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凝
摘 要: 當前英語課堂上學生不夠活躍,如何使英語課堂活起來,是一線教師一直關注的問題。文章從營造良好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激勵功能,誘發(fā)學生的開口欲望;教師轉變觀念,讓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活起來三方面進行了實踐性探索。
關鍵詞: 激趣 激思 激勵 激情
著名教育家呂叔湘認為: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要讓英語課堂富有活力,聆聽到學生美麗的聲音,教師就必須更新英語教育的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建立開放而鮮活的英語課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提供廣闊的自由學習的空間。我將這種指導思想運用到課堂中,學生不愿舉手發(fā)言的現(xiàn)象有了改觀。
《譯林小學英語》4A Unit1 “I like dogs”,這一部分主要談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動物,上課前我布置學生把家里的動物玩具帶到教室里,課堂上學生非常高興,當我教授動物一詞時,就有學生發(fā)問,“What animals do you like?”我順勢一引:“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nimals?”所有的學生都說“yes”,我馬上又問:“Do you know what animals?”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答案也很精彩,有的說 “狗dog”、有的說“貓cat”等,他們拿著自己喜歡的動物玩具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名稱,表現(xiàn)得特別積極,我突然有一種感覺:“今天發(fā)言的氣氛真好!”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我不斷有著這樣的驚喜和收獲。
課堂對于參與者來說是展示自我的一個舞臺,教師就是這堂課的導演,因此必須開放英語課堂教學,搭建好課堂這個舞臺,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尋求自身的發(fā)展。教師要努力探尋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學習需要和興趣,帶給學生理智挑戰(zhàn)的教學。通過課堂教學,學生獲得積極地深層次的體驗,精心創(chuàng)設能夠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在教學內容上,設置一些針對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問題,豐富學生的體驗系統(tǒng)。讓學生主動參與,享受參與的樂趣,讓他們陳述自己的見解,對他們的反饋要給予激勵,這樣教師才能更多地聆聽到學生美麗的聲音。那么,如何才能讓課堂活起來呢?
一、營造良好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戈特福爾德·海納特提出:“教師凡欲促進他的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就必須在他們班倡導一種合作、民主的教學氛圍,這也是有利于集體創(chuàng)新力的發(fā)揮?!毙抡n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的職能和作用發(fā)生了變化,即要求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因此,要聽到學生美麗的聲音,教師必須首先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堂內營造民主、平等、信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chǎn)生自覺參與的欲望,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針對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享受參與的樂趣,讓他們陳述自己的見解。
通過師生討論交流,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到和老師平起平坐,師生融合在一起。這時學生勢必心情愉快、精神振奮而進入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此時他們心中所想便脫口而出,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團結合作,提倡學習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應樹立突破知識界限、加強課程綜合性開放的觀念,選擇好開放題,適當“跨越”課堂教學,講究“開放”策略,不斷滲透和融合其他學科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英語中既學到英語知識,又通過其他學科的內容幫助理解掌握英語知識,這正是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
二、發(fā)揮激勵功能,誘發(fā)學生開口欲望
新課程提倡面向全體學生,使其得到活潑、主動、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因此,教師必須轉化角色,學會欣賞學生、激勵學生。學生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可能包含創(chuàng)新的火花,學生看起來很荒謬的想法,不符合常規(guī)的行為,也可能蘊含創(chuàng)新的東西。要盡量多給學生多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悅,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從而誘發(fā)他們開口的欲望。
學生回答錯誤時或有困難時,老師干脆而生硬的一句“no”或“sit down”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若老師“容忍”一下,給予知識上或情感上的鼓勵,或允許他向其他同學尋求幫助,就會給他莫大的安慰。只要他回答了,他就多了一次成功的機會。必要時,教師需要“追問”、“補充”和“賞識”學生的回答,這會讓學生感到教師一直在傾聽,教師不僅在關心問題的答案,同樣關注著學生。如當學生有精彩回答時,我一定會再大聲強調一下:“he/she says/thinks/is...”以表示賞識。如一個學生說:“I couldn’t climb the tree when I was young .” 我馬上接口補充道:“But I could climb the tree when I was young.”學生聽后竟然大喊“哇!”這種真實、真誠而又平等的反饋,顯示出對學生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這種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地傳出學生美麗的聲音。
三、教師轉變觀念,讓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活起來
古板、單一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F(xiàn)在的課堂應該是快節(jié)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無聲的。教師上課要快,更好地訓練學生的反應、思維與速度。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大多數(shù)不超過20分鐘,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學方法單板、節(jié)奏慢,就會出現(xiàn)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不良現(xiàn)象。為避免這一點,教師應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用學生能接受的節(jié)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如游戲、唱歌、搶答競賽等,使學生既緊張又活潑,在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高,不會感到厭倦,學到的知識記得特別牢固,教學效果也大大強化。
威廉·詹姆斯曾說:“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發(fā)揮80%~90%?!庇纱丝梢娂畹闹匾?。
總之,我們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所以我們要因人、因時、因材而教;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對于學生的反饋要充滿激勵性,這樣在英語課堂這個舞臺上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1).
[2]現(xiàn)代教育學:教學研究.2005(2).
[3]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1).
[4]J.M.索里,C.W.特爾福德.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5]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