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瑩 葛琰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6)
張家港市城鎮(zhèn)居民骨密度現狀調查與分析①
丁瑩 葛琰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6)
該研究對張家港市城鎮(zhèn)居民跟骨骨密度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探討其年齡、性別的變化特征,得出相關結論:張家港市城鎮(zhèn)居民骨密度情況有明顯的年齡和性別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骨密度情況逐漸下降;男性則表現為36~50歲組的骨密度情況較51~70歲組差;女性各年齡組骨密度情況均好于男性,可能與體育鍛煉、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可以從宣傳和普及有關骨密度的知識、加強體育鍛煉、營養(yǎng)、飲食補鈣、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等措施來實現。該研究旨在豐富相關資料,為今后的骨密度研究與骨質疏松早期診斷、預防提供實驗依據。
骨密度 骨強度 骨質疏松 調查與分析
骨質疏松癥被稱為“隱形殺手”,它已成為一種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可引起骨痛、骨折,甚至致殘,它曾經被認為是一種老年疾病,但最近的國內外資料顯示,除了老年人仍是骨質疏松癥的易患人群外,骨質疏松癥在每一個年齡段的人群中都已有相當數量的患者,且數量呈上升趨勢,我國的骨質疏松癥及其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fā)病率也已呈明顯的遞增趨勢,所以認識、預防骨質疏松癥尤為重要[1]。
骨密度(BMD)是指單位面積所含的骨礦物量,是反映人體骨骼代謝狀況的一項指標[2],也是現今診斷骨質疏松及評價骨折危險性的重要指標。骨密度檢測主要用于骨質變化分析、骨質疏松癥早起診斷、骨折風險評估以及鍛煉、治療效果和體質監(jiān)測等相關方向的研究,通過骨密度檢測可以更好的了解個體的骨質情況,因此,骨密度的檢測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目前超聲波測量儀因其檢查無放射性,成本低,儀器易于攜帶,檢測速度快,精確誤差小等諸多優(yōu)點而廣泛使用,另外跟骨因其本身的優(yōu)越性如跟骨幾乎全部都是骨松質,對骨質變化敏感,而且跟骨兩側面近于平行,受試順應性好,還有較其他部位測量跟骨骨密度更為方便,快捷等而成為檢測骨密度的首選部位[3]。
近幾年來,國內骨密度研究工作有很大的進展,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關于研究方法。(2)各地域人群的骨密度研究。(3)少數民主群體的骨密度研究。(4)絕經期婦女骨密度研究。(5)新生兒、嬰幼兒骨密度的研究。(6)各種疾病的骨密度研究[4]。該文借助超聲骨密度儀,從骨密度情況分析張家港市城鎮(zhèn)居民的跟骨骨密度變化規(guī)律和現狀特征,為骨質疏松癥的早期防治、骨折風險的預測提供實驗依據,豐富相關研究資料。
1.1研究對象
張家港市體質測試在2014年9月進行的,隨機測試了1322人(近6月跟骨均無骨折、關節(jié)外傷、肌肉拉傷未愈),男668人,女654人,年齡分布為20~70歲,根據年齡分為3組,第一組:20~35歲,男356人,女332人;第二組:36~50歲,男216人,女287人;第三組:51~70歲,男96人,女35人。
1.2使用儀器
1.2.1儀器
美國GE Achilles EXP II超聲骨密度儀。
1.2.2測試方法
使用美國GE Achilles Express超聲骨密度分析儀對研究對象進行檢測,通過超聲振幅衰減和聲波傳播速度2個參數,并根據機內軟件自動得出T-值,通過T-值來判斷骨密度情況,檢測部位為左側跟骨,排除左腳骨折或者其他損傷。
1.2.3測試指標
T-值:與同性別年輕時骨密度平均值的比較,它是骨密度的一個相對值,通常用T-值來判定骨密度是否正常。
WHO采用的T-值指導標準為:T-值≥-1SD為骨密度正常;-1SD≤T-值≤-2.5SD為骨質流失;T-值≤-2.5SD為骨質疏松[5]。
1.3數據統(tǒng)計與處理
測試數據采用Excel和Spss統(tǒng)計軟件處理,進行χ2檢驗和一些描述性分析。
張家港市城鎮(zhèn)居民骨密度現狀有以下幾方面。
(1)男性不同年齡組骨密度情況比較。
男性不同年齡組骨密度測定結果見表1和圖1所示。
圖1 不同年齡、年齡組骨密度測試結果比較
表1 不同性別、年齡組骨密度測試結果比較(%)
①20~35歲組各指標百分比由高向低的排序為:骨密度正常、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其中骨密度正常的百分比顯著高于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的(P<0.05);36~50歲組和51~70歲組各指標百分比由高向低排序為:骨質流失、骨密度正常、骨質疏松,其中骨質流失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骨密度正常和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P<0.05)。
②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骨密度正常的百分比由高向低排序為:20~35歲組、51~70歲組、36~50歲組,其中20~35歲組非常顯著高于36~50歲組和51~70歲組(P<0.01),而36~50歲組和51~70歲組間無顯著差異(P>0.01);骨質流失的發(fā)生率由高向低排序為:36~50歲組、51~70歲組、20~35歲組,其中20~35歲組顯著低于36~50歲組和51~70歲組(P<0.01),36~50歲組和51~70歲組間無顯著差異(P>0.01);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隨年齡的增長逐步上升高,其中20~35歲顯著低于36~50歲組和51~70歲(P<0.01),36~50歲組和51~70歲組間無顯著差異(P>0.01)。
(2)女性不同年齡組骨密度情況比較。
女性不同年齡組骨密度測定結果見表1和圖1所示。
①各年齡組各指標百分比由高向低的排序為骨密度正常、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其中骨密度正常的百分比顯著高于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P<0.05)。
②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正常的百分比逐步下降,其中20~35歲組顯著高于36~50歲組和51~70歲組(P<0.05),36~50歲組顯著高于51~70歲組(P<0.05);而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逐步上升,都是20~35歲組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36~50歲組和51~70歲組(P<0.05),36~50歲組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51~70歲組(P<0.05)。
(3)不同性別骨密度情況比較。
男女性各年齡組比較結果見表2和圖1所示。
男性各年齡組骨密度正常的百分比均低于女性,其中20~35歲組和36~50歲組男性骨密度正常的百分比顯著低于女性(P<0.05);男性各年齡組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均高于女性,其中20~35歲組男性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36~50歲組男性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非常顯著高于女性(P<0.01),51~70歲組男性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與女性間無顯著差異(P>0.05)。
骨密度作為衡量骨骼狀況的定量指標,不但可以精確地反映骨骼的狀態(tài),還能預測骨礦含量的變化速度,提示是否有必要進行治療和干預以及監(jiān)測療效,目前,骨密度檢查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認定為診斷骨質疏松的金指標[6]。
而張家港市城鎮(zhèn)居民骨質流失、骨質疏松發(fā)生率的性別和年齡特征如下。
(1)男性20~30歲骨量仍在緩慢增加,到35歲左右時骨密度處于一生的峰值期,骨量峰值相對穩(wěn)定,40歲以后隨年齡的增長骨量逐漸丟失,且丟失速率較慢,不存在快速骨丟失期。
該研究結果顯示,男性20~35歲組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36~50歲組和51~70歲組,這與李超等人研究指出男性骨密度隨年齡的增長呈下降趨勢,35~年齡段較35歲之前的下降明顯,35歲之后的無顯著差異相一致[7]。其可能的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骨量不斷增加,至35歲后達到一生中最高骨量,此后,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量逐漸減少有關,所以男性需要在35歲前建立良好的骨峰值,做好充分的骨量儲備,延緩骨質較快的流失。另外相關研究結果認為,中老年男性由于雄性激素水平的降低較緩慢且穩(wěn)定,骨量丟失不是很快,這與本研究結果,男性36~50歲組與51~70歲組間的骨質流失與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相一致。
(2)女性骨量丟失除與年齡有關外,絕經期被認為是骨質疏松發(fā)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女性從35歲至絕經這一段時間,骨量開始緩慢丟失,每年大約丟失0.3%~0.6%不等,到50歲后,隨著絕經期的到來,骨量快速下降,這與雌性激素水平下降有關,因為正常情況下雌激素的作用是使骨吸收與骨形成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當雌激素缺乏時,這種抑制大大降低,骨轉換大大增加,骨轉換的增加使得骨丟失的速度增加[8]。
該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骨質流失與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逐步上升,特別是51~70歲組骨質流失與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非常顯著高于前面2年齡組。
(3)人的骨骼經歷一個生長、發(fā)育和衰老的生理過程,骨量的變化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20~35歲,骨量呈緩慢增長期,男女性骨量的差距逐漸加大,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性骨量逐漸丟失,骨內的空隙增大,松質骨內的骨小梁變稀疏,數量下降,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從而增加了骨折的危險性。
大多數研究表明,女性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要高于男性,提示我們骨質疏松的防治重點在女性。楊春菊等研究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骨量丟失的速度普遍較男性快,尤其在50歲后更突出[9]。唐厚梅等研究指出,女性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男性,女性50~59歲骨質疏松患病率出現迅速升高,明顯高于該年齡段男性[10]。
而該研究結果顯示,20~35歲組與36~50歲組的男性骨質流失與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女性,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不符,可能與骨密度的影響因素有關,如,體育鍛煉和生活方式,20~50歲的男性生活壓力相對女性較大,體育鍛煉較少,生活方式較差,因為雷光華等研究發(fā)現,吸煙可導致骨組織骨橋蛋白(OPN)mRAN與OPN表達增加,OPN磷酸化程度增強,推測吸煙可能由此來促進破骨細胞粘附,進而誘導骨吸收和骨質疏松。沈鴻輝認為大量酒精攝取會減低食物中鈣的攝取量,降低腸道鈣的吸收,并對成骨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降低骨骼的合成作用。還有研究發(fā)現男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酒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大量飲酒可使骨量的丟失增加,骨的生成減少。這些都可能是導致張家港市男性骨質流失與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高于女性的原因,相關因素有待于以后的深入研究。
4.1結論
(1)張家港市城鎮(zhèn)居民骨密度情況有明顯的年齡和性別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骨密度情況逐漸下降,男性則表現為36~50歲組的骨密度情況較51~70歲組差。
(2)張家港女性各年齡組骨密度情況均好于男性,可能與體育鍛煉、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這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4.2建議
(1)通過骨密度的定期檢測,以利于骨質流失和骨質疏松的早發(fā)現、早診斷和早預防。
(2)宣傳和普及有關骨密度的知識,讓人們重視增加自身的骨密度,減緩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的重要性。
(3)需要重視體育鍛煉;加強營養(yǎng)、飲食補鈣;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特別是男性需要戒煙少飲酒。
[1]潘子昂,王石麟,劉忠厚.我國骨質疏松研究現狀和展望[J].中國骨質疏松志,1995(1):67-69.
[2]薛延.骨質疏松癥診斷與治療指南[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235.
[3]吳曉虹,王翔.西安地區(qū)700例女性跟骨定量超聲骨密度的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0,9(27):121-122.
[4]黃秀峰.國內骨密度研究進展[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2(3)433-434.
[5]劉忠厚,楊定焯,朱漢民,等.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1,1(6):1-3.
[6]丁明暉,黃東鋒,李燕,等.運動對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6(1):80-81,88.
[7]李超,席煥久,張海龍,等.遼寧地區(qū)1127例漢族成年人跟骨骨密度分析[J].解剖科學進展,2012(3):219-221,226.
[8]候素敏,李曉娟,薛健,等.陜西地區(qū)正常人骨密度測量結果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23(12):1-7.
[9]楊春菊,張鉥纓,吳遠.深圳市居民4123人骨密度分析及骨質疏松患病率調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37):7338-7340.
[10]唐厚梅,顧小紅,劉迎春.重慶市4587例健康體檢者骨密度測定及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11):1397,1399.
G80-32
A
2095-2813(2015)11(b)-022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220
丁瑩(1992—),女,江蘇常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
葛琰(1991—),江蘇鎮(zhèn)江人,蘇州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