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利丹
摘 要: 激發(fā)數學興趣的關鍵是發(fā)現數學中的美。通過發(fā)現數學中的美,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有趣”;通過發(fā)現數學中的殘缺美,學生感到學習數學也“有惑”,產生想學下去的欲望。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學習興趣 激發(fā)方法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積極愉快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推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從而學到新的知識。如果學生對數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正所謂“樂學之下無負擔”??涿兰~斯曾說:“如果人們吃飯沒有食欲,勉強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即他樂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蓖瑯拥牡览?,成功的教學也不應是強制性的,而應該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你所教的課程產生興趣,是教師受到學生歡迎的關鍵,也是讓學生受益終身的教育思想。對課程產生興趣的主戰(zhàn)場還是在課堂上,教師用自己的智慧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感、思維,十分重要。我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與大家共勉。
一、以創(chuàng)設情境的“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最突出的一點是引導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生命體驗。在教學中,為了不再讓學生感到課堂枯燥乏味,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喜歡的事情入手,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而且新穎的情境是良方之一。
如《9加幾》這節(jié)課,我在教學過程中以“紅袋鼠”這條線引領學生不斷探索新知。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和紅袋鼠比數數,結果由于紅袋鼠先圈出10個,再數比較方便,使紅袋鼠獲得了勝利,讓學生直觀感受并體驗到數數時應該把10個圈起來再數,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為接下來探索9加幾的算理做好鋪墊。雖然我還沒說“湊10法”,但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通過有效的情境感受到“湊10法”的方便。而后的練習中,我一共設置了4個情境,并將其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首先,出示一個院子,院子的大門上有兩個問題讓學生解決,如果順利解決就能打開院門。然后走進去一看,院子中間有三個有蓋子的水桶要想知道水桶里有什么,就必須解決蓋子上的問題。接著,我說,要想尋找更多的秘密,讓我們一起走到水池邊。水池中間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要想到水池中央去看看,就要解決一些問題,如果順利解決,荷花就會盛開。最后讓學生回到原先桃園的情境,讓學生摘桃。鞏固練習應該是比較枯燥的,但是因為創(chuàng)設了有效的學習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學習欲望,才出現學生爭先恐后,一聲高過一聲的現象。這樣學生投入到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中,在情境中不自覺地掌握知識,學生不僅學得輕松、愉快,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以數學活動中的“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理越辯越明”,在數學課堂交流活動中,我們大可放手讓學生質疑設問,師生討論交流。通過學生親自動腦設問和思考回答,在思考辯論中獲取知識。好的老師讓學生發(fā)現真理,不好的老師告訴學生真理,我們在數學活動中一定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他們思維火花的碰撞發(fā)出的是一次次的光亮,就是他們一次次的收獲和進步。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只要給他們舞臺,他們就會興趣大增,你一定會看到他們的精彩。
例如,在上《有余數除法》一課時,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豎式計算的意義后,我大膽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用豎式嘗試解例2,同時幾名學生板演,然后全體學生向板演的學生發(fā)問。這時學生興趣來了,有些學生還故意想為難他們,提出了很難的問題。在板演學生的回答與老師、其他學生的幫助下,在全體學生的討論交流下,一個個問題得以澄清。這樣的分析理解比起教師的高談闊論效果要好得多。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這種“辯”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質疑—思考—討論—辯論—傾聽中收獲全部。
三、以實踐活動中的“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能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而且能引起興趣。在動手過程中,學生互相討論,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數學教學不能缺乏實踐操作,我們不能只考慮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思考發(fā)現的探索過程,注重學生思維的訓練,注重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注重學生天性中“動”的利用?!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動手空間,教學呈現開放性和靈活性,讓學生通過實踐完成知識的進一步深化。
例如:在上有余數除法一課時,我采取了讓學生動起來的方法,讓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小棒等學具,分一分,比一比,說一說,由于要自己動手發(fā)現真理,他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探索的興趣更濃厚,很快地展開了活動。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真正理解了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整堂課中學生表現出很強的求知欲與濃厚的興趣,從真正意義上得到了發(fā)展。
另外,課外活動比課堂教學更開放,更利于因材施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參加。例如,組織數學課外興趣小組,介紹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出數學墻報,開展課外閱讀,上趣味數學課,開設專項講座、寫數學日記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擴大知識面,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四、以形式多樣的趣味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趣味性的練習是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新穎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就會產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強烈欲望。
例如,教學三角形分類時,我設計了一個“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練習:第一個只露出一個直角,學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個只露出一個鈍角,學生又猜出是鈍角三角形;第三個只露出一個銳角,學生也隨口說是銳角三角形。這時我抽出這個三角形,一看是鈍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學生感到好奇,這是為什么呢?于是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需注意的是強調練習的趣味性,并不是排斥基本訓練,教學中應正確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
五、以課堂小結的“延伸”,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廣泛聯(lián)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币还?jié)好的數學課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要做到“課結束,趣猶存”,使學生保持學習熱情。比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我是這樣結束的: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可能性大小的基本知識,大家對此知識有了初步了解,請同學們回去了解一下各種電腦福利彩票、體育彩票、街面上抽獎活動中中獎的可能性是怎樣的,可以回家查找一些課外書籍或上網查找,明天上課我們看哪一位同學說得最清楚。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后,開展了“學做售貨員”活動;在教學“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和“土地面積單位”知識后,開展了“家居面積計算員”活動,等等。如此延伸,再次激發(fā)學生學習學習興趣,產生認識需求,取得“課雖終,趣猶存”的效果。
總而言之,只有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才能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心理學導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