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娟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全面實施科學保教,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幼兒園內部的活力,我縣開展了全員性的幼兒教師賽課活動,學區(qū)賽于2015年3月26日在我園舉辦。
在學區(qū)賽課那天,孩子們都表現得特別興奮,但也令我很擔憂。有一節(jié)課是我園的一位教師講的探索活動課“好玩的報紙”,課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孩子們探索:怎樣剪才能讓剪出的報紙條最長?孩子們都特別感興趣,展示的紙條一個比一個長,“冠軍”也不斷地被替換,這時,班上一位叫堯×的小朋友,剪出了一條超長的紙條,小朋友們都很驚訝,其中一個叫漠×的小朋友大叫了一聲:“哎呀我操,這么長!”當時,評委只沖著我微微笑了一下,當時,我心里就在想:孩子這話是從哪學來的呀?
活動后,我對這次活動進行反思、對孩子進行反思,更對家長進行反思。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印在白紙上的這個小污點會像鉛筆字那樣,用橡皮一擦就掉了嗎?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孩子剛送幼兒園第一天,離園時,家長把孩子一接到手就問:“老師教你什么了?”“今天都學了點什么?”在家長看來,教育孩子是幼兒園或者是學校的事情,家長們,你們不應該做點什么嗎?為此,我想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朋友們提出幾點要求,以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一、家長要教給孩子規(guī)范的語言
平時家長要盡量和孩子用標準普通話交流,當發(fā)現孩子說得不夠正確,比如:“今天太yè了?!边@是普通話里夾著方言,那么家長就要及時糾正孩子,應該是“太熱了”。當孩子在發(fā)音方面存在缺陷時,家長要反復糾正他們,教會他們正確的讀音。時間一長,我們驚喜地發(fā)現幼兒的普通話越來越標準了。
二、家長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往往有些家長以為反正不是和孩子交談,大人們之間就可以為所欲為、暢所欲言,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因為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成人之間交談,不知不覺就會說出一些臟話、一些口頭語,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也就習以為常了,也會脫口而出,就如上面提到的漠×小朋友,口頭語一旦養(yǎng)成,就很難改掉。
三、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的語言變得豐富起來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盡量豐富孩子的語言,比如在給孩子講故事或者看孩子在畫畫時,家長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回答,孩子回答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思考的過程,同時思維和語言都得到一定的訓練。在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家長要指導孩子盡量把語言說得具體完整。
四、家長盡量讓孩子接觸一些優(yōu)美的語言,便于孩子模仿
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開始,當孩子很認真地問家長問題時,家長要讓自己的語言生動起來。比如孩子問:“小壁虎為什么要去借尾巴?”家長可以回答:“因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斷了,沒有尾巴多難看呀,所以小壁虎才去借尾巴?!焙⒆右苍S就會接著說:“小壁虎先向小魚借尾巴了,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她能模仿著家長的語言講下去了。
幼兒期是大腦發(fā)育最迅速的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的語言發(fā)展特別快,詞匯量日益增加。幼兒園的語言教育能有效地加速幼兒語言的發(fā)展,但除了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外,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幼兒語言的影響也很關鍵。所以家長應把握好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這一最佳時期,讓幼兒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張秀艷.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