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慧
同學們正在學習《福樓拜家的星期天》,針對課文第四自然段: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個沙發(fā)上,用一種輕輕的并有點猶豫的聲調(diào)慢慢地講著,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經(jīng)他的嘴講出,就都帶上非凡的魅力和極大的趣味。福樓拜轉(zhuǎn)動著藍色的大眼睛盯著朋友這張白皙的臉,十分欽佩地聽著。當他回答時,他的嗓音特別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盧斗士式的大胡須下面吹響一把軍號。他們的談話很少涉及日常瑣事,總是圍繞著文學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帶來一些外文書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譯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詩句。
朱淑萍提出到底什么樣的胡須才是“古高盧式的大胡須”呢?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提供古高盧式斗士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我隨意追問了一句:“‘當他回答時’,這句話中的‘他’指的是誰?”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意見分為兩種,一種認為指的是屠格涅夫;另一種認為指的是福樓拜。
以朱淑萍同學為代表認為“‘他’指的是屠格涅夫”,理由有二:
“第一,這段話開篇就是寫的屠格涅夫;第二,文中指出屠格涅夫非常具有魅力和趣味,并且福樓拜十分欽佩屠格涅夫,所以,福樓拜主要是傾聽者,講述者為屠格涅夫。當然,福樓拜會提出問題,屠格涅夫來回答問題?!?/p>
李賀賀同學首先反駁,她認為,文中有這樣的句子:“屠格涅夫仰坐在一個沙發(fā)上,用一種輕輕的并有點猶豫的聲調(diào)慢慢地講著”,而后文中,對福樓拜的特點也有描述:“他時而激情滿懷,時而義憤填膺;有時熱烈激動,有時雄辯過人”。由這兩段細節(jié)描寫,可以看出屠格涅夫說話時溫和、小聲,而福樓拜談話時則熱情奔放,容易激動,因此我認為此處的“他”指的是福樓拜。
但李賀賀同學的意見并沒有被對方接受,她們指出:“一個人說話的語調(diào)可輕可緩,自然也可以洪亮有力。語言的魅力就在于語調(diào)的多變,屠格涅夫的語言‘具有非凡的魅力’,自然會有變化?!?/p>
李賀賀焦急地反駁道:“‘輕輕的并帶有點猶豫的聲調(diào)’是屠格涅夫特有的說話方式,要是這個‘他’指的是屠格涅夫,那他的聲調(diào)突然變得特別洪亮,這種沒有來由的轉(zhuǎn)變讓人莫名其妙?!?/p>
這并不能獲得朱淑萍方同學的認同,正在這時,吳金玲同學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本段中只有兩個人物,肯定是一個人講,一個人答,前面說了是‘屠格涅夫仰坐在一個沙發(fā)上,用一種輕輕的并有點猶豫的聲調(diào)慢慢地講著’,因此回答的應該是福樓拜;另外,后面寫到‘仿佛在他那古高盧斗士的大胡須下面吹響一把軍號’,‘高盧’是一個地名,書中注釋說了,現(xiàn)在法國、比利時等地,所以可以確定寫到的那個人,應該是法國的福樓拜,而不是俄國的屠格涅夫?!敝焓缙纪瑢W漸漸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但是她還是據(jù)理力爭,馬上提出了反對意見:“從胡須的特點來確認人物,不具備說服力。因為盡管人物外貌具有地域特點,但是也可以有個別人外貌不具備本地域特點;同理,個別俄國人也可以長得像法國人。”
張曉悅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前文中說了屠格涅夫用一種‘輕輕的并帶有點猶豫的聲調(diào)講著’,而‘福樓拜轉(zhuǎn)動著藍色的大眼睛盯著朋友這張白皙的臉,十分欽佩地聽著’,一個人講,一個人聽,誰回答呢,自然是聽的人回答?!?/p>
這還是迎來了朱淑萍同學的反駁:“屠格涅夫講,福樓拜聽,聽的過程中自然會提問,會交流,再由講的人來回答??!”
劉奇同學接過話頭說:“要是由屠格涅夫回答,原文中‘十分欽佩地聽著’,后面要加一句,‘并提出問題’,這才可以是由屠格涅夫回答的。”
朱淑萍同學當然不同意:“一個人講,一個人聽,既可以是聽的人回答,也可以是講的人回答。我覺得你的觀點有道理,但我的觀點也并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盡管大家陷入了沉思,過了好一會兒,臧文文同學又找到了依據(jù):“后文中說了,‘屠格涅夫也常常帶來一些外文書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譯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詩句’,這里用了一個‘也’字,說明前面那個人不是屠格涅夫,是別的人才對?!?/p>
朱淑萍同學反映迅速,還是不依不饒:“那還是不對,用‘也’字有兩種情況,比如說,福樓拜拿來了一些外文書籍,屠格涅夫也拿來了一些外文書籍,這種用法說不通,因為這是在福樓拜的家里,肯定不能說福樓拜拿來了一些外文書籍;還有第二種情況,就是先說屠格涅夫怎么怎么樣,他也拿來了外文書籍,這也說得通。我們也會說‘小明拿來了鐵鍬,也拿來了掃把’這樣的句子吧?”
大家想想也還是有道理的,但實在找不到理由了。劉奇小聲嘀咕說:“是不是教材編寫者把標點寫錯了?假如‘當他回答時’,前面是個逗號,就可以肯定‘他’是福樓拜了!”
朱淑萍同學聽到了,急忙贊同道:“就是,就是,可是這里標的是句號啊,句號就不一定了?!?/p>
又有人小聲嘀咕:“屠格涅夫的臉是‘白皙的臉’,怎么可能長胡子呢?”還沒等他說完呢,就有人反駁了:“白皙的臉怎么就不能長胡子了呢?”
問題討論到這里,討論不下去了,大家能說的都說了,能找到的都找了,可是并沒有解決問題。這時正是需要教師引導的時刻,“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我順勢出場了,先對大家的反駁意見進行整理:
大家的反駁意見有三種,一種是從人物性格特點出發(fā)的,比如語調(diào)變化的對比等。這需要閱讀前后文章,反復比較,才能找到相關句子,因為對福樓拜語言、神態(tài)描寫的句子在文章的倒數(shù)第二段,費時費工,還不能夠讓人心悅誠服。
第二種是從人物外貌特點出發(fā),比如白皙的臉、古高盧斗士的胡須等。這也費了一番功夫,假如對福樓拜和屠格涅夫外貌非常熟悉,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誤解,但是,實際上,很多中國讀者,特別是中學生對他們不太熟悉,而且對“古高盧斗士式的胡須”也往往不太明白,所以,有些讀者不能準確判斷,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種,從語法文法的角度,比如,‘也’字的運用、標點符號的運用,還包括對講、聽、回答等具體動詞的理解,都不具備十足的說服力。
這是因為,在指代代詞“他”出現(xiàn)的前句話中,出現(xiàn)了福樓拜、屠格涅夫兩個人,因此,就使得后句中的“他”出現(xiàn)指代不明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指代代詞使用不當造成的歧義。盡管借助外圍的知識我們也基本上能夠判斷出來,此處的“他”應該是指福樓拜。但是很多讀者會產(chǎn)生誤解,這就需要更正。
(基金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3CJY025和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SJGLX497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教育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