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晶 郭 軼 傅春戀 陳立勇
認知功能損害是精神分裂癥的核心癥狀之一,已被許多研究反復證實[1-2]。據(jù)統(tǒng)計,40% ~6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明顯的認知功能損害[3],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目前藥物治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部分認知功能,總體效果并不理想[4],尋找新的治療認知功能損害的方法有重要的意義。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心理治療技術(sh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CBT可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緩解其精神痛苦[5-7]。但是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進行CBT干預的報道較少,所見研究也基本是針對慢性或衰退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討CBT聯(lián)合小劑量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神經(jīng)心理學評估,為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提供有效方法。
1.1 對象 為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ird edition,CCMD -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評分≥60 分;③可理解量表內(nèi)容;④患者本人或其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目前和既往有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以及影響認知功能的其它軀體疾病;②有電休克或精神活性物質(zhì)使用史;③曾接受過認知行為治療。退出和剔除標準:①依從性差或要求退出者;②研究劑量無法滿足患者的治療劑量。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00例符合上述標準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36.5±8.7)歲,平均病程(5.23 ±4.3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1.66 ±2.49)年,PANSS評分(疾病嚴重程度)(72.9±13.5)分。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36.9±8.3)歲,平均病程(5.29 ±4.51)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1.72±2.53)年,PANSS評分(疾病嚴重程度)(73.4±12.9)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測量工具
1.2.1 PANSS 用于評定不同類型精神分裂癥癥狀的嚴重程度,該量表由7項陽性量表、7項陰性量表和16項一般精神病理量表組成,共30項。采用7級評分,得分越高說明癥狀越重。
1.2.2 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 主要測定患者的分類、概念形成、選擇性記憶和認知轉(zhuǎn)移的能力,主要反映額葉的執(zhí)行功能。
1.2.3 聽覺注意測驗(Auditory Attention Test,AAT) 可測查持久注意,主要用來評定左顳葉功能。受試者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聽錄音機播放的300個英文字母錄音,閱讀速度為每秒鐘一個字母。讓受試者辨別30個“A”字母。分析指標為正確個數(shù),遺漏個數(shù)和錯誤個數(shù)。
1.2.4 臨床記憶量表(Clinical Memory Scale,CMS) 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編制的《臨床記憶量表手冊》甲套部分,分別測查聯(lián)想學習、指向記憶、無意義圖形再認、圖像自由回憶及人像特點聯(lián)系回憶5部分,將原始分換算成量表總分,再計算出總記憶商數(shù)(memory quotient,MQ)。所有項目得分越高,記憶功能越好。
1.2.5 自編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 包括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程度及PANSS評分等。
1.3 測量方法 由2名經(jīng)過一致性培訓的心理科醫(yī)生對研究對象在心理測量室采用盲法測量。為防止患者疲勞影響測量結(jié)果,測試中途根據(jù)受試者情況休息1~2次,每次5分鐘。測試完畢,當場收回問卷。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利培酮片(思利舒,江蘇恩華藥業(yè)有限公司,20120801,20121005,20121206,20130301,20130405,20130601)治療,起始劑量1mg/d,治療劑量4~6mg/d,研究期間不合并其它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心境穩(wěn)定劑,可臨時加用苯二氮艸卓類藥物和安坦。研究組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藥物治療,劑量為對照組的1/3,同時給予CBT治療,每次40分鐘。前4周每周一次,第5~16周每2周一次,第17~24周每月1次。CBT治療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與病人建立治療關(guān)系;評估病人精神癥狀的特點及認知功能損害的性質(zhì);制定活動計劃;利用應激-易感模型正?;糜X、解釋思維活動與情感行為之間的關(guān)系及案例解析;介紹CBT基本模型并對病人幻覺及思維障礙等精神癥狀進行干預;討論不同的應對策略,指導病人發(fā)展并實踐一些應對策略,逐漸形成減輕聲音強度和頻率的適應性策略,學習如何減輕思維混亂并改善注意力,評價所有適應性策略效果并記在應對記錄卡上,識別并學會最有效的策略;布置家庭作業(yè)練習應對策略,用筆記、應對卡等強化學習,讓患者堅持記錄,在生活中反復練習CBT技術(shù)。治療采用的策略包括蘇格拉底氏對話、偶然行為處理、去災難化、證據(jù)檢驗等。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后認知功能的神經(jīng)心理學測驗結(jié)果比較 干預前兩組WCST、AAT、CM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及隨訪6個月兩組WCST、AAT、CMS絕大多數(shù)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隨訪6個月時兩組間WCST總測驗數(shù)、AAT測驗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的神經(jīng)心理學測驗結(jié)果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的神經(jīng)心理學測驗結(jié)果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 <0.05,bP <0.01;與對照組比較,cP <0.05。
組 別 時 間WCST評分總測驗次數(shù) 正確反應數(shù) 持續(xù)錯誤數(shù) 隨機錯誤數(shù) 完成分類數(shù)研究組(n=50)治療前 87.1 ±23.2 24.3 ±9.4 26.9 ±12.3 33.4 ±13.8 2.1 ±1.5治療6 個月 73.2 ±21.7a 23.6 ±9.3 22.1 ±11.2a 25.3 ±11.2a 3.6 ±2.3b隨訪6 個月 62.4 ±19.8bc 23.3 ±8.9 20.2 ±9.2a 23.7 ±9.1a 3.9 ±2.4b對照組(n=50)治療前 86.7 ±22.9 24.6 ±9.6 26.7 ±11.8 34.2 ±13.5 2.2 ±1.7治療6 個月 73.5 ±22.1a 24.1 ±9.4 21.8 ±10.6a 25.7 ±11.3a 3.4 ±2.1b隨訪6 個月 72.2 ±20.8a 23.8 ±9.2 20.5 ±9.7a 24.7 ±10.2a 3.7 ±2.5b組 別 時 間AAT評分 CMS評分正確總數(shù) 錯誤數(shù) 遺漏數(shù) 總分 記憶商數(shù)研究組(n=50)治療前 23.9 ±4.1 2.9 ±2.2 5.5 ±4.3 51.9 ±19.8 62.1 ±15.7治療6 個月 26.3 ±4.5a 1.4 ±1.0a 2.7 ±1.9bc 64.3 ±20.1a 76.8 ±14.6a隨訪6 個月 28.8 ±3.7bc 0.8 ±1.2bc 1.3 ±1.7bc 65.6 ±17.8a 84.2 ±13.9b對照組(n=50)治療前 24.1 ±4.0 2.8 ±2.3 5.8 ±4.5 51.5 ±19.3 62.8 ±16.2治療6 個月 26.5 ±4.6a 1.5 ±1.2a 3.9 ±2.3a 63.9 ±19.8a 76.2 ±15.1a隨訪6 個月 26.7 ±3.5a 1.4 ±1.1a 3.7 ±1.9a 64.7 ±18.6a 83.7 ±14.2b
大多數(shù)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嚴重而持久的認知障礙,尤其是在注意、言語記憶和執(zhí)行功能方面[8]。認知障礙是精神分裂癥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因此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一直是精神科臨床醫(yī)學與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神經(jīng)心理學測驗是檢驗認知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WCST能測查執(zhí)行功能,執(zhí)行功能是大腦額葉的主要功能之一[9]。AAT可測查持久注意,反映顳葉功能。CMS測查記憶功能,記憶障礙主要反映海馬功能的缺陷。一些神經(jīng)心理學及神經(jīng)功能成像等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顳葉功能障礙,額葉執(zhí)行功能低于正常對照組,有幻聽的患者顳葉功能損害程度更嚴重。
CBT由行為治療和認知治療整合而成[10],有研究認為認知治療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有效方法[11]。本研究采用CBT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幻聽,對思維障礙等進行干預,從而增強患者的現(xiàn)實檢驗能力,改變患者的負性認知,學會有效的應對策略,增強控制幻聽、思維障礙等癥狀的能力,改善認知功能,減少患者的困惑及強烈的情緒,進而減少癥狀帶來的苦惱。
在正常狀態(tài)下,額葉對顳葉內(nèi)源性激活有抑制作用,當該抑制作用紊亂時即導致精神分裂癥患者將內(nèi)生刺激錯感受為外來聲音而產(chǎn)生幻覺。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6個月后及隨訪6個月兩組的WCST、AAT、CMS絕大多數(shù)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說明治療后額葉功能恢復,抑制了顳葉內(nèi)源性刺激,幻聽逐漸好轉(zhuǎn);而隨著幻聽的改善,額葉功能有所恢復。研究結(jié)果表明,CBT聯(lián)合小劑量利培酮與單用利培酮都能使患者的認知功能有所改善。隨訪6個月時兩組間WCST總測驗數(shù)、AAT測驗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顯示在改善認知功能的某些方面,盡管CBT治療結(jié)束,但CBT的影響仍然存在,表明CBT可能影響精神癥狀和長期轉(zhuǎn)變,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回歸社會。
總之,本研究顯示CBT聯(lián)合小劑量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有改善作用,其作用的持續(xù)性及遠期療效可能優(yōu)于單用利培酮。在臨床工作中,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還需重視CBT治療。
[1]Johnson I,Ben AO,Kebir O.Evaluation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cognitive performances and clinical dimensions of schizophrenia[J].Tunis Med,2009,87(10):664 -669.
[2]Matsui M,Arai H,Yonezawa M,et al.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n social knowledg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Appl Neuropsychol,2009,16(3):158 -164.
[3]趙靜,胡衛(wèi)紅,朱峰,等.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對慢性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影響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2):103 -106.
[4]沈亮亮,江孫芳,勞力敏.廣泛性焦慮障礙的認知行為治療[J].中華全科醫(yī)學雜志,2012,19(2):181 -184.
[5]Rector NA,Beck A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an empirical review[J].J Nerv Ment Dis,2012,26(11):729 -730.
[6]Wykes T,Steel C,Everitt B,et al.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effect sizes,clinical models,and methodological rigor[J].Schizophr Bull,2008,34(3):523 -537.
[7]Zimmernann G,F(xiàn)avrod J,Trieu VH,et al.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on the posit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a meta - analysis[J].Schizophr Res,2005,77(1):1-9.
[8]鄭宗和,楊淑青.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評價和治療[J].醫(yī)學信息,2011,7(24):411.
[9]Bagney A,Rodriguez- Jinenez R,Martinez- G,et al.Negative symptoms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does their relationship change with illness duration[J].Psychopathology,2013,46(4):241-248.
[10]王建平,王曉菁,唐蘇勤.從認知行為治療的發(fā)展看心理治療的療效評估[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25(12):933 -936.
[11]王德剛,李新勝,徐靜,等.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28):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