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珍
新課改下的高考地理命題已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在高三地理備考中,如果教師不關注高考地理命題趨勢,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備考方式,就會浪費時間,降低備考效率,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影響學生的復習效果。那么,教師應如何做到高效備考呢?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必須關注高考地理命題趨勢,研究高考地理試題,了解高考地理“考什么”與“不考什么”。
一、高考地理“考什么”
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其命題原則是知識抽樣、能力覆蓋,側重考查學生的四項基本能力與地理學科素養(yǎng)
1.四項基本能力。
地理考試說明指出,突出“以能力立意為主導,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科能力”的命題指導思想。地理學科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越來越注重對這四項基本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三復習備考中,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備考方向,針對這四項基本能力做好專題訓練。
2.主干知識。
知識抽樣原則是指對高中地理學科的所有內容進行抽樣考查。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考查的幾乎都是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主干知識是指學科的核心知識,教師在復習備考中要加強對主干知識的梳理,以便于學生掌握。
3.地理學科素養(yǎng)。
(1)地理學科素養(yǎng)包括地理學科知識,因此教師要促使學生牢固掌握高中地理主干知識。
(2)地理學科素養(yǎng)包括地理學科能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空間覺察能力、空間分析能力、空間定位能力等。
(3)地理學科素養(yǎng)包括地理學科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比較、歸納、分析、分類、演繹、綜合等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高考地理“不考什么”
在復習備考中,很多教師將所有知識都進行復習,其實這種做法是極為低效的。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考什么”,還要大膽告訴學生“不考什么”,減輕學生負擔。這就要求教師仔細分析高考試題、課程目標、考試大綱。下面筆者就以高考全國卷為例,分析高考地理“不考什么”。
1.對知識的機械記憶。
在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中,沒有一道試題是單純考查對知識的機械記憶的。這表明只有靈活運用知識,才能發(fā)揮知識的價值。因此,在地理復習備考中,教師不應指導學生機械記憶知識,如世界各國面積排名、某種農作物產量排名、中國鐵路線、莫霍界面的深度、煤炭資源深加工的方法等內容。
2.偏題、怪題與錯題。
高三復習資料中往往存在著大量的偏題、怪題與錯題,這些試題會誤導學生的復習方向。作為國家級的考試,高考的命題科學性與價值導向性是毋庸置疑的,偏題、怪題與錯題極少出現(xiàn),因此在高三備考中,教師一定要走出誤區(qū),為學生指明正確的復習方向。
3.無科學結論或有爭議的內容。
地理知識具有多樣性,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可能不同。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回避了一些易產生爭論的問題,如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厄爾尼諾對區(qū)域氣候的影響等。
4.具體的教材案例與表述。
當前,高中地理教材至少有四個版本,高考命題不會以某個版本的教材為主,也不會照搬教材上的文字與案例。因此,在復習備考中,教師沒有必要讓學生背教材、記案例。
例如,對于“東北地區(qū)農業(yè)布局”、“山西煤炭資源開發(fā)條件評價”、“田納西河如何梯級開發(fā)”等內容,教師不能讓學生進行機械記憶,而要引導學生從中學習地理分析與思維方法。
總之,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我們應仔細分析研究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多關注與地理有關的專著與期刊,精準把握命題趨勢,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減輕學生的備考負擔,提高備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