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變榮 陳立軍 張秀峰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大港醫(yī)院腫瘤科,天津 300270)
表柔比星由于抗瘤譜廣,抗瘤活性強,在淋巴瘤、乳腺癌、胃癌等實體瘤以及白血病中廣泛應用,尤其在乳腺癌中有基石地位,但由于其劑量累積性心臟毒性,限制了臨床應用。大量實驗證實第1次應用表柔比星就會對心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且損傷長時間存在,嚴重影響長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1970年Creighton合成的右丙亞胺是目前唯一被FDA批準的用于減輕蒽環(huán)類藥物心臟毒性的藥物。選取我院2013年以來應用表柔比星化療的60例患者,觀察右丙亞胺對表柔比星的心臟毒性的防治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腫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經病理學確診的腫瘤患者,女48例,男12例,年齡29~72歲,中位年齡57歲,其中乳腺癌41例,淋巴瘤19例,并符合以下標準:①所有患者均有病理學診斷,②ECOG評分<2分,③預計生存期1年以上,④所有患者化療方案中均含有表柔比星,且劑量>300 mg/m2,⑤所有患者治療前均無心、肝、肺、腎等嚴重疾患,化療前心電圖、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結果無異常,⑥所有患者均簽署化療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所有患者先單獨化療4周期,將所有患者按隨機化方法分入治療組與對照組。
1.2.2 治療方法 乳腺癌:TE方案(DOC 75 mg/m2;EPI 100 mg/m2);淋巴瘤:CHOP方案(CTX 750 mg/m2,EPI 100 mg/m2,VCR 1.4 mg/m2,PDN 100 mg);分組前按病種根據以上方案化療4個周期;分組后,治療組以右丙亞胺聯合原方案化療2周期,右丙亞胺按與表柔比星10∶1的劑量于表柔比星前30 min內快速靜脈滴入;對照組繼續(xù)按原方案化療2周期。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均接受B型腦鈉肽(BNP)、肌鈣蛋白I(cTnI)、心電圖檢查。B型腦鈉肽(BNP)、肌鈣蛋白I(cTnI)檢測:分組治療前、2個周期治療結束后、隨診3月、半年時分別收集血清樣本進行檢測。心電圖:治療期間每周及治療后各隨診時間點檢查心電圖。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學方法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兩組cTnI、BNP比較無明顯差異,但治療后及隨診期間對照組cTnI、BNP均較治療組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不同階段cTnI(ng/ml)、BNP(ng/ml)比較
2.2 完成4周期化療后,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為(15/60)25%,隨機分入治療組及對照組,兩組心電圖異常率分別為21.9% &28.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組治療2周期后治療組較對照組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為低(31.3% & 60.7%)(χ2=5.238,P=0.022),隨診3月、半年差異持續(xù)存在,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心電圖異常率具體見表2。
表2 2組不同階段心電圖異常比較
蒽環(huán)類抗腫瘤藥抗瘤譜廣,療效確切,應用廣泛,但在臨床應用中有明顯的劑量-效應線性關系,文獻報道個別患者單劑量50 mg/m2EPI就有可能引起心力衰竭,而聯合化療方案中EPT劑量經常達到75~120 mg/m2,劑量累積性心臟毒性限制了其臨床應用[1],嚴重影響長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可能危及生命,合理應用心臟保護劑不僅可以使化療順利安全進行,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心肌肌鈣蛋白I(cTnI)是一種調節(jié)心肌收縮的蛋白質,為心肌細胞損傷特有標志物,對心肌損傷診斷特異性可達100%,敏感性大于90%,可精確反映蒽環(huán)類藥物導致的心臟毒性,蒽環(huán)類藥物治療期間cTnI水平與其累積劑量呈顯著相關性[2]。B型尿鈉肽又稱腦尿鈉肽(BNP),是由心肌細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達,當左心室功能不全時,由于心肌擴張而快速合成釋放入血,有助于調節(jié)心臟功能。BNP可用于篩選無癥狀心力衰竭患者,隨著心衰程度加重,BNP升高,BNP水平越高,其預后越差。已有研究證實,應用EPI化療后心力衰竭發(fā)生前,BNP水平就有明顯的升高[3],因此,我們可以監(jiān)測以EPI為化療方案的患者中BNP水平,了解心臟受損情況。
蒽環(huán)類藥物EPI的心臟毒性機制之一為:自由基和超氧化物的形成,而Fe3+與Fe3+-蒽環(huán)類復合物的形成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因此Fe3+為引起心肌細胞損傷的主要原因,右丙亞胺為一種強有力的細胞內粘合劑,極易穿透細胞膜,在細胞內轉變?yōu)殚_環(huán)的螯合劑,螯合游離鐵,從蒽環(huán)類復合物中奪取鐵離子,增加鐵離子的排出,從而保護EPI導致的心臟毒性[4]。另一機制為通過抑制拓撲異構酶Ⅱ減輕心臟毒性[5]。另有研究發(fā)現,右丙亞胺在無鐵和酶的情況下,本身可清除自由基,并有抗氧化作用;對蒽環(huán)類藥物外滲造成的細胞損傷起到治療作用,提示右丙亞胺不僅對EPI心臟毒性有預防作用,對已經形成的組織損傷亦有治療作用。
該研究隨訪期間,治療結束后半年,治療組cT-nI、BNP均較對照組低,治療組cTnI隨訪半年時降至分組時,而BNP則較治療前略下降;隨訪過程中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兩組均有升高,但對照組較治療組升高更為明顯,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隨訪治療半年時心電圖異常率治療組降至分組前,但對照組仍保持較高水平;進一步說明右丙亞胺不僅可預防EPI對心肌細胞的損傷,并且對EPI已經造成的心肌損傷有一定的修復作用。臨床應積極推廣右丙亞胺預蒽環(huán)類藥物所致的心臟毒性。
[1] Ramirez-Ramirez MA,Sobrino-Cossio S,de la Mora-Levy JG,et al.Loss of expression of DNA mismatch repair proteins in aberrant crypt foci indetifued in vivo by magnifying colonoscopy in subjects with hereditary nonpilyposic and sporadic colon rectal cancer[J].JGastrointest Cancer,2012,12(2):209 -214.
[2] 李丹,張穎超,張志軍,等.右丙亞胺對女性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的心臟保護作用[J].中國腫瘤,2009,18(5):424 -427.
[3] Yeh ET,Tong AT,Lenihan DJ,et al.Cat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cancer therapy:diagnosis,pathogenesis,and managment[J].Circulation,2004,109:3122 -3131.
[4] 李峻,肖祥勝.右丙亞胺對接受含蒽環(huán)類藥物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心臟保護作用前瞻性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32(2):48-55.
[5] Albini A,Pennesi G,Donatelli F,et al.Cardiotoxicity of anticancer drugs:the need for eardio-oncology and cardiooncological prevention[J].J Natl Cancer Inst,2010,102(1):1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