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是兒童走出懵懂狀態(tài)接受知識啟蒙的關鍵階段。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傳授學生知識,使學生得到素質(zhì)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忘記小學生天真純粹的兒童本質(zhì),讓這份童心在細心的呵護和知識的沐浴下健康地發(fā)展。筆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者,總結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就語文教學方面提出如下的建議以供參考。
一、與生活相結合
小學生剛剛接觸學校教育,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有待培養(yǎng)。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實際作為知識的載體,利用學生熟悉的方式將知識傳達給學生,來達到教學目的。
案例分析:在學習“日”,“木”,“草”這三個偏旁的漢字時,教師可以把生字詞組有效地組織在一個生活情境中。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一學期的春游活動嗎?
學生:記得。
教師:那么大家記得春天美麗的景色嗎?
學生A:有綠色的草地,還有迎春花。
學生B:還有柳樹,還有燕子。
學生C:春天的陽光特別好。
教師:大家那么喜歡春天,就跟著老師一起用漢字認識一下春天的萬物好嗎?
學生:好。
接著,教師可以將“柳樹”、“白楊樹”、“樹林”作為一組詞,“燕子”、“小草”、“發(fā)芽”、“小花”作為一組詞,“春天”、“春風”、“春雨”、“春光”作為一組詞,分組向?qū)W生介紹。并且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字中存在的相同的偏旁。結合這些偏旁,在帶領學生學習生字的同時,教師也可以精心準備一點春天的景色視頻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在愉快的記憶中進行學習。
二、借助兒童文學資源
呵護童心的另一個重要方面表現(xiàn)在對于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兒童天真的心性是蘊育想象力的搖籃,教師所要做的是循序漸進地引導這種想象力,使得他們能在語文學習中展露出來,表現(xiàn)在語言的表達上和審美的感知上。其中,借助兒童文學的感染就是很好的一種方式。
案例分析:課本中就有許多兒童文學故事,例如動物故事系列:《小鷹學飛》《青蛙看?!贰独呛托⊙颉贰逗偤蜑貘f》等等。這些故事對形象的描寫是學生認識形象、樹立審美的起點,也是學生鍛煉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最佳契機。因此,教師可以積極運用兒童文學這一良好的資源,把握兒童的閱讀趣味,同時鼓勵學生積極運用自己的語言天分。
如果是課本上的故事,學生在認識完生字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本上的故事角色扮演出來。以《狐貍和烏鴉》為例,學生可以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自己慢慢感受烏鴉一開始的警惕慎重和后來的洋洋得意,狐貍從頭到尾則善于把握機會并且狡猾多詐。通過對語氣的把握和動作的模擬,學生可以慢慢感受到形象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方面描寫的奧秘,從而進一步從經(jīng)驗感受層面領會到語言的魅力。
另外,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必須自己把課文中的對話整理成臺詞表達出來。在這一方面,教師不必要求學生去重復課文內(nèi)容,而應該鼓勵他們進行自我表達。
當然,課本上的兒童文學只是冰山一角,教師完全可以借助于豐富的課外資源引領學生進入兒童文學的王國。筆者就曾經(jīng)每周開辟出一節(jié)語文課作為“故事會”,每一位學生都可以走到講臺上來為全班同學講述有趣的故事。并且,筆者還曾經(jīng)給學生們播放過許多動畫的精彩片段。例如“海的女兒”、“灰姑娘”,“美女與野獸”、“拇指姑娘”等等。結合這些視頻片段,筆者將文本用拼音標注出來帶著全班學生一起閱讀。閱讀的形式也很多樣,可以大家自由閱讀,也可以由老師或?qū)W生朗讀,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對話。
這種“故事會”的形式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和積極參與,學生喜歡通過趣味閱讀去感知真善美的不同體現(xiàn)形式,并且對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形成了獨立的審美判斷。在平時的表達中,也學會將自己印象深刻的表達化用出來。
三、以教學活動培養(yǎng)習慣
學校教育不同于課外生活,是具有規(guī)約性質(zhì)的。如何在不扼殺學生自然心性的情況下教會學生遵守教育秩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對此,筆者的建議是以教學活動激勵學生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書寫漢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舉辦一個“田字格”書寫大賽,每個學生在田字格之上抄寫一篇小短文,除了漢字的準確性以外,教師還可以從書寫的整齊、規(guī)范等方面對學生做出評點和排名,也可以給予適當?shù)莫剟睢?/p>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秉持著一份呵護童心的理念,將兒童的童趣和童真引導至合理的學習方向,使小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能夠在輕松而自然的環(huán)境下獲得提升。
高蓉,教師,現(xiàn)居江蘇泰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