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理路探析

2015-09-10 07:22周偉謝斌
理論導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合作治理政府主導多元主體

周偉 謝斌

摘要:跨域公共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變革過程中凸顯出來的新問題。傳統(tǒng)的政府單一權威治理模式因其“封閉性”和“內向型”已無法適應跨域公共問題“跨域性”和“外向型”的治理要求??缬蚬矄栴}涉及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及治理的復雜性,迫切需要在政府主導下,聯(lián)合社會各主體展開合作治理。立足現(xiàn)實,應當按照民主協(xié)商與合作治理的要求,通過共同理念的確立、主體能力的提升、相關原則和機制的安排來構建合作治理體系,克服合作治理中面臨的問題,進而不斷增強跨域公共問題治理成效。

關鍵詞:跨域公共問題;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合作治理;民主協(xié)商

中圖分類號:D6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5)03-0004-05

基金項目:西北政法大學與廣東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合作之橫向課題“廣東省道路運輸行業(yè)制度建設標準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周偉(1979-),男,甘肅靜寧人,西北政法大學行政管理教研室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行政管理理論研究;謝斌(1963-),女,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學行政管理教研室教授,主要從事行政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

引言

進入新世紀,我國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和城市化快速發(fā)展,城市群已成為推動我國區(qū)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但伴隨著我國區(qū)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群的建立,也誘發(fā)了越來越多的復雜多面向的跨區(qū)域、跨部門事務的公共問題,如環(huán)境污染問題、食品藥品安全監(jiān)管問題、流域治理問題等等。諸多公共問題已普遍超越了傳統(tǒng)的行政區(qū)劃邊界和部門界限,相互交融,公共管理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行政生態(tài)。其對政府治理理念的轉變和能力的提升提出了緊迫的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當前,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是改進我國跨域公共問題治理模式、推進跨域公共問題治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目標和提升治理效果的重要路徑選擇。

一、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在我國的適應性和迫切性

政府治理模式的選擇深受一國政治體制、行政體制、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政府治理模式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同樣離不開中國語境。當前,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是我國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經濟和社會不斷發(fā)展的產物,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和迫切性。

(一)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在我國具有適應性

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既不同于傳統(tǒng)科層制治理,也不同于市場治理,強調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即面對跨域公共問題,政府、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都是治理主體。在治理過程中,政府往往發(fā)揮主導作用,起到引導、鼓勵、幫助和支持其他主體參與跨域公共問題的治理,與政府一起開展活動,旨在不同主體之間建立一種持久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形成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從治理理論的內涵、政府治理模式的變革及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適合當前我國語境。

第一,符合我國政府治理模式發(fā)展變遷的規(guī)律要求。政府治理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政府在社會公共事務治理中的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和運行方式等制度安排。從政府治理模式的歷史變遷來看,政府治理經歷了統(tǒng)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三種治理模式。統(tǒng)治型政府治理模式以“權威—依附—遵從”為特征,管理型政府治理模式以“契約—控制—服從”和“競爭—管理—協(xié)作”為特征,服務型政府治理模式則以“服務—信任—參與—合作”為典型特征。當前,我國正在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服務型政府治理模式下,社會公共事務的治理呈現(xiàn)出由政府單一權威主體治理向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合作治理發(fā)展的趨勢,政府、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都是多元治理主體的組成部分,公共權威建立在政府與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交流與協(xié)商、互動與合作的基礎上。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是由政府主導、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以公共價值和公共利益為共同導向,通過對話與協(xié)商、談判與合作等集體選擇和集體行動,形成資源共享、相互依賴、互惠合作的機制與組織結構,從而達到優(yōu)化治理結構、增強治理合力、提升治理的公共性,以實現(xiàn)對共同目標的有效治理??梢?,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符合我國政府治理模式發(fā)展變遷的規(guī)律要求。

第二,符合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當前,我國社會已步入后工業(yè)化和信息化時代,伴隨著區(qū)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群的建立,原先屬于本地區(qū)“內部”的公共問題,變得越來越“外部化”和“無界化”??缬蚬矄栴}成因的復雜性、涉及利益主體的多元化與公眾訴求的多樣化交織在一起,使其治理的難度不斷增大、不可治理性增強,這就亟須新的治理模式來應對和治理社會發(fā)展變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我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與市場、社會邊界日益清晰和政府權力的逐漸回歸,我國私人部門不斷壯大,社會組織蓬勃發(fā)展和公民社會日益成熟。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參與意識、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有了很大的增強,出于對自身權益的保護和對共同利益的維護,各主體要求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政府的主導下,引導、鼓勵、幫助和支持各主體參與跨域公共問題治理,發(fā)揮其在跨域公共問題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不失為一種智慧的選擇。

(二)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在我國具有迫切性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把轉變政府職能、創(chuàng)新政府治理模式,推動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放到了戰(zhàn)略高度。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是創(chuàng)新我國政府治理模式的內在要求和迫切需要,也是推動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有效應對和治理跨域公共問題的根本之策。

第一,是創(chuàng)新我國政府治理模式的內在要求。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在公共事務的治理過程中,形成了政府本位主義的治理模式即單一的權威治理模式。在這一治理模式下,政府把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僅僅當作被管理的對象,忽視了后者在公共事務治理上的參與和積極作用的發(fā)揮。政府是公共事務治理單一主體,往往容易形成集權,但集權并不總是意味著政府治理能力的增強,在某種情況下反而意味著政府治理能力的弱化。面對跨域公共問題的頻發(fā)及治理難度不斷增大,政府單一的權威治理模式顯得力不從心。同時,我國社會轉型的步伐越來越快,社會的多元化正在成為時代的新特征,由政府單一主體肩負公共事務治理職責的時代正漸行漸遠,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正在迅速成長起來,在公共事務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已發(fā)生轉變,即由傳統(tǒng)的“被管理者”身份,轉變?yōu)榧仁恰氨还芾碚摺庇质恰爸卫碇黧w”的雙重身份,并在公共事務治理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新政府治理模式就顯得尤為緊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堅持系統(tǒng)治理,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xiàn)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jié)、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笨缬蚬矄栴}成因的復雜性、涉及利益主體的多元化、較強的外部性和治理的不可分割性,使對其的治理大大超出了現(xiàn)實中任何單個主權實體的權力范圍、管轄范圍和能力閾限。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任何主體“單打獨斗”和“各自為陣”的治理方式,都無法有效地應對和從根本上治理跨域公共問題。傳統(tǒng)的政府單一權威治理模式的“封閉性”和“內向型”等行政行為已無法適應跨域公共問題 “跨域性”和“外向型” 的治理要求,迫切需要政府轉變治理理念和創(chuàng)新治理模式,主動引導和聯(lián)合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跨域公共問題的治理,建立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網(wǎng)絡格局。在政府的主導下,以共同利益為導向,通過談判與協(xié)商、公私伙伴和簽訂契約等方式,明確各主體的權利與責任、增強相互監(jiān)督與約束、促進協(xié)作合力,為各主體共同治理跨域公共問題和實現(xiàn)共同利益建立一種正式的、長期的和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只有實行政府與各主體攜手合作、共同行動,才能走出“公用地災難”和“囚徒博弈”的困境,取得跨域公共問題治理的良好效果。

二、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現(xiàn)實制約因素

理論上的愿景并不必然會轉化為實踐中的政策行動。從理論上來看,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在我國當前具有適應性和迫切性;但在實踐中,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還面臨著合作治理理念缺失,政府權威主義,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制約。只有克服這些制約因素,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才能順利推進。

(一)各主體合作治理共同理念的缺失

共同的理念是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前提和基礎。但由于跨域公共問題較強的外溢性、治理的不可分割性、涉及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責任的難以界定性,缺乏明確的利益邊界和內在的激勵動力,各主體在跨域公共問題的治理上大都保持著“經濟人”的有限理性,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搭便車”心理和行為取向,從而使各主體在跨域公共問題治理上難以形成合作治理的共同理念。就政府而言,長期以來“行政區(qū)行政”模式下的條塊分割與高度集權的行政體制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形成了封閉式的發(fā)展思維和接受上級任務與命令的慣性,在跨域公共問題的治理上各級地方政府缺乏主動尋求合作治理的意識;在“政治競標賽”和“一票否決制”的考核評價與晉升機制下,政府官員在跨域公共問題的治理上存在怕增加成本、承擔風險和責任的心理,缺乏合作共贏的意識,從而出現(xiàn)了“畫地為牢”與“各自為政”的“碎片化”治理現(xiàn)象。就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而言主要是缺乏公共精神,這使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只關注自身私利而不考慮或關心自己在公共利益中的責任,從而缺乏合作治理的意識。

(二)政府治理模式中的權威主義

治理理論認為,良好的治理是一個由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上下互動的合作治理過程,其權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單一和自上而下的。因而,在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中,各級政府之間,政府與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之間不應是單純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而是各主體之間一種平等的合作關系。但我國長期以來形成了高度集權的政府權威主義治理模式:一方面體現(xiàn)在府際關系上。上級政府的力量明顯大于下級政府的自主管理能力,是一種典型的上級政府發(fā)號施令,下級政府貫徹執(zhí)行的被動式發(fā)展,下級政府缺乏自主決策、主動尋求合作治理的權限和自由,這與跨域治理中各主體平等參與的理念顯然不符,難以實現(xiàn)上下級政府之間、橫向政府之間主動、平等、合作治理的愿景,嚴格的政府等級制度和權威主義為跨域公共問題治理中各級政府合作治理的順利實現(xiàn)設置了一道屏障。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上。政府具有絕對的權威,通過制定與頒布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命令,依靠政府強制力量對社會實行單一向度的管理,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必須接受與服從政府的權威。缺乏對話與協(xié)商機制,從而使社會各主體無法向政府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和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的愿望,造成社會各主體對政府政策法令的認同度降低,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激起社會各主體的逆反心理。政府對社會的權威主義管理也不利于政府聯(lián)合社會各主體共同合作治理跨域公共問題。

(三)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參與能力不足

成熟的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社會是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必要條件之一??缬蚬矄栴}治理實際上涵蓋著公民社會的成熟和發(fā)展過程,即通過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社會的發(fā)展來推動跨域公共問題的治理。但我國的現(xiàn)實決定了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在跨域公共問題治理中的參與遠遠不足。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完善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政府與市場、社會邊界的日益清晰,以及“小政府、大社會”下政府職能的調整和權力的逐漸回歸,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社會獲得了快速的成長和發(fā)展。但我國在私人部門經濟上獲得快速發(fā)展和經濟地位日益上升的同時,卻忽視了引導私人部門作為社會主體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私人部門在理性價值觀的驅使下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的動力不足、能力不高;而社會組織的成長空間不足且具有顯著的行政化傾向——我國的社會組織的建立不但具有嚴格的登記管理制度,而且大多是由各級黨政機構創(chuàng)辦,或由黨政機構轉變而來,形成了對政府的依賴傾向和思維定勢,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大多數(shù)公民政治參與具有明顯的利益傾向或帶有維權性質,對涉及大眾利益的公共事務參與熱情不高、存在政治冷漠傾向。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熱情的不高和能力的不足必然影響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運行和發(fā)展,進而影響到對跨域公共問題的高效合作治理。

三、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構建理路

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不僅需要共同的理念和主體能力的提升,而且需要共同堅守的規(guī)則和穩(wěn)定的合作機制。因而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應圍繞“理念—主體—規(guī)則—機制”的構建邏輯展開。

(一)理念構建:對公共性的信仰與堅守

在古代漢語中,“公共”意為“公有的”“公用的”“共同的”,強調的是多數(shù)人的共用或公用,是對公共行政事實的一種描述。喬治·弗雷德里克森認為“公共”意味著所有的人為了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起積極工作,是對公共行政的一種承諾,而不是出于個人私利或者家庭目的才走到一起的。而且需要社會其他主體熱心公共事務、關心共同利益,具有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肮残浴笔钦c市場、公民社會在公共事務治理中合作的基礎與聯(lián)系的紐帶,在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體系中,合作治理的順利開展不可能單純依靠規(guī)章制度的規(guī)范與約束來獲得,唯有在“公共性”這一終極價值的彰顯與指引下,合作才能轉化為跨域公共問題治理中每一個參與主體主動和自覺的行動。

(二)主體構建:合作共識與能力提升

第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及在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中的作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需要高度重視與發(fā)揮政府“元治理”的功能與作用?!霸卫怼庇捎螌W家杰普索提出,他認為:雖然治理機制可能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技術、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職能,但是國家(政府)仍然要保留自己對治理機制的開啟、調整、關閉和另行建制的權力。美國社會家福山指出:“國家建構也許比治理更重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家也許比自組織更重要,尤其對于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而言?!庇纱丝芍?,“元治理”更加強調國家(政府)在治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和合作治理的需要,政府在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中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因此,應加強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頂層制度設計,著力化解體制機制方面的制約因素,充分發(fā)揮目標凝聚能力、資源整合能力、責任控制能力,擔任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組織者與推動者、規(guī)則的主導者與制定者。同時提升政府的協(xié)調能力和服務能力,做社會各主體之間合作治理過程中利益與矛盾沖突的協(xié)調器與平衡器,樹立起政府與其他主體一起開展跨域公共問題治理行動時的服務意識,通過為其他主體提供服務的方式和行動來參與跨域治理。提升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中政府的治理能力,首先是要轉變政府觀念,核心是要轉變政府職能,關鍵是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在更好地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其它社會主體參與跨域公共問題治理,建立政府與其他社會主體共同合作治理的伙伴關系。

第二,促進私人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建設與發(fā)展。私人部門和社會組織在國家公共事務的治理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和影響力。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離不開私人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成長和發(fā)展、參與和支持。針對當前我國私人部門和社會組織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制約因素,制定強有力的措施推進私人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成長與發(fā)展就成為轉變政府職能和創(chuàng)新政府公共事務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促進私人部門的發(fā)展與壯大。首先,簡政放權,給私人部門較大的發(fā)展空間。政府應遵循市場經濟內在規(guī)律和未來發(fā)展方向,積極有序地向企業(yè)放權,適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鼓勵私人部門進入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領域。其次,經濟上給予私人部門更多的政策優(yōu)惠和經濟支持,幫助私人部門在經濟上不斷發(fā)展壯大。再次,政治上賦予私人部門平等的參與權利,引導和鼓勵私人部門參與公共事務的治理。另一方面,加快社會組織的建設與發(fā)展。首先,厘清政府職權邊界,加快政社分離。積極推進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的管辦分離改革,加快“去行政化”“去壟斷化”步伐,給予社會組織足夠的自主權與決策權,促進社會組織獨立發(fā)展。其次,制定優(yōu)惠政策,扶持和推進社會組織發(fā)展。通過制定稅收優(yōu)惠政策和設立專項基金等措施,對在推進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參與公共事務治理中做出較大貢獻的社會組織給予扶持和獎勵;推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跨域公共問題治理。再次,完善社會組織政治參與機制,發(fā)揮社會組織對公共權力的約束與制衡作用和社會組織作為政府與公民對話與協(xié)商的橋梁作用,促使公共權力依法規(guī)范運行和引領公民依法有序參與。

第三,培養(yǎng)公民的公共精神。羅伯特·D·帕特南認為:“公共精神是一種關心公共事務,并愿意致力于公共生活的改善和公共秩序的建設,以營造適宜于人生存和發(fā)展條件的政治理念、倫理追求和政治哲學”。公共精神不僅表現(xiàn)為公民的一種理念形態(tài),更體現(xiàn)為公民參與公共行政的一種行動過程。當前,我國公民參與跨域公共問題治理的意識不高、動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公共精神的缺失。因而,培養(yǎng)公民公共精神就成為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主體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首先,培養(yǎng)公民的主體意識。公民的主體意識是公共精神的前提,即公民具有獨立自主的人格精神和平等的社會地位。公民的主體意識能夠促使公民在參與公共活動過程中通過交流與協(xié)商發(fā)現(xiàn)并自覺維護公共利益。其次,培養(yǎng)公民的公共意識。公共意識是公共精神的核心,即公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和對公共利益的維護。公共意識的生成離不開公共生活,是公民在參與公共活動的過程中逐漸生成的,通過擴大公民參與公共生活的范圍來培養(yǎng)公共意識。最后,培養(yǎng)公民的責任意識。公民的責任意識是公共精神的本質,公民的責任意識體現(xiàn)在公民在公共領域處理自己與他人、國家關系的行為上。通過加強對公民的政治教育和政治文化建設來培養(yǎng)公民的責任意識。

(三)規(guī)則構建:認同與信任

第一,政治地位上的相互認同。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首要的原則就是各主體之間政治地位上的相互認同。政治地位上的相互認同不僅能夠增強各主體共同的政治信仰,也是將各主體結合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在政府主導下的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過程中,政府、私人部門、社會組織與公民之間要建立相互承認、相互認同的政治原則。一方面,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要認可政府在跨域公共問題治理中的主導地位、號召作用和凝聚作用,主動加強與政府的交流與合作,形成政治上的良性互動關系;另一方面,政府要承認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在跨域公共問題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和平等地位,賦予每一個主體真正平等的權利,認真聆聽各主體的意見和征詢各主體的建議,積極培育、引導和支持社會各主體參與跨域公共問題治理。

第二,社會倫理上的相互信任。信任是合作的基礎與保證,是促進合作的潤滑劑,也是最重要的社會資本之一。尤斯拉納指出:“信任是社會生活的雞湯?!币朔@些制約因素,改變各主體之間合作的“碎片化”和“分散化”狀態(tài),就必須針對跨域公共問題治理的需要和各主體之間的權責利益關系建立相應的合作機制,確保合作治理的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

第一,決策參與機制。在共同的行動中,合作要求參與機會和權力的均等,“權力均等意味著所有的人都有發(fā)表觀點的權力,沒有人能夠進行支配,且所有的人都能夠參與進來并相互影響。”在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行動中,權力的均等更具體地體現(xiàn)為裁量權的共享,“共享裁量是合作治理的根本特征。如果政府一方做出了所有的決策,那么公—私關系就只是一種契約,而不是合作。”賓漢姆認為:“合作治理包含在政策過程任何階段上的參與,包括問題識別、識別偏好、政策偏好排序,選擇一種政策途徑、采納、執(zhí)行與實施政策?!笨缬蚬矄栴}成因的復雜性和涉及利益主體的多元化,決定其決策制定的過程理應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需要各主體共同參與決策的討論、制定和執(zhí)行,經過各主體充分的討論與協(xié)商制定出的決策不僅能很好地兼顧各主體的利益,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而且增加了各主體對跨域公共問題決策的認同和接受的可能性,同時通過參與培養(yǎng)了各主體決策“所有權”意識,進而增強了跨域公共問題決策執(zhí)行成功的可能性。

第二,利益協(xié)調機制。利益是推動各主體走向合作的根本原因,利益的契合度直接關系到合作的緊密程度,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黏合劑。跨域公共問題涉及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各主體之間在治理過程中都有可能存在利益的不協(xié)調,甚至利益的沖突與矛盾??缬蚬矄栴}多元主體合作治理不僅是一個目標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更是一個利益的共同體。面對復雜多變的利益關系和利益矛盾,各主體只有在利益上相互協(xié)調,才能推動對跨域公共問題的合作治理。為此,必須建立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利益協(xié)調機制: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跨域公共問題的合作治理需要各主體投入相應的成本,應在自愿、平等與協(xié)商的基礎上,依據(jù)各主體在跨域治理中的責任與義務,合理分割治理成本;另一方面要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充分發(fā)揮公共財政支持作用,通過合理發(fā)放財政補貼協(xié)調各主體在跨域治理中的利益平衡,從而增進各主體之間的公平。

第三,責任分擔機制。責任是一個控制問題,明確責任是合作治理的難題,同時各主體之間“命運的相互關聯(lián)、行動的相互依存決定了責任的重要性”??缬蚬矄栴}多元主體合作治理使責任關系發(fā)生了變化,責任的劃分不同于簡單的合同二元鏈條下特定人對特定人的責任。沒有明確的委托代理關系,也沒有嚴厲的權威來引導,政府、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都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在合作治理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責任分配不當?shù)膯栴}和有利相爭有責相互推諉的問題。因而,跨域公共問題多元主體合作治理需要明確各主體的責任劃分:一是根據(jù)責權一致原則,明確各主體的職責權限。責權一致中的“權”,既指政府的公共“權力”,也指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的社會“權利”。權責一致的核心就是要明確政府、私人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在跨域公共問題合作治理中的權力空間、責任邊界和角色定位;二是根據(jù)成本與受益對等原則,合理清晰劃分各主體的責任,從而使各主體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有效預防合作治理過程中各主體有利相爭有責相互推諉的現(xiàn)象;三是建立責任考核評價與激勵機制,對各主體在跨域公共問題治理中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考核評價,依據(jù)考核評價結果對各主體進行獎勵和懲罰,促使各主體履行合作治理中應盡的責任。

第四,資源共享機制。合作是對競爭的超越,是通過各主體的優(yōu)勢互補而同時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和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在跨域公共問題治理中,資源不僅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也包括信息資源和技術資源??缬蚬矄栴}成因的復雜性和治理的高難度,各主體之間能力稟賦和擁有資源的差異性,需要各主體之間分享資源,增強資源的協(xié)同與聚合效應。一方面,要建立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促使各主體之間在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之間的交換與整合,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勢互補和最優(yōu)化利用效果;另一方面,以制度為依托,以網(wǎng)絡為載體,建立信息交流與技術的共享平臺,實現(xiàn)各主體之間信息的交流和技術的共享。目前,社會各主體在信息的收集和技術的研發(fā)方面仍存在較大差異,因而需要各主體之間加強信息的傳遞與反饋和技術的共享。

參考文獻:

[1]王佃利,史越.跨域治理視角下的中國式流域治理[J].新視野,2013,(5).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周偉.區(qū)域公共問題與區(qū)域行政創(chuàng)新[J].理論探索,2012,(1).

[4]孔繁斌.公共性的再生產[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61.

[5]張康之.論主體多元化條件下的社會治理[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2).

[6]陳瑞蓮.區(qū)域公共管理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9.

[7]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6.

[8][美] 喬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9]王樂夫,陳干權.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礎與核心[J].社會科學,2003,(4).

[10]王詩總.治理理論的內在矛盾及出路[J].哲學研究,2008,(2).

[11]郁建興.治理與國家建構的張力[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8,(1).

[12]公維友,劉云.當代中國政府主導下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構理路探析[J].山東大學學報,2014,(3).

[13][英]羅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運轉起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6.

[14][美] 埃里克·尤斯拉納.信任的道德基礎[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5]趙永茂.臺灣府際關系與跨域治理[J].政治科學論叢(臺北),2008,(8).

[16]J. E. Inness,D. E. Boo her. Planning with Complexity:An Introduction to Collaborative Rationality for Public Policy. New York:Rutledge, 2010∶111.

[17]J. D. Donahue,R.J. Zeckhause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Private Roles for Public Goals in Turbulent Time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45.

[18]L.B. Bingham.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Emerging Practices and the incomplete Legal Framework for Citizen and Stakeholder Voice. JSP/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w and Society Faculty Working Paper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w and Society Jurisprudence and Society Policy Program, UC Berkeley,(07-18-2008)

[19][法]皮埃爾·卡藍魔.破碎的民主——試論治理的革命[M].高凌瀚,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73.

[20]周偉.區(qū)域公共問題治理與地方政府協(xié)作機制構建[J].吉首大學學報,2011,(4).

【責任編輯:宇輝】

猜你喜歡
合作治理政府主導多元主體
構建多元主體聯(lián)動的城市危機信息溝通機制
治理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基層協(xié)商民主
政府主導行業(yè)指導破解高職校企合作困境的政策性策略
合作治理理論視域下的貴州扶貧
試論大數(shù)據(jù)下的現(xiàn)代科技館科普服務創(chuàng)新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fā)展理路
大學周邊夜市的問題與合作治理路徑分析
參與式治理在中國的發(fā)展與實踐
多元主體協(xié)同:網(wǎng)絡輿情治理新方式
鄂温| 云和县| 济宁市| 紫金县| 德惠市| 临澧县| 张家口市| 刚察县| 阳谷县| 泸西县| 西城区| 兴和县| 邹城市| 白银市| 根河市| 瑞昌市| 合肥市| 安达市| 苍南县| 林口县| 虎林市| 鸡泽县| 鹤庆县| 前郭尔| 青海省| 确山县| 乌海市| 龙陵县| 高要市| 河北区| 湖口县| 天全县| 房山区| 上犹县| 西林县| 清河县| 株洲市| 勐海县| 岳池县| 渝中区|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