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海
10多年前,在北京朝陽區(qū),我站在一座過街天橋上,望著林立的高樓,如水的車流,匆忙的行人,暗暗在心里發(fā)誓:“北京,等著瞧,總有一天我會成為其中的一員?!蹦菚r候,我只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除了豐滿的理想外,幾乎身無分文的窮小子。
喜歡一座城就如喜歡一個人,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我喜歡北京,原因很簡單,在北京可以很古典,也可以很時尚,甚至可以裝酷玩先鋒,而且我深愛著文學,夢想將來成為一個作家。對于文人來說,北京確實是實現(xiàn)夢想的天堂。這座城市很奢侈地聚集了很強大的文化精英人士,幾乎集結了所有“國字頭”報刊和在文學界有著絕對影響力的文學期刊,還有眾多的圖書策劃公司和出版社。老舍、齊白石、梁思成、林徽因、張恨水、林語堂等,都在北京度過了其生命最重要的時期;魯迅、蔡元培、胡適、徐志摩、沈從文、朱自清、冰心、梁實秋等,他們或大半生居住在北京,或將自己畢生的情感和事業(yè)與北京緊密相連,為后人留下了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沈從文說:“在中國,要想成為作家,必須到北京住3年?!彪y道,不到北京就成不了作家?我曾經無數次思考過這個問題。在現(xiàn)當代作家中,有些作家確實是蠻幸運的,比如余華就是其中之一,他作為一名牙科醫(yī)生,在中國浙江海鹽縣的一個小鎮(zhèn)上手握鋼鉗,每天拔牙長達8個小時,觀看了數以萬計的張開的嘴巴。后來寫了幾篇小說,就順順當當改變了命運,進了北京,定居北京,這多讓人羨慕啊。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當牙科醫(yī)生的時候,經常站在臨街的窗前,看到在文化館工作的人整日在大街上游手好閑地走來走去,心里十分羨慕。有一次,余華問一位在文化館工作的人,問他為什么經常在大街上游玩?文化館工作的人告訴他,這就是他的工作。余華決定寫作,目標是進文化館。
后來,余華如愿以償從牙醫(yī)變成了文化館的工作人員。1993 年,余華不再滿足文化館的工作,辭去了他自譽為世界上最自由的工作,定居北京,開始了更自由的生活。在中國大地上有數以萬計的,和余華一樣有著文學夢想的人,他們或許和余華一樣是牙科醫(yī)生,或許是筑路工人,或許是機關白領,他們或許也想有一份可以安心寫作的差事,也夢想有一天能定居北京。然而,當夢想遭遇現(xiàn)實,大多數人在生活的重壓下,有的不得不選擇放棄,有的只是畢生的一個夢。
北京對于有文化夢的人來說,就如磁石。人們的命運常會與一座城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有幸運的,也有不幸的。沈從文老先生是不幸中的幸運者。1922年夏天,沈從文就如現(xiàn)在的“北漂族”一樣來到北京,一心想去大學讀書,便在京自學,每天兩三個饅頭,一點泡咸菜。1923年秋天,他參加燕京大學國文班的入學考試,結果落榜。此后的沈從文不再想正式上學,開始寫作。然而,投出的稿子,篇篇石沉大海。身無分文,饑餓難忍的沈從文無奈中寫信向幾位知名作家求助,還好,他得到了郁達夫的幫助。他的散文《遙夜》在《晨報副刊》發(fā)表后,被北大教授林宰平看到,他被這個年輕人堅定的信念打動,遂介紹他到香山慈幼院圖書館當辦事員,月薪20元。這對于沈從文來說真正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后來他有多篇小說、散文得以刊發(fā),結識了如凌叔華、林徽因、卞之琳、馮至、廢名、何其芳、蘆焚等人,他們常舉辦小型聚會。《大公報》文藝副刊成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重要陣地。
和沈從文先生比起來,有太多的“北漂”追夢人并不幸運。吳文光先生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名字叫《流浪北京》,被譽為新時期中國紀錄片的先驅。我無數次看這部紀錄片,每一次都會被深深地震撼。
《流浪北京》講的就是自由作家張慈,自由畫家張大力、張夏平,自由攝影家高波,自由戲劇導演牟森他們五人在北京尋夢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充滿了艱辛,充滿了矛盾,彷徨、無奈,甚至到極度抑郁。
北京對有夢的青年來說始終是一個理想中的舞臺,他們認為來到北京,就能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發(fā)揮他們的才能。比如作家張慈原本是一個編輯,有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或許是因為太安逸了,她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北京;畫家張夏平來到北京的原因更簡單,他認為北京是首都,是可以實現(xiàn)理想的地方;張大力來到北京是因為他離開了畫畫就無法生存;高波留在北京,是想拍一些自己要拍的照片。
但是,他們的夢想卻與現(xiàn)實有著激烈的沖突。張大力缺乏經濟來源,很長一段時間身無分文,就到處蹭飯,還總結出了一套蹭飯的訣竅。張慈講起自己借住在北大附近,北大既是她的食堂,又是她的澡堂。
這些為了夢想而走進北京的青年,在追求夢想的同時,還得應付生活的重壓,于是在他們的心里,物質與精神始終在進行激烈的爭斗。在這矛盾的心態(tài)下,他們對于藝術的商業(yè)化有了不同的理解。對藝術的追求,和物質生活的逼迫,使這些追夢者走向了性格和精神的分裂,如張夏平。說實話,我每一次看到紀錄片中,精神分裂后的張夏平在畫室內躺在畫紙上,高聲呼喊:“上帝啊,上帝啊你在哪里……”那種震撼力、穿透力,直抵靈魂。
10多年過去了,我沒有實現(xiàn)進北京的夢想。當出差到北京,再一次站在北京的某座過街天橋上,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喊不出“北京,等著瞧”的豪言壯語。
眼前的北京就如一棵大樹,每天都在生長,每天都有懷揣著夢想的人從四面八方走進北京。北京真的是實現(xiàn)夢想的天堂嗎?站在天橋上,望著擁堵的車流,奔忙的人群。中午臨近,該吃午飯了,我真真切切聞到空氣中飄來一陣陣香,那是炒菜時油鹽醬醋等調味品散發(fā)出的香,那香和別的城市,甚至是小鎮(zhèn)其實沒有兩樣。
夢,我們應該擁有。
北京,只是一座城。
責任編輯 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