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燕芳
體驗作為一種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別人所無法代替的。從心理學角度講,體驗是“理智的直覺”,是建立在個體“內部知覺”基礎上的一種特殊活動,它總是與個體的自我意識緊緊相連的。而自主管理就是充分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從被動地被人管理變?yōu)橹鲃拥淖约汗芾碜约?,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級的主人,讓學生主體自我調節(jié)、自我監(jiān)控,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體驗”與“自主管理”存在著不謀而合的因子,為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注入了新的能量。體驗所具有的過程性、親歷性及不可傳授性,決定了它是一個充滿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作為學生自主管理的引領者,應以“體驗”的優(yōu)勢帶動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微劇式”體驗,激發(fā)學生自主管理的活力
在學生“主體”地位倍受重視的大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管理”已成為班集體建設及德育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標和采取的基本教育手段。眼下,學生各種自主管理模式被置于德育工作最前沿。僅班主任工作一塊,通過“崗位競聘”、“職務任命”等方式賦予學生一定的管理權限,允許學生代替教師從事班集體的管理工作。同時,班主任還通過評價、獎懲機制調動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營造學生“主動管理”的教育氛圍。這樣的管理模式,只是簡單地將班主任原由自己承擔的任務或擁有的一部分管理職能下放給學生,比如讓學生負責衛(wèi)生、紀律等方面的檢查,擔任班級里的午餐管理員、晨讀管理員、圖書管理員等,其管理方式更多地停留在學生參與管理的層面上,所實施的“管理行為”往往不是出于個人的自覺,而是為了完成班主任布置的任務,其實質依然是他律式的行為管理。
“自主管理”本應是學生的“主動”行為,它不完全依賴于班主任的安排,而是學生的一種主觀意愿和內在需要。喚醒這種力量,脫去被管理的罩殼,讓學生自主管理的活力從心底迸發(fā),“微劇式”體驗嘗試著向我們走來。
“微劇”中的“微”突出細、小,“劇”則指常見的情景劇?!拔 笔且匝萆钪械男∏榫靶问揭龑W生實踐、反思、記錄、提煉、再實踐的全新體驗過程?!拔 辈藛蔚臄M定貼合學生自主管理培養(yǎng)的需求,每月一主題,明確每個主題的目標,依據(jù)目標確定晨會及班會小劇目。比如低年段的月主題是《學會自我整理》,選取的晨會劇目有《擺放文具,我最棒》、《收拾用品,我最快》、《整理書包,我最在行》等,編排的班會劇目是《整理三部曲》。發(fā)揮德育的兩塊主陣地作用,舍棄滿堂灌的場景,變濃縮的生活舞臺。學生圍繞主題,親自實踐,化被動為主動,自覺管理行為,為今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打下扎實基礎。
“微劇”式體驗作為一種新的嘗試,正逐步影響著學生自我意識的構建,同時學生在體驗中也收獲了情感上的愉悅和心理上的滿足。
二、“朋輩式”體驗,提升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作為教育者的最大困難在于怎樣和孩子一起尋找適合他成長的路徑。但是,現(xiàn)實中的班級管理是一種垂直管理,教師面對個性差異很大的學生群體,是不可能實現(xiàn)“個性化教育”的。同時,教師的年齡和生活經歷等各種元素,也限制著教師走進兒童真實的心靈世界,這就給學生成長的領域留下了一個真空地帶——學生之間的橫向學習和交流。
應該說,學生間存在差異是正常的,它不應成為教育的負擔,應當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我們借由這種資源萌生“朋輩式”體驗,讓學生在朋輩間進行優(yōu)勢互助互補,以提升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著名神經心理學家吉爾科默·里左拉弟發(fā)現(xiàn),人的大腦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神經元,即鏡像神經元,它所擔負的功能是“追求與他人的一致性”。通過對一個月大的嬰兒、猴子等的大量有關模仿性的實驗研究,他指出:“鏡像神經元的存在顯示了我們對他人在我們周圍環(huán)境中的所作所為會建立一種生物學反應。無論一個人把自己想象為多么完全獨立而分割的個體,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注定了更要模仿別人,每一個人所學到的一切都在一種社會關系和我們所身處的群體中不斷被點綴、豐富的?!?/p>
“朋輩互導”是我校“互導”行動的重要分支?!盎А毙袆右蕴蕹皹撕灐笔浇逃秊槟康模屖軐W生在集體教育中健康成長起來為宗旨,對原有的德育導師制進行了改良。“朋輩互導”的核心主體是由班主任推薦結合學生自薦產生,即“小導師”。各班學生圍繞“小導師”自主
構建成長體,5至10人為佳,兼顧學生的學習、品行、行為等各方面,開展“朋輩互導”活動。這種新的形式喚醒了成長主體的內在自覺,在交往與互動的實踐體驗中,凝結成“朋輩”間自主互助的向上動力。
“朋輩式”體驗以團體的影響力從根本上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真正進行自我教育的空間擴大。同時,以“互導”的作用力推動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fā)展。
三、“漂流式”體驗,延展學生自主管理的張力
體驗是一項新型的教育實踐活動,它是組織和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內化為自己的一種健康心理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是我們推進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學生參與自主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這種積極體驗能強化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為此,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管理提供支持的氛圍和參與的機會,并通過正向的引導,不斷強化學生這一心理。
“漂流式”體驗是在我校“家教故事漂流記”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自主管理中的得失,協(xié)同家長的力量,致力于對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與探究。自《我們的體驗故事》入班后,班主任宣揚“體驗故事”漂流的目的及意義,同時下發(fā)《告家長書》,由家長和學生循環(huán)記錄自主管理小故事,手與手的傳遞,心與心的交流,“漂流式”體驗正式拉開帷幕。在“漂流”的過程中,我們還設立專門的“體驗故事講堂”,分批邀請學生及家長就自主管理的話題分享各自的經驗,傳遞快樂的心理體驗。
“漂流式”體驗延展了學生自主管理的內在張力,同時,它又喚醒了學校、家庭及學生自身對自主管理新的認識。
四、“評價式”體驗,推進學生自主管理的動力
從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來看,小學生處于“發(fā)展式半自治性”的階段,他們一方面用審視的眼光觀察別人,同時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他們內心深處渴望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
結合我校的晨會教材《美“十”美“克”》和校本教材《做更好的自己》,讓學生體驗自主管理帶給自己的成長,并做出客觀、積極的評價。《美“十”美“克”》即利用晨會課的十分鐘時間,根據(jù)每周一個重點,在“讀一讀”標準,“學一學”榜樣,“寫一寫”兒歌,“練一練”要求,“評一評”進步中讓學生重新認識自我,轉變自身行為習慣,力爭做更好的自己。每月末,學生根據(jù)訓練的重點,聯(lián)系自身情況,與同伴、家長共同反思,共同記錄、共同評價。低年級學生可以用畫一畫、寫一寫等方式開展評價活動,而中高年級學生可以用漫畫、評論、劇本等方式呈現(xiàn)評價成果,方式的選擇也由學生自主確定。學期結束時,我們將對學生的階段評價,以“秀一秀”的活動形式開展綜合考評,讓學生在系列體驗活動中收獲自主成長的幸福。
“評價式”體驗是一個持續(xù)性創(chuàng)新的過程。結合學生的自身體驗,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自主管理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