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劍
“圖書漂流”活動(原文是“BookCrossing”,簡稱BC,BCing或者BXing),是指將一本圖書放在一個公共場所,任由他人取閱,閱后將書再度留在公共場所,依舊供人取閱。這樣,一本書就可以在讀者中“漂流”起來?!皥D書漂流”活動的目的非常美好,是“要把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圖書館”。
有人說“圖書漂流”活動源自上世紀 60年代的歐洲,但實際上真正的發(fā)源地和令其風靡世界的,還是在美國。據(jù)悉,“圖書漂流”活動真正開始于2001年3月,由一位名叫霍恩貝克(Ron Hornbaker)的先生所發(fā)起,不久后的4月17日,他專門為此建立了一個網(wǎng)站(www.bookcrossing. com),到目前為止,該網(wǎng)站已經(jīng)有近200萬的注冊會員,有多達1000萬的注冊漂流圖書。只要懂電腦,熱愛圖書,就可以注冊加入“圖書漂流”活動,這些人被稱為“BookCrosser”——圖書漂流人。
欲成為“圖書漂流人”,參加“圖書漂流”活動的步驟很簡單。首先,如果想取閱圖書,那么,到任何一個“圖書漂流”地帶(Bookcrossing Zone),直接把書拿走即可。其次,如果想捐贈一本圖書,可以有兩種方式:第一,到“圖書漂流”活動的網(wǎng)站上去注冊,在網(wǎng)上下載一個“圖書漂流”編碼和標簽,貼在自己的書上,然后把書放置在公共場所即可;第二,可以到一個“圖書漂流”地帶(一般設(shè)置在公共圖書館或者大學圖書館),拿到帶有編碼的標簽貼在書上,然后將書放到指定場所供人取閱即可。這里的編碼和標簽,主要可以供捐贈人查詢圖書的行蹤,如書現(xiàn)在哪里,何人在閱讀等。
2004年,《簡明牛津詞典》(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收錄了Bookcrossing一詞,該詞從此進入英語世界。后來,幾乎所有的英文大詞典全都收錄了該詞。
也是從2004年開始,每年的4月份,世界上都會召開一次“圖書漂流”年度大會,這些年來,分別在美國、英國、新西蘭、荷蘭、愛爾蘭等召開過。去年,2014年,是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召開。2007年,新加坡成為世界上首個正式的“圖書漂流”國家,除了建立官方的“圖書漂流”活動地帶之外,在國內(nèi)還設(shè)立了2000多個圖書漂流置放點。
據(jù)報道,現(xiàn)在排行前十位的“圖書漂流”國家如下:美國(29%)、德國(16%)、英國(13%)、荷蘭(11%)、芬蘭(10%)、加拿大(8%)、澳大利亞(5%)、法國(4%)、葡萄牙(3%)、西班牙(1%)。
自2014年始,4月21日正式成為了“世界圖書漂流日”(International Bookcrossing Day)。
中國的“圖書漂流”活動最早始于2004年,但直到5年后才被更多的人所知道。近年來,在北京、上海、湖南、山東等地,都有圖書漂流活動組織成立。
據(jù)報載,200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曾經(jīng)把三本暢銷書——石鐘山的《遍地鬼子》、洪峰的《革命,革命了》和閻連科的《受活》進行了“圖書漂流”。這算得上是中國較早開展“圖書漂流”活動的一次有益的嘗試。
那時,在上海,包括普陀區(qū)圖書館在內(nèi)的一些機構(gòu),在一些街道(鎮(zhèn))的圖書館和社區(qū)愛心超市設(shè)立了永久性的圖書漂流書架,隨后還利用部分大型超市的人氣,進行自然漂流。
據(jù)報道,2005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大連星海廣場舉辦的中國國際啤酒節(jié)期間,“悅讀·大連”大型書展暨“圖書漂流”活動同時舉辦?;顒悠陂g,在星海灣廣場內(nèi)設(shè)有20個圖書漂流臺,讀者簽字后可以免費取閱,在閱讀后自愿歸還。媒體稱,這樣的活動使大連市民體驗到了閱讀的另一種樂趣,也提升了啤酒節(jié)的文化氛圍和大連市的文化形象。
2009年5月,廈門圖書漂流協(xié)會開展過一次重要的“圖書漂流”活動,在廈門引起媒體的廣泛關(guān)注,效果良好。
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圖書漂流”,也是中國出版界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圖書漂流”活動,出現(xiàn)在2011年7月1日。當時,由現(xiàn)代出版社出版的《女孩時代》,開始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同步舉行“圖書漂流”活動。此次活動地域涵蓋了34個省會、直轄市和各地歷史與文化名城,以及港澳臺地區(qū)。漂流地點包括各省市知名報社、電視臺、婦聯(lián)、計生委和圖書館等單位。活動持續(xù)了6個月,影響很大。
自去年以來,更多地區(qū)的圖書館包括高校圖書館等,都在開展這樣的“圖書漂流”活動,雖然規(guī)模大小各異,影響力也可能有限,但這一活動正在為更多的人所知。
圖書漂流的宗旨是分享、信任和傳播,而這一閱讀觀念和行為,我們相信,會逐步在中國大地上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推廣。
2015年5月4日,在第66個青年節(jié)到來之際,我現(xiàn)在所在的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圖書漂流”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由我發(fā)起倡議,經(jīng)學院黨政聯(lián)席會議研究通過,于2015年五四青年節(jié)之際開展起來。
我們舉辦“圖書漂流”活動的宗旨,與所有圖書漂流活動的宗旨大同小異,無非是三個方面:傳播優(yōu)秀圖書,弘揚閱讀行為和增進人際交流。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們選擇了學院所在地的空間場所——即外國語學院所在地的走廊上,作為我們的“圖書漂流”活動地帶,也就是存放和取閱圖書之地。在這塊活動場所我們安放了三個書架。所有書架都是開放的(根據(jù)圖書增多的需要,今后書架還會有所增加)。所有書架上的圖書、報刊,均由個人捐贈,全部屬于外院“圖書漂流”活動所用圖書。所有書刊上,均蓋有“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圖書漂流活動”紅色印章。
我們歡迎所有人捐贈符合要求的圖書和報刊;而凡是捐贈書刊者,直接到我院辦公室索取活動印章,蓋章后自行將書刊放到走廊的書架上即可。當然,我們的“圖書漂流”活動更歡迎所有人前來取閱圖書。
為了使大家了解活動,我們印刷了精美的活頁,既發(fā)放給我院教職工,也放在走廊的書架上供大家免費取閱。
既然命名為“圖書漂流”活動,自然與中外各地的“圖書漂流”活動有諸多相同的地方,但我們的活動也有一些與眾不同之處。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對于捐贈圖書做出了一定之規(guī),或者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當然,我們的要求很寬泛,圖書既可以是國內(nèi)正規(guī)、合法的出版物,也可以是國外出版、符合中國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出版物;書刊種類不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學作品、科普讀物、專業(yè)書籍、學術(shù)著作、翻譯作品、教科書、學術(shù)刊物等;書刊語言,中外文皆可;圖書新舊不論,以可以持續(xù)流通閱讀為主。
其次,提倡大家在自己捐贈的圖書報刊上蓋上私人印章或者有私人簽名,之后再在圖書上加蓋“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漂流活動”印章,方可視為我院“圖書漂流”活動讀物。我們希望捐贈者捐贈圖書有榮譽感,也希望閱讀者在讀書之余,至少可以知道捐贈者“姓甚名誰”。
再次,現(xiàn)在各地開展的此類活動,一般都要收回漂流的圖書,而我們活動的規(guī)則很簡單,只有簡簡單單的12個字:1、歡迎取閱;2、可以帶走;3、讀后返還。我們對此的進一步說明是:1、取閱圖書,無需辦理手續(xù)。2、帶走圖書,無時間、冊數(shù)限制。3、對于圖書,希望大家愛惜。4、閱讀之后,請放回原處。我們提倡大家閱后盡快返還,因為我們不希望讓圖書停留在一個地方而不被使用。但我們并不為此設(shè)立監(jiān)督機制。
最后,不少“圖書漂流“活動的目的,明確表述為“要通過圖書漂流事件,看圖書是否能夠回流到原地,從而來了解不同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zhì)”。而我們則提出,活動不設(shè)圖書漂流編碼,不追蹤圖書的行程,也不以考驗人的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質(zhì)為目的。換句話說,捐贈圖書供所有人閱讀乃是我們的唯一目標。
為此,我們提出:如果真的忘記返還了,那么,請您在任何能夠想起的時候,把書刊交給需要閱讀的人,或者加入中國或者國外任何一次“圖書漂流”活動、捐贈一本圖書,即視為已經(jīng)返還。
活動伊始,我個人首先捐贈了215冊圖書、270冊學術(shù)刊物外,并立刻得到了學院教師的熱烈反響。我院的外籍教師馬克·列文(Mark Levin)教授捐贈了數(shù)十冊英文原版圖書,學院其他領(lǐng)導和一些聽聞活動的教師也都積極捐贈了圖書。當我們在微信上發(fā)布此消息后,一些出版社、外校教師也都提出要為我們的活動捐贈圖書。而在幾乎一天之內(nèi),書架上原本排得滿滿的圖書,有不少好書已經(jīng)被師生取走閱讀。
當然,我們的“圖書漂流”活動還剛剛起步,未來之路還很長,但初試的成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的口號是:“如果你愛書,就讓它們漂流起來吧!”。真誠希望“圖書漂流”活動能夠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