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付剛
摘 要 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微課的制作與運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 思想品德;微課;生本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7-0152-02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進入微時代,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微事物層出不窮。教育教學領域也必將進入微時代,微課必將帶來教育教學領域的巨大變革。這也正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將微課運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更能還原學科的本來面目,使其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富有生命的色彩。這樣的思想品德課不再是空洞而機械的理論灌輸,而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生活中直觀的素材為基礎的啟發(fā)式探究式教學,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更加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深刻理解與形象認知。制作與運用微課已成為教師所重點關注的話題?,F(xiàn)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微課的制作與運用展開論述。
1 微課的制作
讓學生參與到微課的制作中來 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面對新課改,思想品德課教學基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灌輸,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探究。那么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也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否則微課只能成為披著現(xiàn)代化教學外衣下的“一言堂”,這與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并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教師要讓學生也積極地參與到微課的制作中來,在教師講解某個知識點的過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學生的反映情況,有學生對知識的質疑問難與交流討論,有生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互動,這樣更能增強教學的真實性,更加貼近教學實情,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選取的素材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為此在制作微課時要充分體現(xiàn)學科與生活的關系,注重生本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盡管現(xiàn)行教材在編排時也非常重視與生活的關系,但這畢竟具有一般性,與本地區(qū)學生實情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微課的制作不能機械照搬教材,而是要從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選取最具代表性、最有針對性、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真正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同步,這樣所制作出來的微課才能更具生活氣息,更能突出學科特征。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以熟悉的生活來拉近學生與學科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熱情,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豐富而直觀的生活中來提取信息概括成抽象認知,再回歸于生活,用于指導實踐,這樣更加利于學生行為準則的內化,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習與生活。
體現(xiàn)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微課是一種新生事物,對學生來說這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這種吸引力只是暫時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淡化。要想贏得學生的喜愛,換來學生長久的注意力與活躍的思維,還需要在微課的制作上下功夫,也就是說要體現(xiàn)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這樣才能讓微課更具魅力與活力,能夠換來學生活躍的思維與集中的注意力,換來學生長久而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在制作時要用心,要用智慧的語言、得體的動作、充滿師愛的眼神、靈活的教學技巧來為學生打造一個有情有愛、更具感染力的微課。
2 微課的運用
引導學生展開預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既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取,又關注學生方法的掌握,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領路人,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性學習,全程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微課將一個復雜抽象的大知識點分解成幾個簡單具體的小知識點,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這樣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思維,更加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如引導學生利用微課來展開預習,這樣的學習更加貼近學生的學情,更能實現(xiàn)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學習。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對同一知識有著不同的理解水平,而運用微課學習則可以實現(xiàn)自主化、個性化學習。學生可以基于自身實際學情來確定學習的側重點,對于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學生可以自己來控制微課視頻的播放次數(shù)、進度的快慢,并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回放等。從而使得微課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更加利于學生展開富有個性化的自主性學習,讓學生全程參與到探究學習中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學。
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認知理解水平 教學重點的突出與難點的突破一直是制約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因素。重點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這是客觀存在的,而難點則是基于學生學情難以理解,這因學生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機械講解,學生只能是死記硬背,并不能達到對重難點的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只能是膚浮的記憶層次。而采用微課,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更能將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集中于重難點上,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思考與思維,進而達到對抽象知識的本質屬性的理解。
如在學習“法不可違”這一內容時,一般違法行為與嚴重違法行為(犯罪)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此教師可以將此制作成微課,適時播放,這樣就可以突出教學的重難點,使得學生通過微課可以掌握一般違法行為與嚴重違法行為(犯罪)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將之與現(xiàn)實生活案例結合起來,針對二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來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這樣自然就可以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達到學生對這一重難點的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
向課外空間延伸,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思想品德課本身就是一門植根于生活的學科,生活是學科存在與發(fā)展的基礎與前提。為此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要將生活這股活水引入以發(fā)展教學,要將學科教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寬廣的現(xiàn)實生活空間,引導學生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來學習思想品德課。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促進學生道德水平、思想情感等的全面提高。微課正是連接課內與課外的重要手段,可以將學生帶入全新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中去思考,提取學科素材,概括抽象成學科問題,并利用所學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這樣更加利于學生知識視野的開闊,更加利于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這個小平臺,架起通往學科殿堂的橋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
如在學習“維護消費者權益”這節(jié)內容后,教師可以收集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侵害消費權益的真實案例,讓學生來展開分析與交流,并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調查,去收集發(fā)生在身邊的生活案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合法維權。這樣的學習不再是局限于教材與教室的死記硬背、機械運用,而是在寬廣的生活空間來展開積極的思考與思維,將學習與生活、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這樣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才能促進學生整體認知水平與實踐水平的提高。
3 結束語
微課的運用將思想品德課教學帶入一全新的發(fā)展局面,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形式更靈活,更能為學生營造真實而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全程參與探究過程,得到知識、技能與能力等的全面發(fā)展,從而有效地推動課程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鄭小波.“微課”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運用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4(7).
[2]馬玉,張毅.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微型課題”式學習初探[J].基礎教育課程,2014(12).
[3]呂萍,尹保華.如春花般綻放:初中微課資源開發(f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