的地方,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朗誦水平。
雖然在朗誦教學過程中免不了會在一些同學身上發(fā)現(xiàn)進步較慢或教學成果不明顯的情況,但我們要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而忽視那一小部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表揚,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學生的缺點。比如有的學生普通話不標準,但是他的音色也許很好,我們便可以夸獎他的聲音好聽,這樣一來,學生才會有自信和動力矯正自己的發(fā)音,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語文學習的真諦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小學作為語文教學的起步時期,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朗誦教學。雖然朗誦教學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看到朗誦在掌握主旨、發(fā)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上的作用,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對學生自身以及語文視野的發(fā)展就會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