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光 黃真玲
摘 要:合作、交流、競爭是人類社會亙古不變的主題。面對知識的多元化、競爭的白熱化,與他人合作、交流,取長補短,進而取得競爭的優(yōu)勢,獲得成功就成了人們的不二選擇。因此,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實施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渠道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小組合作學習與小學生素質(zhì)的發(fā)展,其實踐意義是很明顯的。
關鍵詞:合作學習;構建;運用
對小學生而言,合作學習既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又是健康心理的表現(xiàn)?!靶〗M合作學習”是孩子們交流與表達的一個平臺,可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得到鍛煉。所以,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這一教學模式。但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絕非易事。如果不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致使它形同虛設,既耽誤上課時間又影響課堂秩序,并不能起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如何構建小組?如何培養(yǎng)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如何將小組合作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針對這些問題,我做了一些初步探究。
一、小組的合理構建
1.組員的配備
合理構建班級中的小組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一般來說,每組46人為佳,教師必須針對班級成員的綜合實力、個體差異對每個組量體裁衣。“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這句話就能很好地概括分組原則。也就是說,每個組里都要有在學習上、表達上相對而言處于高、中、低層次的學生。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的內(nèi)向與外向搭配;男生與女生的搭配。班級中的各組實力要盡量均衡,有可比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
2.職責與分工
小組內(nèi)設組長一名,記錄員、發(fā)言人各一名(還可根據(jù)班級的情況添設副組長或其他設置)。其中,組長的人選尤為重要。綜合能力較強,在班上有一定威信的人方可擔當。在兩年的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組長的性格、行為方式將在無形中影響著他的組員們。一個性格開朗、善于表達的組長與一個內(nèi)向沉悶、只讀死書的組長所帶出來的“兵”截然不同。組長全面負責組里的事務,如:人員的調(diào)配;作業(yè)的上交;紀律的管理;組內(nèi)矛盾的調(diào)解等。組長還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整理與簡單總結自己的工作。為落實這一點,在實施過程中,我嘗試讓組長記錄組長日志。老師通過每周定時與不定時地檢查組長日志來對其工作進行督導。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的意見整理并記錄下來。發(fā)言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聲音洪亮。各小組人員及崗位確定好后,老師要引導其學會各盡其責,因為這是確保每個小組順利運作的關鍵。
二、建立明確的激勵與懲罰機制
與小組建設相配套的是出臺明確的獎懲機制,以便讓學生有奮斗的方向和動力。比如,我在班上就是實行獎勵“星星”。小組成員獲取“星星”的途徑可以是聽寫得一百分,也可以是在學?;蚱渌胤脚e辦的各項比賽中得獎;小組獲得“星星”可以是每堂課有優(yōu)異表現(xiàn),老師獎勵給某個小組,也可以是在老師組織的小組對抗中獲勝贏取。這個“星星制”我已進行過幾個學期了,效果還不錯,本學年我還將“星星制”與“軍銜”等級相聯(lián)起來,當小組積累的“星星”達到我要求的顆數(shù)時便晉升到相應等級,如小組“星星”總數(shù)達到20顆晉升為少尉,達到30顆晉升為中尉,然后50顆升為上尉、少校、中?!袑?、上將。隨著軍銜等級的提升,相應的難度也大大增加,學生為了小組的榮譽而戰(zhàn),積極性很高。當然,有獎也得有懲。每周“星星”最少的小組將會接受小小的懲罰——表演兩個節(jié)目;為班級做一天義務勞動……此外,小組成員有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或是嚴重違反班規(guī)校規(guī)的,其小組將會遭受扣星甚至降級的懲罰。學期末,老師根據(jù)綜合表現(xiàn)以及星星的數(shù)量評選最佳組長和最佳小組。
三、鼓勵小組間的良性競爭
“斗爭就是幸?!边@是馬克思的經(jīng)典名言。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中,“斗爭”“競爭”無疑是激發(fā)他們團隊意識,增強其集體榮譽感的最好選擇。在此過程中,他們皆是勇者,當然也是感受“幸?!钡娜?。所以,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班上的小組成員學會奮斗、勇敢競爭。例如,在這兩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先讓學生給自己組取一個響亮的戰(zhàn)隊名稱,然后在小組內(nèi)征集能代表小組的創(chuàng)意徽章。學生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笑聲回蕩在教室里。一個個響亮的戰(zhàn)隊名稱,一個個有模有樣的徽章新鮮出爐:“天狼戰(zhàn)隊”“獵鷹戰(zhàn)隊”“開拓者戰(zhàn)隊”“雪狐戰(zhàn)隊”“神龍戰(zhàn)隊”……小組的凝聚力得到了初步提升,在組員們積累星星的過程中,自己戰(zhàn)隊的軍銜等級一步步得到提升,那代表著他們不懈努力的軍銜肩章貼上墻時,學生的團隊榮譽感,競爭意識更進一步得到了升華。此外,在平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盡量多為各小組搭建“戰(zhàn)斗”的平臺,提供競爭的機會,可以是課內(nèi)的,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一次辯論,也可以是一次野炊活動……老師的鼓勵與“煽動”更能使他們成為一名強悍的角斗士。不過,在競爭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把握學生的動向,做到有的放矢、良性競爭、公正公平。
四、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優(yōu)勢明顯,但是不是所有問題都適合小組學習?每堂課都要小組合作學習呢?答案是否定的。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老師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所提出的小組合作學習內(nèi)容要有一定難度,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能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突破重難點服務。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19課《燃料的家庭》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出示了以下問題:請仔細閱讀全文,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找一找每種燃料的特點及作用。
任務下達后,很快便聽到了各組組長的分工安排,接著便是自由閱讀勾畫,三五成群地湊在一群商量,積極上臺匯報,每輪的最后我公布參考答案,回答正確則小組加星一顆。每一輪揭曉答案時,都能看到學生滿懷期待的眼神,他們期待正確的答案,期待“星星”降臨自家,期待與他人合作的成果得到肯定。當所有的謎底都揭曉時,這一課的重難點就成功地突破了。
除了課文中的知識點可以小組合作學習外,積累運用中的綜合性學習也是他們施展才能的地方。如“制作作文集”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就非常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在組長的安排下,整理稿件、封面設計、摘抄、美化都具體落實到人頭,最后經(jīng)過全組通力合作,一本本精美的作文集完成了,小組合作精神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
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探究知識、形成技能,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團結與協(xié)作,寬容與謙讓。其主體地位以及新課標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都能得到最大化體現(xiàn),優(yōu)勢明顯。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或許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些都是正?,F(xiàn)象,它將激勵我們教育者做出進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只有在不斷的摸索中奮力前行,我們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王坦.試論合作教學的理論基礎[J].山東教育科研,2000(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