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二中 謝欣宜
所謂教育目標,就是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什么樣的人。對于這個問題,很多家長和老師幾乎不假思索便能給出答案——做人上人。誠然,這種價值觀有它的社會根源——獨生子女政策,變相的重點學校、重點班制度,殘酷的高考競爭等等,都使“望子成龍”、“出人頭地”、“做人上人”成為家長、老師的培養(yǎng)信條。殊不知,這樣的觀念已十分陳舊,甚至可以說是社會文化的倒退,急需改變!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誡過父母們:“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上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下人,也不要讓孩子成為人外人,要讓孩子成為人中人?!薄叭酥腥恕逼鋵嵕褪恰捌匠H恕?。培養(yǎng)平常人,自己得先有平常心,讓孩子做自己,少給孩子提過高的、苛刻的要求,由他們自己去把握命運。家長和老師如果不充分認識這一點,教育孩子就很難科學、冷靜?,F(xiàn)今中國有這么幾類“病態(tài)”師長:
第一類是瘋狂型。他們不惜用高負荷的學習任務壓榨學生身心,即使現(xiàn)在全國的高考上線率已超過了70%,他們仍不降低目標,考不上一本學校簡直無異于落榜,上了一本也不滿足,至少得是211學校,985那就更好了!無形中把孩子長期置于緊張、高壓的環(huán)境下,稍不留神,反而導致“贏在起點,輸在終點”。很多父母直到最終失去孩子,或者嚴重損害孩子的身體心理健康才認識到分數(shù)和學歷其實真沒那么重要,健康、明理、懂事才是最大的財富。
第二類是遺憾型。他們把自己沒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替自己圓夢,文理分科、學校選擇、專業(yè)選擇,每一次重要的人生決定都被打上家長的烙印,自己的夢想只能棄置一旁。支配孩子未來,逼著孩子委屈地去做他沒有興趣的事情,結果只有兩個:一是使孩子成為無主見,只有執(zhí)行力,沒有創(chuàng)造力甚至沒有決策能力的人;另一個是引起孩子反感,使他們習慣性與父母較勁兒,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
父母并不是孩子本身,替孩子決定前途,抹殺孩子內心的想法,使他們依從自己的意愿,這根本是本末倒置。孩子的快樂是金錢買不到的,童年不再來,被強迫的痛苦會成為孩子心靈揮之不去的陰影。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要強給他思想,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等著他們來實現(xiàn)。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讓孩子在規(guī)則中找到自己的路,完全地自我發(fā)展,這才是教育的本真。
第三類則是唯利是圖型。他們用極端功利主義的眼光給孩子以“指點”,將擁有高官厚祿、大房豪車視為成功;把驕奢淫逸等同于“人上人”;灌輸“鐵飯碗”思想,扼殺他們探索、冒險的念頭;甚至不讓他們自主選擇事業(yè)和愛情。名曰愛之,其實害之。
這些家長、老師或心甘情愿或不情不愿地成為應試教育的幫兇,家庭不再是孩子的避風港,而成為家校合力的第二戰(zhàn)場。
所有家長、老師、學生們都應該認識到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廣泛的興趣愛好、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高漲的閱讀熱情等等,這些才是真正的“世界通行證”,在終身教育化、互聯(lián)網化的時代,真正的“人上人”得擁有自主的學習能力、審慎的分析力、冷靜的判斷力、客觀的反思力,擁有這些才是擁有了“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