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毛
辨析語病是高考的熱點考點,能力層級高,許多學生望題興嘆,錯誤率很高,是橫在學生面前的一道坎,如何才能找到一些技巧,能夠穩(wěn)準快地拿下語病題呢?今天我們就來通過抓一些敏感點或標志詞來提升解題能力。
一、雙面詞
句中若出現(xiàn)“能否” “是否” “好壞” “優(yōu)劣” “高低” “成敗”“有沒有” “要不要” “能不能”等雙面詞時,往往前后不能照應,造成一面對兩面搭配不當。
①投資環(huán)境的好壞,服務質量的優(yōu)劣,政府公務員素質的高低,都是地區(qū)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②政治體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場化的經濟體制相適應是當今中國能否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關鍵問題。(正確)
二、數(shù)字
1.約數(shù)詞 “將近、不足、大約、超過、至少、左右、上下”等是否與確數(shù)前后相連,產生矛盾或贅余。
例: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今天下午針對第三次陳江會談的各項協(xié)議文本,舉行了最后預備性磋商,歷時大約一個多小時。
2.倍數(shù)只能表增加,表示數(shù)目減少、縮短、降低、便宜時不能用倍數(shù)。
例:第二航站樓交付使用后,設備可達國際領先水平,旅客安檢通道的時間,將從目前的10分鐘縮短至1分鐘,縮短了10倍。
3.出現(xiàn)增加了(到)、減少了(到)、要注意數(shù)值的正確性。
例:該站日客運量僅七八千人,由于“中秋”“國慶”長假,旅客人數(shù)增多,假日期間每日客運量達兩萬多人,比平時多三倍。
4.出現(xiàn)平均數(shù)(確數(shù)),不能用概數(shù)。
例:(2007江西)參加這項比賽的選手平均年齡19歲,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專以上。
三、并列成分(特別是有連詞“和”)
有并列成分,看是否語序不當、搭配不當、并列不當、表意不明。
1.語序不當。
例:一種觀念只有被人們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整個社會的群體意識,才能成為人們自覺遵守和奉行的準則。
2.搭配不當。
例:第二十五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12天里吸引了20多萬名觀眾,來自40多個國家的近2500名電影人、300多部電影前來參與。
3.并列不當。
例:大觀園旅游紀念品商場里擺滿了名人字畫、根雕作品、導游地圖、古玩、佩飾等多種工藝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游客們精挑細選,討價還價,熱鬧極了。
4.表意不明。
例: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國的部分地區(qū)相繼暴發(fā)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此高度重視,并迅速采取了緊急應對措施。
四、否定詞
出現(xiàn)了“避免” “防止” “以防” “以免” “切忌” “禁止” “杜絕” “無時無刻不” “否則” “否認”等否定詞,看是否造成了否定不當或贅余。
例:(2008北京)一名韓國官員透露,有關成員國已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建立該項基金會,以防止1997年那樣的金融危機不要再次發(fā)生。
五、判斷詞
出現(xiàn)判斷詞“是”“成為”,看是否造成主賓搭配不當。
例:今年5月9日是俄羅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有近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參加了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
俗話說“守得云開見月明”,只要我們掌握了一定的解題規(guī)律,通過大量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就一定能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笸(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