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薇(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管理學院 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基于信息覓食理論的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模式構建
吳碧薇(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管理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3)
大學生的信息行為受經濟花費和時間耗費(斑塊模型)、覓食者對信息菜單的熟悉程度和選擇技巧(信息菜單模型)、覓食者主動尋求信息線索的意識和信息線索出現的時機(信息線索理論)等因素的影響。傳統(tǒng)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模式主要表現為單向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過程、介紹式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方式和錯位的信息線索提示。因此,高校應基于信息覓食理論組合信息能力培養(yǎng)內容、確定不同階段的培養(yǎng)重點并構建跟蹤反饋機制。
信息覓食理論信息能力培養(yǎng)信息素質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信息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大學生用戶的信息行為呈現出新特點和趨勢,而用戶信息能力的不斷提升更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圖書館作為重要的信息培訓和服務機構,應該從用戶需求和行為特點出發(fā),建立更適合用戶發(fā)展需要的信息能力培訓模式。本文將信息覓食理論引入到大學生用戶信息行為分析中,試圖更好地解構和分析用戶的信息行為,并根據其特點重新建構用戶信息能力培養(yǎng)模式。
信息覓食理論最早來源于19世紀70年代的覓食理論,該理論將動物行為學和生態(tài)學相結合,研究動物的覓食行為和策略。動物在覓食過程中需要不斷評估所獲取食物的能量和捕食所消耗的能量,評估的結果決定了該動物是繼續(xù)留在該地區(qū)捕食還是轉向搜尋另一個捕食地區(qū),動物會在不同環(huán)境和不同食物中做出選擇,以期達到覓食的最優(yōu)化收益。信息覓食理論認為,人們的信息搜尋和獲取行為與動物覓食行為類似,可以通過建立模型來解釋和模擬人們在信息環(huán)境中的信息搜尋過程和行為軌跡,對獲取信息的效率進行計算,將計算得到信息效率與用戶的期望進行比較,能夠更好地解釋和模擬特定環(huán)境中用戶的信息行為[1]。
信息覓食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模型。
(1)斑塊模型(Patch Models):該模型認為,信息環(huán)境中的資源就像自然環(huán)境的實物,是呈斑塊狀分布的,信息覓食者面臨資源的不平均分布及如何覓食資源的問題,其需要決定在某一信息斑塊中覓食的時間及在合適的時間里結束,并轉向另一個信息斑塊尋找新的資源。
(2)菜單模型(Diet Models):該模型用于解釋不同動物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應該覓食哪些資源的問題。在現實的信息環(huán)境中,信息資源分布面廣、分布不均,信息覓食者卻面臨著時間、金錢等資源缺乏的問題,信息覓食者需要選擇哪些信息資源是自己需要的,并解決如何分配時間和金錢以獲得最大的信息收益。
(3)信息線索理論(Information Scent) :在自然界中,動物們依靠氣味、聲音、腳印等線索追蹤獵物;在信息環(huán)境下,信息用戶同樣依靠信息線索來搜尋所需要的信息和資源。在信息覓食過程中,用戶會通過對提示性語言和圖片的認知和理解,進而判斷信息背后的內容,這就是信息線索。通過信息線索的不斷積累,用戶還會形成對目標問題的整體性感覺,積累信息覓食的經驗。
如今,大學生面臨著日益復雜的信息環(huán)境和更高的信息能力要求,大學校園內豐富的信息資源使得大學生有更多可以選擇的信息斑塊,而信息技能和經驗的欠缺卻嚴重制約著其信息利用的效率。從信息覓食理論視角出發(f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2.1基于信息斑塊模型的分析
在信息覓食的過程中,用戶會根據覓食環(huán)境和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覓食斑塊,并決定在該斑塊的覓食時間及在合適的時間里結束該斑塊覓食轉而尋找新的斑塊。一般情況下,決定大學生選擇信息斑塊及決定該信息斑塊的覓食時間的長短主要有以下兩點因素。
2.1.1信息覓食過程中的經濟花費
筆者根據對200名大學生的訪談發(fā)現,在進行信息覓食時,經濟成本是大學生考慮的首要因素。很多情況下,即使收費信息能夠提供更豐富、準確的資源,更便捷的檢索途徑,費用成本也并不高,但大部分用戶仍然會選擇在無費用的信息斑塊內覓食,寧可花費更長的時間或使用更多間接手段。在免費的手段無法滿足需要時,他們會選擇放棄該信息斑塊的搜索而不是去購買它。只有當信息需要非常緊迫的情況下,大學生才會愿意支付信息費用。
2.1.2信息斑塊內覓食的時間耗費
在一個斑塊內覓食時,用戶所愿意付出的時間成本是有限的,時間花費越長,用戶在該信息斑塊內繼續(xù)覓食的意愿就越低。根據筆者的調查顯示,當搜尋時間超過20分鐘,如果該斑塊仍然無法得到足夠多令用戶滿意的信息資源,大部分用戶便會放棄搜尋,轉而尋找新的信息斑塊。
2.2基于信息菜單模型的分析
2.2.1覓食者對信息菜單的熟悉程度
在選擇信息斑塊時,用戶首先會基于他們以往覓食經驗,選用他們熟悉的信息菜單模式(如傳統(tǒng)的網絡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其次才會嘗試使用新的信息資源菜單,如圖書館提供的數據庫和電子圖書。只有用戶通過一定的實踐,認為新型信息斑塊內的信息資源更豐富或獲取更便捷,用戶在以后的信息覓食過程中,才會主動關注并使用這些信息斑塊。
2.2.2覓食者對信息菜單的選擇技巧
信息用戶菜單選擇技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信息覓食的效果。那些能夠選擇合適的檢索詞、合適的信息檢索范圍及搜尋方式更加多樣的覓食者,通常更容易獲得所需的信息資源,有更高的檢索效率。一方面,用戶對于環(huán)境中信息菜單的認知不夠,很多用戶都只會通過搜索引擎和圖書查找信息,對其他類型的信息菜單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用戶對信息菜單的搜尋技巧掌握不夠,如在一般的網絡搜索引擎實踐中,用戶通常只輸入一兩個檢索詞完成檢索,很少使用復雜的邏輯運算來提高檢索質量[2],其查全率和查準率都很難達到用戶滿意的程度。
2.3基于信息線索理論的分析
2.3.1覓食者主動尋求信息線索的意識
用戶自身的信息意識也會影響信息檢索的效果。具有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大學生用戶,能夠主動留意自己周邊的信息線索,不斷調整搜尋策略,其在一個信息斑塊內花費的檢索時間比較長,也會根據需要重新回到已經放棄的信息斑塊內覓食。而信息意識較差的信息用戶,缺乏對相關信息線索的關注,其信息覓食路線基本呈線性,在一個信息斑塊內停留的時間很短,用戶容易放棄,也不善于主動調整信息策略。
2.3.2信息線索出現的時機
在信息傳遞有效的情況下,由于信息覓食者對所提示信息的理解不同,或搜索過程中覓食者交換信息的時間不同,提示信息的作用表現也會不同[3]。一個優(yōu)質的提示接收的過早、過晚或未被利用,其提示效果肯定不如在合適的時間接收并在搜索過程中使用。筆者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對信息提示產生的時機非常敏感;而大部分用戶只會在產生明確的信息需求時,才會對信息提示有興趣,并不會刻意地記錄這些信息提示,對平時的積累重視不夠。
3.1傳統(tǒng)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模式存在的問題
高校圖工委在2008年7月提出的《高校大學生信息素質指標體系》中列出了37個大學生信息素質所應達到的要求,主要包括:①認識到信息與信息素質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②確定信息的素質與范圍;③通過一定的手段有效獲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④正確評價所獲得的信息與信息所來自的信息源;⑤有效管理、組織與交流有關信息;⑥能夠利用信息完成一定的任務;⑦合理合法使用有關信息[4]。根據這些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開展了信息能力培養(yǎng)工作,但是仍存在一定問題。
3.1.1單向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過程
傳統(tǒng)的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高校圖書館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培訓課程或講座,雖然課程形式多種多樣,但基本以大容量的信息展示和課堂宣講為主,教學過程是單向的,授課教師一次性地向學生灌輸大量信息檢索知識,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授課老師也很少參與到學生的信息搜尋實踐中,授課結束、考試過關便完成任務,導致很多大學生對新的信息斑塊淺嘗輒止,信息覓食時間不夠長、范圍不夠廣、運用不夠熟練、覓食效果不好。
3.1.2介紹式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方式
從信息培養(yǎng)方式看,大部分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課程主要以介紹各種信息資源為主,包括資源的涵蓋范圍、內容特點、權威程度、進入方式等。但是對信息斑塊內覓食的技巧及各個信息斑塊的差別涉及較少,如在如何選擇數據庫、數據庫與搜索引擎的差別等方面。根據信息斑塊模型,信息用戶在一個信息斑塊內覓食時間的長短最終是由用戶覓食時的反饋體驗所決定的[5]。因此,信息覓食技巧的缺乏容易讓用戶對一個信息斑塊形成錯誤的感受,使其更偏向于放棄某一很可能有效的信息斑塊,從而影響覓食效果。
3.1.3錯位的信息線索提示
在大學的各個階段,用戶的信息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對大學生信息能力培訓只有在最好的時機給其適當的信息線索提示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模式并沒有關注這一特點。例如,信息素質教育課主要是在大一、大二內完成,這個階段大學生主要需要的是普及性或學科入門性的圖書資料,而對于高年級階段才可能需要的專業(yè)信息文獻資料(如學科報告、科技學術期刊論文、數據統(tǒng)計報告等)則興趣不大,而到了高年級階段,卻因為相關的信息能力培訓早已結束,信息線索提示已經模糊,無法達到良好的利用效果。
3.2基于信息覓食理論及用戶行為過程,構建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模式。
鑒于傳統(tǒng)的大學信息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缺陷,結合大學生信息覓食行為的特點,筆者將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模式進行了新的建構和調整。
3.2.1基于信息覓食行為過程組合信息能力培養(yǎng)內容
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應改變以往僅將信息斑塊的展示和推薦作為重點的模式,還要關注信息查詢技巧的培養(yǎng)。
(1)信息斑塊的展示
信息斑塊展示是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讓大學生了解自己周邊有哪些信息斑塊,內容是什么,有什么特點,以及通過什么方式可以進入,使大學生能夠在有信息需求時迅速進入所需要的信息斑塊,減少大學生信息菜單和斑塊選擇的時間花費。
(2)覓食技巧的強化
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對信息覓食技巧,特別是信息查詢技巧的培訓,注意信息線索的識別和經驗的積累,讓大學生在進入一個信息斑塊后能用合適的方式高效、快速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減少在信息斑塊內所花費的時間,避免因為不當的檢索而導致的資源和成本浪費。
(3)信息斑塊的評價
信息資源評價也應當成為信息能力培訓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讓大學生具有對信息斑塊合理判斷的能力,能夠優(yōu)先選擇信息質量和權威性較高的信息斑塊,避免因不當評估而導致輕易放棄有價值的信息斑塊或者糾纏于無價值信息斑塊而造成浪費。
(4)合理合法使用信息
高校應培養(yǎng)大學生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的意識,使合理合法使用信息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讓其了解有關信息利用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規(guī)避侵權責任的方法,避免在科研和寫作當中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造成侵權等違法行為的發(fā)生。
3.2.2基于信息斑塊模型確定不同階段的培養(yǎng)重點
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訓應當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不同時期用戶信息行為的偏好和信息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培訓,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據不同年級階段分析
大學生在各個年級階段,由于其自身信息意識、專業(yè)知識掌握程度等的不同,對信息斑塊的選擇也是不同的。應根據不同年級大學生的信息覓食行為特點,在合適的時機提供適當的信息菜單,重新構建每一個年級信息培養(yǎng)的重點。
大一新生剛入學,對所學的專業(yè)知識都很陌生,缺乏信息意識和獲取信息的技巧。其信息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是熟悉信息基本知識及本學科入門相關的信息斑塊。因此,對大一新生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主要是培養(yǎng)其信息意識,使其熟悉周圍的信息環(huán)境。
大二學生對自己周邊的信息斑塊已有一定的了解,尋求信息的目的主要是深化自身對學術的了解及擴大自身知識面。因此,其主要選取的信息斑塊是網上搜索引擎、圖書館紙質和電子圖書,對于學術專業(yè)程度較高的學術論文或統(tǒng)計數據庫則較少關注。大二學生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主要是學會各種信息檢索技巧,評價所獲得的信息及信息斑塊。
大三學生的專業(yè)學習較為深入,因此比較關注學術程度較高的信息斑塊,如論文數據庫、統(tǒng)計數據庫及重要的學術報告等,并開始進行學術研究。因此,針對大三學生的信息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主要是專業(yè)學科信息的查詢。
大四學生的學業(yè)重點主要是完成畢業(yè)論文。大學生畢業(yè)論文的寫作也是對大學生信息能力的綜合檢驗,這一階段的大學生會關注有助于他們論文寫作的信息斑塊,如學術論文數據庫等。因此,針對大四學生的信息培訓目標主要是學術論文資料的查詢和寫作。此外,大四階段也是各種學術不端行為的高發(fā)期,因此也應加強培訓學生合理合法利用信息的意識。
(2)根據學科專業(yè)特點分析
大學生所學的專業(yè)不同也會導致其對信息斑塊選擇的不同,在進行信息能力培養(yǎng)時,應注意不同學科信息斑塊的區(qū)別。首先,必須改變傳統(tǒng)信息培養(yǎng)模式中將所有專業(yè)的大學生集中在一起不加區(qū)分地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做法。高校應在普及性的信息素質教育完成后,針對不同專業(yè)信息查詢的特點及學生的信息行為習慣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培訓。其次,培訓方式和內容應該與大學生的專業(yè)課學習相結合。筆者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在完成專業(yè)學習任務時,其信息需求最為旺盛,此時高校適時地推薦和引導其選擇合適的信息斑塊,他們就會在這個斑塊內反復覓食,也就是說,此時對其進行相關的信息能力培訓,效果也是最好的。
(3)根據大學生自身偏好分析
大學生自身也有獨特的信息選取偏好,他們會主動搜尋一些非本專業(yè)的信息斑塊。這類信息需求與大學生所學的專業(yè)學科信息需求是持續(xù)并列存在的,即使大學生進入大三、大四后,專業(yè)學習越發(fā)繁忙,也不會減少在這些信息斑塊內覓食。高??梢葬槍Υ髮W生的個人愛好進行一些培訓指導,如組織開展針對某類信息查找的不定期講座,培養(yǎng)其信息搜尋技巧,這也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信息意識。
3.2.3 基于信息線索提示構建跟蹤反饋機制
在信息查詢過程中,及時合理的信息線索將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信息利用效率并延長用戶在一個信息斑塊內的覓食時間。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對大學生信息能力培訓的跟蹤反饋機制,其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生信息能力培訓的跟蹤反饋機制
(1)跟蹤大學生信息查詢與利用的基本情況,解答其在進行信息查詢時所遇到的問題。
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部門應當主動跟蹤大學生信息查詢和利用的基本情況,如大學生信息查詢的主要內容、信息查詢的習慣及合理利用信息資源等方面,及時主動參與到大學生信息查詢的過程中,糾正其不當的信息行為,并將這類信息整理反饋給信息能力培訓老師,但參考咨詢員應當以指點信息使用技巧和提供信息查詢路徑為主,而不是直接提供信息檢索答案。
(2)了解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基本狀況,保持與其所在專業(yè)的授課教師和圖書館館藏部門的溝通。
為了更好地協(xié)助大學生完成信息查詢,一方面,參考咨詢員需要從專業(yè)授課教師那里獲得學科教學進度、學生作業(yè)、專業(yè)信息查詢意見及教師指定的參考資料等信息,掌握學生信息咨詢的動向,保證隨時能夠回答學生的提問。另一方面,參考咨詢員也應當與館藏部門保持聯系,了解館藏結構的變化,同時將學生的信息需求和
行為反饋給館藏部門,圖書館應以此為依據調整館藏結構,使高校的信息斑塊分布更符合于大學生覓食行為特點。
(3)及時與信息能力培訓老師溝通,反饋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情況。
參考咨詢員應當定期總結在信息咨詢中所遇到的問題,將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信息利用的習慣反饋給信息能力培訓教師,方便其改進教育方式。同時,參考咨詢員也應當就如何解答學生信息問題進行相互交流,尋求最好的信息指導方式。
信息覓食理論為大學生信息能力培訓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路徑和分析方法,它可以從更細致的層面分析大學生的信息行為,更準確地把握大學生的信息需求,并可以根據這些需求特點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能力培訓模式,以便更好地開展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工作。
[1]楊陽, 張新民. 信息覓食理論的研究進展[J].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09(1):74-79.
[2]楊晶晶.基于用戶隱性反饋的信息覓食模型研究[D].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 2012:25-27.
[3]崔宇. 群體信息覓食中的干擾效應作用研究[D].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 2012:18-22.
[4]朱榕. 高校信息素質教育評價探析[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6):84-85.
[5]楊陽, 張新民. 基于覓食理論的網絡信息環(huán)境實證分析[J]. 情報學報, 2010(2):169-176.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Pattern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oraging Theory
Information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the following factors, costs of economy and time (Patch Model), the foragers' familiarity and selection skill of the information menu (Information Menu Model), consciousness on seeking information clues of foragers and the appearing time of information clues (Information Clue Theory). The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ultivated by the single way of inform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the way of introducing and the dislocation of information clues direc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Foraging Theory, college should integrate the contents of inform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define the key training points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build the tracing and feedback mechanism.
Information Foraging Theory; Inform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Informatio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252
B
吳碧薇女,1976年生,碩士,現工作于河南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學基礎理論。
2015-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