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 要]語文學習有自身的規(guī)律,語用是語文學習的方向和歸宿。教師要在課堂訓練中強化語用的存在,從積累與應用、記憶與感悟、儲存與生活等不同角度,凸顯語用學習的實效性、層次性和實踐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用訓練 設計理念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4-060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用是指學生能在一定語境中正確、合理、妥當?shù)剡M行表達,并將學過的字詞句篇等內(nèi)容,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恰當運用。新課改之后,語文教學過度強化人文性,語文的工具性特征則被嚴重淡化。這不利于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正視語用存在的現(xiàn)實,在課堂訓練設計時,給出傾斜政策,以彰顯語文教學的本然回歸。
一、積累與應用,凸顯語用學習實效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提升學生語文積累的轉(zhuǎn)化率,教師要從實踐出發(fā),多設計實際應用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語言應用。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更多的現(xiàn)實體驗,提升學生語用學習的主動性。
在學習《九寨溝》時,教師設計了幾道課堂訓練。
(1)在括號中填寫合適的詞語:
( )的溝谷 ( )的雪峰
( )的峰頂 ( )的原始森林
( )的圖畫 ( )的瀑布
(2)選擇最喜歡的一個文段,說說喜歡的理由。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做一次小導游,引導人們參觀九寨溝。
前面兩個內(nèi)容以書面形式完成,后面一個內(nèi)容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并進行展示。從教師課堂訓練內(nèi)容的設計來看,教師注重了學生的詞句應用、語言賞析和表達練習,訓練呈現(xiàn)出多元性,其語用意識非常明顯。特別是讓學生做小導游的環(huán)節(jié),能夠訓練學生的多種能力,將積累轉(zhuǎn)化為實際應用,凸顯了語用學習的實效性。
二、記憶與感悟,提升語用感知層次性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記憶。但在課堂訓練中,教師還應增加語言記憶與體驗感悟相結(jié)合的內(nèi)容,要讓感悟成為記憶語文常識的重要途徑和方法,為學生語用成長提供鍛煉平臺。我們常常要求學生要理解性記憶,其實就是要提升學生語用感知的層次性,只有理解了語言內(nèi)涵,才能形成語用機會,創(chuàng)造出語用素質(zhì)的成長契機。
在學習《桂花雨》時,教師設計了課堂訓練任務。
(1)給下面加橫線的詞語換個意思相近的詞:
桂花樹上長滿茂密的葉子。
母親趕緊吩咐人提前搖桂花。
母親洗凈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
(2)填寫歇后語:茶壺里煮餃子——( );八仙過?!? );劉姥姥進大觀園——( )。
(3)找出課文中的成語,并將這些成語連成一段意思貫通的話。
最后一題總結(jié)時,教師挑選了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內(nèi)展示。有學生寫道:“江山如畫是江南,可謂人間天堂。泛舟西湖,已是明月清風、桂子飄香。極目遠眺,湖光山色,水光接天,真的是相得益彰,江南乃是魚米之鄉(xiāng)。”從學生的訓練情況可以看出,教師設計的訓練內(nèi)容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學生感悟深刻,語用能力提升明顯。
三、儲存與生活,實現(xiàn)語用訓練實踐性
語文學習離不開積累。但積累需要有目標性,要形成一種文化積淀。引導學生將不成體系的成語、諺語、名言、古詩等內(nèi)容進行歸類整合,在背誦記憶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聯(lián)想、延伸、拓展,將那些孤立的語言材料整合成系統(tǒng)的、靈動的語用素材,這對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言內(nèi)化的水平有重要促進作用。
在學習《一路花香》時,教師設計了課堂訓練。
(1)填寫成語(成語首尾字相同):
( )益求( ) ( )乎其( )
( )定思( ) ( )所欲( )
( )不勝( ) ( )無可( )
(2)在括號中填寫適合的關聯(lián)詞語:
( )那只陶罐有條裂縫,( )每天到達目的地只剩下半灌水。
( )沒有溪水的澆灌,路旁的花兒( )不會盛開。
(3)讀完課文,你想對完好無損的水罐、對破損的水罐、對挑水工、對自己說些什么呢?
學生很快就完成了前面兩個題目,但面對最后一題,很多學生都陷入了沉思,不知從哪些角度切入。教師給出提示:完好的水罐不需要自滿,破損的水罐應該感到欣慰,挑水工辛苦播撒希望,我們需要學習多種精神。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學生找到了訓練的感覺。這樣的課堂訓練注重語用的實踐性,學生的語用能力成長顯著。
語文課堂教學中語用的回歸,實際是對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糾偏矯正,強調(diào)工具性,并非要弱化人文性,而是要在語用中滲透人文性,這才是正確的教學訓練思路。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