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軍
語文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遞知識,還需在學生的思想里根植智慧的種子,肩負起培養(yǎng)其道德情操、陶冶其審美情趣的重任。作為學生,特別在小學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尚處于萌芽時期,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導向性尤為關鍵,是學生由認知到感悟,再到思想升華的引領者。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了諸多飽含智慧的篇章,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體悟文本中的智慧與情感,實現(xiàn)讀與思的結合。
一、在感官體驗中,感受具象美
作為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小學《語文》教材用文字向學生展現(xiàn)了自然之美與智慧之美的結合。自然之美是具象的,而智慧之美是抽象的,要引導以感性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去理解抽象的情感,則離不開感官體驗的教學方法。但依照教材內容的不同,感官體驗教學方法也會形式各異。
如《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篇課文,感官體驗無疑要落在“葉子”上。首先展開視覺體驗。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可引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報刊等渠道搜集與葉子相關的圖片信息,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它一年四季顏色與形態(tài)變化,通過視覺體驗在內心對其形成感性認知。同時,還可布置學生親手摘下幾片葉子,找一找其中是否有形態(tài)或顏色相近的兩片,并從觸摸感知上,進一步深化感官體驗。這樣的預習作業(yè),有效延伸了教學活動的課前導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前調整到學習狀態(tài)。
這樣的感官體驗,學生一方面對課文相關的內容有了感性認知,具備了調動閱讀情緒的基礎;另一方面在師生溝通交流中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興趣。盡管學生表面上在描述自己所觀察到的實物,實則教師在通過這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fā)其語言表達的欲望。在閱讀中,學生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語言與課文語言作比較,進而讓知識進一步內化。
二、在心靈體驗中,感悟智慧美
閱讀一篇文章,如同剝洋蔥,一層一層地剝去外皮,才能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智慧。要小學生用感性思維去理解抽象的智慧,是比較有難度的。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指引方向,于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首先從關鍵字的品讀入手。課文中的關鍵字往往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或是描寫事物的特點,可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如在上面的案例中,學生在課前導入階段已經(jīng)描述了自己對葉子四季形態(tài)的觀察。這一橋段的安排并非偶然,而是教師結合課文內容的精心設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這一伏筆,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對葉子四季形態(tài)的描寫,并與自己的描述進行對比,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
其次要在品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煉段意,從而找出作者的描寫主線或情感變化,引導學生從多維度、深層次上理解課文框架和寓意。以上面的課文為例,課文中自然段較多,給學生提煉主線帶來一定困難。此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打破自然段的桎梏,捕捉文中描寫的重點或情感的變化來提煉框架。如本文中,作者先描寫葉子的形狀,進而引出葉子的奉獻精神;再描寫葉子四季的顏色變化,引出葉子的團結精神。通過梳理課文框架,學生感悟到葉子身上所展現(xiàn)出的品質正好對應的人生大智慧,正是自己所應追求的人生目標。
三、在情感碰撞中,解讀意境美
學生在經(jīng)歷感性認知、理性理解兩大學習階段后,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作者所融入的情感也具備了一定的了解。為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與外顯,還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情感經(jīng)歷,與作者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實現(xiàn)情感觸碰。這一過程,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又深入一層,即體會到意境之美。
實現(xiàn)情感觸碰的前提是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也就是引導學生勾連自己的生活或情感經(jīng)歷,去解讀文本。作為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生活經(jīng)歷并不豐富,對于解讀寓意較深的課文,要把握聯(lián)想的“度”。在教學中,教師可多采用問答交流的方式,以啟發(fā)、引導學生的聯(lián)想,同時又了解到其思維動態(tài),防止跑題。以上面的課文為例,教師可抓住葉子的寓意這一點,啟發(fā)學生由物及人,生發(fā)聯(lián)想,或聯(lián)想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或聯(lián)想其他默默付出、甘愿為集體奉獻的人,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一說這些人身上具有哪些葉子的品質,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賦予的葉子的意境美。
情感觸碰的教學方法,一方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起到渲染課堂教學氛圍的效果;另一方面它將閱讀方法滲透于整個教學活動中,超越了單純的知識積累,并從精神層面實現(xiàn)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轉化與提煉,并上升到品德浸透的層次。
語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讀思結合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滲透學習方法,給學生指引思考的方向,引導學生運用已知經(jīng)驗、調動個人情感,去解讀文本。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師以“美”為線索,引導學生從感官到心靈,再到情感,完成了三步式的思想跳躍,使學生在學習中“內外兼修,感悟智慧”,提高了讀思結合教學的有效性。◆(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崇明小學)
□責任編輯: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