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娜
(江蘇省常熟中學)
烏申斯基說:“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蔽艺J為幸福的教育應該同時包括教師的幸福和學生的幸福,不僅體現(xiàn)在教育的結果上,也體現(xiàn)在教育的整個過程中。
沒有幸福教師的教育是難以持久的,難以高效的。我覺得教師要生活在溫暖、民主的教育環(huán)境里;具有豐富的學識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具備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
教師可以從情與境、情與辭、情與理、情與全面發(fā)展的辯證關系出發(fā),創(chuàng)設典型的場景,把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結合起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升華。例如,《病梅館記》一文,反映的時代離當代學生很遠,學生很難體會清朝政府對人們思想的禁錮和大興文字獄的危害。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故事情境、多媒體情境,幫助學生體會作者以苦為樂的思想感情及內(nèi)涵。
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出發(fā),注意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lián)系,從而把研究性學習落實到位,陶冶師生的心靈,滋潤語文學習天地。例如,教學《胡同文化》時,可結合課文內(nèi)容選擇:(1)常熟民居建筑文化特色;(2)搜集有關“忍”的名言、怎樣對待“忍”等課題。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表明:“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在于傳授,而且還在于個性的激勵和喚醒?!焙献魈骄康膶W習方式,完全摒棄了教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是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和模式。例如,在教學《祝?!贰妒刎斉窌r,可讓學生合作探究,將課文改編為課本劇等。
我們要用多元評價呵護學生的自尊心,用無形的激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每位學生都擁有成功的體驗,增強課堂幸福感。例如,在教學完《對聯(lián)》一個專題后,讓學生為不同的節(jié)日和生肖年創(chuàng)作對聯(lián)。他們的創(chuàng)造成果得到了認可,這就是學生心中的幸福課堂。所以,懷著對教育本源的追求,我們必須把教育的一切與師生的幸福感聯(lián)系起來,執(zhí)著地嘗試幸福教育,努力去打開教育的幸福之門。
[1][俄]烏申斯基.烏申斯基教育文選[M].鄭文樾,張佩珍,馮天向,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8.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1999.
[3]楊杰.讓課堂幸福感回歸[J].人民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