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聞道
柏林墻的影子
周聞道
來到柏林,是想看看柏林墻,了一個長久的心結。明明知道不能完全如愿——柏林墻早已被推倒。
我還是來了。
一
時值晚秋,午后。歐洲平原的氣溫,與成都平原差不多,差的只是天空。這里晴空萬里,清新明麗,我們親愛的成都平原,卻霧霾深重,灰暗陰郁。澄澈中的秋影,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魅惑。當年的柏林墻已不復存在,我能看到的,只是柏林墻的影子。它的推倒與修建一樣,都是一種奇跡。突然地來,突然地去,雖然結果早已在預料之中,但當它真正出現(xiàn)時,人們多少還是有點措手不及。我想做一次約翰·F·肯尼迪的見證者。他曾反復氣憤地呼斥:“讓他們來柏林看看。”影子是存在的B面,透過影子,我們往往更能看見存在的真實。
比如此刻,我站在柏林的街頭,便看見許多影子,柏林墻的影子。它們輕易地跨過了二十五年,或者更早的時光,來到我的面前,在時光的溶液里晃悠。鐵幕小道;阿爾法哨所,前東德瞭望塔——從1953年到1989年,俯視著世界上最危險的邊界;一個曾經(jīng)坐落在“安全警戒區(qū)”內的中世紀村莊蓋薩;冷戰(zhàn)時期的經(jīng)典水泥雕像,一個被涂成棕黑色的德國牧羊人,被人用鐵鏈拴在樹上;幾截殘墻,名字叫Bernauer Stra Ber,或Niederkirchnerstra Be,等等。
都不是當年的樣子,沒有戒備、陰森與血腥,沒有守護者和翻越者。雖然有的墻還立著,也只是殘墻斷壁。東邊畫廊是真正的跨世老人。
墻依然立著,當年的姿勢,身子卻充當了畫板,任人涂抹。一墻是彩色壁畫,線條清晰,筆意粗獷,有一種浪卷千鈞的自由狂放,可見當時繪者的心情。另一墻則是涂鴉,簽名,題字,留言,漫畫,涂抹,層層疊疊,密密匝匝。不同經(jīng)歷和身份的人,來到這里,都不可能沒有想法,他們以各自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心情。還有形形色色的紀念品,據(jù)說都是由柏林墻的磚石鑄成。最完整的是墻的基腳。一條由卵石和石板鑲砌成的圍墻基座,艱難而沉重地在柏林城的狹縫中蛇行,似乎要挽留柏林墻漸行漸遠的背影。
影子沒有挽留住墻,反而把來人帶進了影子里,讓人不知不覺中成了影子的見證者,或者一部分。
斜斜的陽光從柏林城的西面照來,被鱗次櫛比的樓房,還有柏林墻的殘垣斷壁遮擋著,將奇形怪狀的陰影留給東面。并不奇怪,凡是有陽光和遮蔽的地方,就會有陰影。我相信,這樣的遮蔽與陰影,絕不止起始于1961年,也不僅僅與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或納粹德國相連。在中國,不也有歷史悠久的圍墻和長城嗎?墻和陰影的實際存在,如要追溯,可能追溯到人類的劣性之源——貪婪。先賢蘇格拉底早有斷定:“我們的需要越少,我們越近似上帝?!爆F(xiàn)實是,我們離上帝是那么遙遠。是的,“我們從未建造一堵墻把我們的人民關在里面”(約翰·F.肯尼迪)。然而,誰能否認,這只是基于形而下的淺表判斷。僅僅因此就斷言,柏林墻完全是北約和東德的罪孽,似乎并不客觀真實;更不能斷定,柏林墻倒了,世界的對立、仇視與阻隔就不存在了,就進入柏拉圖的理想國了。讓我們沿著蘇格拉底的邏輯,透過柏林墻的影子,走向歷史的縱深,去看看柏林墻的前世今生,和世界的真相。
時空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這場戰(zhàn)爭徹底改變了世界。戰(zhàn)敗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紛紛宣告土崩瓦解,同時宣告結束的還有因十月革命而被推翻的俄羅斯帝國。原來的對立與阻隔,以一種最高政治手段——戰(zhàn)爭得以解決,和平的曙光照耀大地。
然而,這只是對抗的轉化,而非消除。
人們發(fā)現(xiàn),就在和平主義的曼妙之聲彌漫于歐洲的時候,因戰(zhàn)爭而被壓制下去的對抗,已從痛苦的冬眠中悄然蘇醒。地緣政治、民族宗教、觀念信仰、歷史文化、利益紛爭等等的差異與對立都是它的因子。這種差異與對立,再與一種民族主義心理相結合,因戰(zhàn)敗而衍生的強烈恥辱感和復仇意識便郁積成塊壘,形成一道更深刻、更可怕、更頑固的墻。這道墻植根于一些國家、民族的血液里,形成可怕的集體無意識。這是柏林墻的真正基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出現(xiàn),正是這種基因長期壓抑后的物化生長;而戰(zhàn)爭的結果,仍然沒有消除它的存在,只是改變了它的形態(tài)與結構。而墻本身,反而更加堅固和復雜化了——世界由原來的多極變成了兩極,中間有一道墻。疾病傳染預防經(jīng)驗告訴我們,變異了的病毒更難預防與救治。
H7N9的危害無須贅述,只看柏林墻的形成。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德國和柏林被蘇美英法四國瓜分。1949年,蘇聯(lián)在占領區(qū)包括東柏林在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首都定在東柏林;而美英法,則在占領區(qū)成立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或聯(lián)邦德國),首都設在波恩。按照四國簽定的協(xié)定,須保證西德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可由于西柏林的領土在東德境內,蘇聯(lián)為迫使西德放棄這塊飛地,強行對西柏林斷水斷糧。西
方國家團結一致,每日派飛機向西柏林空投物資。當然,這樣不惜血本的捍衛(wèi),絕不僅僅是為了孤城百萬居民,而有醉翁之意。他們認為,西柏林是置于東德乃至整個社會主義陳營心臟內的一塊利器,通過它,可以塑造和展示資本主義的成功標本,抑制如日中天的社會主義陳營,最終實現(xiàn)和平演變,甚至徹底瓦解社會主義陳營的目的。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世界正式形成龐大的兩極對立。蘇聯(lián)被迫于當年5月解除封鎖。然而,美英法三國認為,規(guī)定和現(xiàn)狀相抵觸,而推遲實施,一推就是幾十年。
兩極對峙,一城四分。這就是二戰(zhàn)的結局。
問題是,這種人為的切分,除了罪惡的政治,除了崇高的自由,阻隔更多的,還是市民的正常日子。吃喝拉撒,走親訪友,上班下班,歸家出門,包括孩子要見父母,或父母想念孩子,熱戀中的小情人幽會親熱,等等,都是違禁。
自第二次柏林危機以來,東柏林人心惶惶,人們千方百計逃亡西德,從戰(zhàn)后到1961年夏,逃離東柏林的人超過二百萬,其中1960年便達十五萬多人,他們大多是專業(yè)技術人員和文化精英。華約老大,我們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再也坐不住了。不知是傷透腦筋后的蓄謀已久,還是劍拔弩張時的突發(fā)奇想,總之,忽然有一天,華約支持的東德,出動兩萬多軍警,通宵奮戰(zhàn),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夜之間便在東西柏林之間修筑起了一道高墻,長達一百六十九點五千米。
歷史和柏林都永遠記住了柏林墻誕生的這一天。
1961年8月13日。
三
一道為自己人民修筑的高墻,將人性與自由關進了政治黑暗的籠子里,對立、仇視與阻隔成了常態(tài)。
可為難了柏林人。
自由誘惑,沒有因阻隔消解,反而催化。物資的封鎖遠遠敵不過人性的需求和自由的力量。當一種制度,或一道墻,一種阻隔,與最基本的社會生活和人性需求背道而馳時,事實上已把自己置于了反動與不合理,被推倒只是時間問題。按照黑格爾的邏輯,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反之,凡是不合理的都不該存在。在這個推理中,人性與自由是永遠不可忽視的前提。
圍繞柏林墻的時局演變驗證了黑格爾邏輯。
可是,墻筑起來了,對立并沒有消除,反而顯形;想阻隔自由的誘惑,反而讓誘惑變得神秘。這就是歷史的悖論。
墻的兩側,是勢不兩立的兩大陣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它們難以調和,勢若水火,你想消滅我,我想消滅你,你斷言我必然滅亡,我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你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而且,雙方都標榜代表未來和真理。同時,原來零散的、非組織性的對立,被集中性、組織性所取代,分別以北約和華約的面目出現(xiàn)。這種世界性的大對立、大阻隔、大防備,集中于一個國—德國、一座城柏林。戰(zhàn)爭太可怕了,一戰(zhàn),二戰(zhàn),誰是真正的贏家,誰還輸?shù)闷?;誰還有勇氣,點燃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火。熱戰(zhàn)不行就冷戰(zhàn)吧,對立雙方也許都判定,時間是屬于自己的。誰也沒想到,這一對峙就是幾十年,而且以一道墻外化呈現(xiàn)。因此,柏林墻早已形成,修與不修,都只是形式。赫魯曉夫的貢獻在于,他用自己的奸妄、果敢與愚蠢,讓它以形而下的姿態(tài)顯形,為我們留下了一個肉眼可見的墻的符號,為一切極權政權的虛弱、殘暴、反人性佐證。
如今,符號變成了影子,徘徊于柏林大地。
此刻,我正穿行于這影子里。
這是一張從高處俯拍的柏林夜景。璀璨的燈光,蛛網(wǎng)式的街道,一道醒目的光帶,把城市分割成了兩塊;光帶的形狀,恰似一個扭曲了的納粹黨人標志,那標志曾表征佛的智慧與慈悲的無限。據(jù)說,柏林墻開始只是鐵絲網(wǎng),后來逐步用鋼筋混凝土加固,形成名副其實的墻。說是墻,是一種簡約。事實上,作為一種防御工事,它的最終結構布局,遠非普通的墻可比。從國界開始,依次分別是隔離墻、雷區(qū)、電網(wǎng),到暴露區(qū)、壕溝、巡邏哨、第二道鐵絲網(wǎng)、瞭望塔等,共十余道防線,已然一道立體防御體系。因此,要用正常方式翻越,幾乎不可能。據(jù)記載,自柏林墻建成至被推倒,從東德成功翻越柏林墻逃往西柏林的,不過五千零四十三人,而被捕的達到三千二百二十一人,更有一百三十六人命喪翻越途中。修筑者給柏林墻取了個理直氣壯的名字——“反法西斯防衛(wèi)墻”,言在防外患,旨在洗白此舉的不合理色彩;人們卻叫它柏林墻,直指防民,防本國之民,還原了事件真相。
四
富爾達是西德在這個地區(qū)最大的城鎮(zhèn),隸屬于黑森州,有六萬三千多人。阿爾法哨所就坐落在這里。
這里曾是冷戰(zhàn)時期兩大陳營對立的最前沿。北約認為,以蘇聯(lián)為首的華約如入侵西歐,會是閃電戰(zhàn),坦克和部隊蜂擁而至,密集突襲,穿越的突破口最大可能就是富爾達鎮(zhèn)西端的山岡——這個富爾達走廊上的關鍵節(jié)點,于是,在這里設置了阿爾法哨所,由美國大兵直接輪崗把守。這里曾是冷戰(zhàn)時期對立最尖銳的地方,雙方武裝常常敵意相向,劍拔弩張,一觸即發(fā)。“到處是士兵,我們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外面的人不允許進來。盡管美軍就駐扎在附近,我們一點兒也不知道。這是絕對的秘密?!北镜匾晃婚_“馬槽”旅館的小老板說。他還告訴我們,一天傍晚,有位鄰居抱怨東德的酒吧關門太早,打算逃到西德的菲利普斯德爾去開店。他的隨口之言被人告了密,警察立即把他抓去,以不忠之罪投獄??墒牵瑫r過境遷,物非人也非,這里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哨所關閉,監(jiān)獄廢棄,圍墻拆除,美國大兵也已撤走,刀光劍影早已消跡,迎接我們的,唯有清涼的風。風從遠處吹來,帶來些許涼意,不知是要讓人清醒,還是要帶走這里殘存的墻的影子。行走于這些影子里,稍不留意,就被絆住了思緒。
鐵幕小道從芬蘭北部直至黑海,長達四千二百二十五英里,是華約—北約邊界的自行車道網(wǎng)絡,也是柏林墻延伸的影子。
從蓋薩出發(fā),沿著鐵幕小道,經(jīng)過緩緩的小坡,前行約一英里,便來到了一個小山頂。清幽的傍晚,四野寧靜而安逸。歐盟和德國國旗,在蔥郁的田野上若隱若現(xiàn),兩座瞭望塔相對而立,距離不過五六十米,在黃昏的涼風里,顯得陰氣森森。瞭望塔之間,還有當年圍墻的殘跡,及混凝土立柱,東德精心修建的。立柱下,曾經(jīng)埋下許多反穿越的地雷,不是防美國大兵,而是防自己人。中國古代封建帝王不是也曾說過,防民勝于防火嗎?暴政與專制,也會靈犀相通的。不遠處的圖林根原東德一側,有一個叫“邊界屋”的小博物館,保留了當年的一些實物,軍車、武器、工事、邊界警衛(wèi)制服、立體畫和部分居民的證言。他們是當?shù)匕饲俣嗝用裰械囊徊糠?,因被懷疑對當局不忠,?952年起被從禁區(qū)內驅逐,驅離自己的家園。一張照片上一個東柏林士兵躍身翻過柏林墻,他的形象定格于躍上墻頭的一瞬,頭上的藍天和腳下的鐵絲網(wǎng),都是最好的陪襯。導游說,那地方
離這里不遠,如果你們想去看,我一會帶你們去。當我們表示要去時,導游又趕緊補充道,不過那地方的墻已被推倒。既然如此,不如看照片,反正都只是柏林墻的影子。
五
又回到了柏林墻和它激發(fā)的逃亡。
人們說,這是上帝在開玩笑。我說,這是上帝安排的功課。耶和華早就暗示,從欲望與偷食禁果開始,人就是有原罪的;要獲得救贖,必須經(jīng)歷苦難。柏林墻,就是上帝安排給柏林人,包括東柏林和西柏林人的煉獄——一頭是血肉親情,一頭是自由文明,中間隔了一道墻,看你敢不敢翻越。
當然,沒有任何人為的墻能夠阻擋自由的翅膀。事實上,就在柏林墻的修筑過程中,不,在柏林墻形成之前,它還在對立雙方心中,還沒有通過修筑外化成形的時候,翻越就已經(jīng)開始,以至于留下了許多逃亡經(jīng)典的“柏林墻傳說”。東德人這種時刻不忘、不屈不撓的翻越精神,甚至給歷史研究留下了一些千古之謎:到底是先有柏林墻再有翻越,還是先有翻越再有柏林墻。據(jù)說,專家們也很難找到一個答案。
答案肯定是確定的。薩特說,存在先于本質。那就從存在入手吧,肯定是先有對立、阻隔和墻,再有翻越。只是一開始,那對立和阻隔是有形的,而墻則是無形的,存在于人們心里。心墻就用心去翻吧,追求與向往,便匯聚成一種巨大勇氣。有墻也罷,無墻也罷,墻有形也罷,無形也罷,只要追求存在,那勇氣就存在。事實上,在一個城市,一個族群,一個國家,在共同的強大集體無意識面前,再堅實高大險惡的墻,都失去了設定的意義。翻越與不翻越,人心都早已過去了。
究竟是什么樣的誘惑,有如此大的魔力?
歷史在問,我也在思考。我相信,在一切世俗的界域里,都很難找到正確的答案。是防御外敵入侵嗎?對,在柏林墻博物館里,對柏林墻的介紹,唯一形象的比喻,就是“中國長城第二”。中國萬里長城功能何在,我們都清楚。這比喻雖然并不離譜,我不能不說,對于柏林墻,它確實是只及其形和皮。關鍵是,這是一道防內而非防外的墻,具體說,就是防止社會主義東德人民逃往資本主義的西德。這確實違背了天下圍墻包括我們的長城的本意。顯然,這是一堵悖論之墻。不得不回到問題的起始,誘惑,或者翻越。是什么有如此巨大的誘惑,又是什么力量,支撐著如此冒險的翻越。是物質條件嗎?那可以歸結為我們曾經(jīng)不齒的資本主義享樂主義,在那個特定的歷史語境下,設墻與阻隔,似都不難理解??墒牵屑毞治?,似不是。雖然我們現(xiàn)在對物質條件的追求,已不再那么欲說還休,羞羞答答,不再那么“不齒”,但查看歷史,當時的東德人并未達到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地步,更沒有我們東方大地發(fā)生的餓死幾千萬人的慘劇。
六
柏林墻博物館主頁,一些逃亡者的故事,也許可以為我們解開一些謎。故事很多,信手拈來幾個。
故事一:翻越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世界吉尼斯紀錄上,有一項特殊的記載。除了柏林墻本身(不知柏林墻是否進入記載),這應該也是該紀錄上與柏林墻有關的唯一記載。紀錄的內容是熱氣球,理由據(jù)說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大的?!皳?jù)說”二字是我加的,我認為,它忽略了許多紀錄中應有的更珍貴的內容和理由,比如非專業(yè)制造,追求自由激發(fā)出
來的創(chuàng)造力,飛越柏林墻,升降自如,沒有被槍和戰(zhàn)機擊落,等等。這些當是這個熱氣球遠遠超過“大”的價值。
人的智慧究竟有多大潛能?在某種篤定的信念下,人有多大的創(chuàng)造力?這確是一個無法估量的問題。記憶中,好像有想上天的農(nóng)民制成了飛機,想下海的農(nóng)民造成了潛艇,救子心切的母親抬起了汽車。這兩對東德夫婦,篤定的目標就是飛越柏林墻,奔向自由。他們認真總結了許多形形色色的翻越者的經(jīng)驗和教訓,潛水的、挖洞的、翻墻的、沖關的、鉆進汽車引擎蓋的等等,啟發(fā)與警示都是有益的。關鍵是,空城計不可重演。唯一沒有過從天上飛越。他們開始精心謀劃自己的偉大創(chuàng)舉——自制熱氣球,飛越柏林墻??墒?,他們此前對熱氣球的有關知識一無所有。不敢向誰請教,當局的耳目到處都是,那等于自投羅網(wǎng)。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學。從材料學、工程學、空氣動力學、氣象學知識到建立家庭實驗室。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他們終于在自家后院里偷偷制作完成了一個高達二十八米的熱氣球!
“大”是被逼出來的。兩對夫婦,加四個孩子,整整八個人啊,還有,那些技術資料上的數(shù)據(jù),他們并沒有做過試驗,萬一飛不起飛不高怎么辦?這是一次破釜沉舟沒有退路也輸不起的冒險,必須留有充分的余地。
一切準備就緒。首先是拋棄,東柏林、房子、家具、衣物,義無反顧。不是破釜沉舟,而是破釜沉命。兩個家庭點燃了希望的圣火,戰(zhàn)戰(zhàn)兢兢,在1979年的某夜晚。寧靜的柏林墻,一個碩大的熱氣球從東柏林一個家庭的后院冉冉升起,速度越來越快。熱氣球在通過柏林墻的時候終于被警察發(fā)現(xiàn)了,先是目瞪口呆,繼而手忙腳亂地舉槍射擊。清脆的槍聲,給柏林的夜打上一個個的驚嘆。熱氣球不僅沒被擊落,反而仿佛一下注入了興奮劑,迅速拉升,一千米,二千米,超過二千八百米了,已是許多普通民用飛行器的極限。熱氣球的性能如此之好,他們?yōu)樽约旱脑O計感到驚訝。槍打不著了,就連大功率的探照燈,也退隱成地面一個幽暗的光點。警察已明白一切,緊急呼叫空軍支援,“蘇”字號、“米”字號戰(zhàn)機,均立刻出動。但是,一切都為時已晚,經(jīng)過二十八分鐘的飛行以后,熱氣球已安全降落在西柏林的土地上。
當然,安全降落在西柏林,是東德戰(zhàn)機發(fā)現(xiàn)的,悶在熱氣球里的飛越者并不知道,他們只知道東德的警察開槍了,戰(zhàn)機起飛了,自己危如累卵。還有,吊籃里明顯感到氧氣在減少,熱氣球的攀升似乎也顯出吃力,必須盡快降落,否則,后果不堪設想。茫茫暗夜,一片迷離,好像還有微微的風,方向是迷亂的。復雜的夜航條件,迅速的拉升和降落,開始令他們對這只從未實戰(zhàn)過的熱氣球失去自信,只有聽天由命了。直至熱氣球著地很久很久,他們都沒有勇氣開啟自己的命運之門,就這樣悶在吊籃里,既期待著有人到來,又害怕有人走近。一小時,兩小時,十小時,一直捱過了二十四小時,才聽見聲音出現(xiàn),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心吊到了嗓尖,他們不知道是兇還是吉。終于,熱氣球被揭開了,是一些全副武裝的軍人。夜色朦朧中,還沒容得仔細辨認軍人身上的標志,他們就聽到了期盼已久的聲音:“出來吧,你們自由了,這里是西德的土地?!?/p>
兩家老小相擁而泣……
故事二:挖地道的小男孩
這個小男孩,主頁上沒有介紹他的名字。也許這是一種刻意,因為他已超越了生命的具體,成為一種象征或符號,代表一種最純真的民意。小男孩在角逐柏林墻的“翻越”之最中,有一點存在爭論,他是否是最早的翻越者;有兩點是確認的:一是年齡,小男孩翻越時僅五
歲,是獨自成功翻越時年齡最小的人;二是難度,小男孩是通過手工挖地洞翻越的,一系列的技術難度使他無可爭議地贏得翻越難度最大之人的聲名。究竟有多難,請看他獲得成功的幾個關鍵要素:深度,地洞必須深十二米,才能有效規(guī)避群樓的地基和市政工程地下雨污供排水管網(wǎng);長度,從入口至出口,地洞長度大約在二百米至三百米之間,具體多長,只能估算,無法測定;精度,地洞的出口必須準確對準接應方衛(wèi)生間,否則功虧一簣,如果目的暴露,后果不堪設想。墻兩端不能自由往返,不能溝通商量,甚至不能目測,一切只能憑感覺和臨場摸索,這對于一位懵懂少年,難度可想而知。
還有數(shù)百立方米的泥土往哪里傾倒,怎么不被發(fā)覺,地下的復雜情況,泥石,松土,滲漏,建筑,管網(wǎng),可以說,每掘進一步,都危機四伏,命系一線??墒?,這一切都沒有動搖這個小男孩的決心。他憑借弱小的雙手,一鍬一鍬,一筐一筐,朝向那個充滿變數(shù)的不確定目標。未來是什么,結果怎么樣,連他自己也不清楚,只有一個信念:只要挖,就有希望。他挖呀挖,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整整挖了六個月。也許是小男孩的精誠和毅力感動了上帝,也許是堅定本來就可創(chuàng)造奇跡,他竟奇跡般地準確挖到了預定接應口。當他挖開最后一層泥土,一下探出糊滿泥土天真無邪的頭時,全柏林的人都被感動了。他成了追求自由的英雄。
耐人尋味的,是小男孩面對記者和救援者時的幽默回答:“這個大洞洞怪嚇人的,不過沒有野獸。”黑色幽默。是的,喪失人性的野獸,才是最大的挑戰(zhàn)與危險。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艱難險阻不可戰(zhàn)勝呢。
故事三:布魯??说墓适?/p>
在柏林墻紀念館,布魯??耸桥c翻越英雄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用自己一個人的生命,超渡了幾十個人的苦難;他把別人載向自由的彼岸,而把自己載向了地獄之門。
布魯??耸且晃荒贻p的大巴司機,每天穿梭于東柏林街頭,擦肩于柏林墻邊。他目睹了太多的翻越劇上演,悲的,喜的,鬧的,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單個的翻越成本太高,而收獲甚微。職業(yè)的敏感,讓他想到了另一種提高翻越效益的方式:用自己的大巴,裝載一車人過去。那時,柏林墻剛筑起不久,還沒有完成從鐵絲網(wǎng)到水泥墻的加固,許多地方還較薄弱。駕車沖關的事已發(fā)生多起,且除有輛車臨墻熄火外,多數(shù)成功。當然,這樣的硬沖,最大的風險就是他本人,因為軍警的槍首先對準的是駕車人,其他人可趴在車內躲避密集的槍彈,司機卻不能。
然而,一想到可以幫助那么多人投奔自由,他覺得值得,而且感到不這樣做是一種罪過。他毅然決定實施自己的計劃,人員很快爆滿,遠遠超過車載的定員。他只好安慰那些來晚了的,下次吧,我爭取再翻越過來。令他感動的是,他們都那樣理解,沒有怨艾,沒有忌妒,沒有偏激,更沒有告密,只留給他失望與期盼交織的眼神。那眼神令他震撼,更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作為大巴司機,布魯希克在柏林城內開了多年的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自己職業(yè)的神圣。
出發(fā)了,一輛破舊的大巴,搭載著滿滿一車人、無數(shù)個家庭的夢想。布魯??顺领o自若,先是正常行駛,像往常一樣穿過東柏林的大街小巷??墒?,當大巴不斷向柏林墻靠近時,過早引起了軍警的注意。警示、阻擋、射擊幾乎同時出現(xiàn)。糟糕,大巴離柏林墻還有較大距離。密密集集的子彈,雨點般從四方射來,射向大巴,聚集于駕駛室。奇怪的是,這些子彈好像都失去了功能。大巴不僅沒有停下,反而加快了速度,以無可阻擋之勢,直沖柏林墻,勢如破竹,瞬
間,脆弱的墻體被沖開一個大窟窿,大巴絕塵而往,到達西柏林的土地上才穩(wěn)穩(wěn)地停了下來。一陣驚魂,滿車沉寂。槍聲不息,車上的人慢慢抬起頭,驚魂未定地往四周看,確認確實到了西柏林,才顫巍巍地起身。歡呼的人群蜂擁而上。當大家都起身之后,發(fā)現(xiàn)布魯??巳钥吭诜较虮P上。眼前的情景把大家驚呆了。駕駛座上的布魯???,血染渾身,已停止了呼吸。
人們仍抱有一線希望,輕輕將他扶起。他的身上有十九個彈孔,幾成蜂窩,血,早已流盡……
不知是出于黑色浪漫,還是對死者的慰藉,柏林人展開了一場爭論:布魯??耸欠窨吹剿麎粝氲奈靼亓??爭論目的令人生敬,依據(jù)也很充分:大巴那么早就被發(fā)現(xiàn),軍警那么早就開槍,布魯??松砩现辛四敲炊鄰?,他真正的死亡是在什么時刻、什么地點?最后,一個現(xiàn)場鏡頭讓大家獲得些許寬慰。西柏林境內的一個監(jiān)控畫面顯示,大巴沖過柏林墻之后,駕駛座上的布魯??诉€有一個抬頭的動作。雖也有人認為,那有些牽強。在那樣顛簸、混亂、快速行駛中,每個人都搖晃得厲害,怎能確定那個抬頭的動作不是搖晃所致?但是,誰又愿意繼續(xù)爭論下去呢?誰不希望,這個追求自由的年輕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能夠帶著夢圓的幸福走出生命的黑夜,進入上帝的另一個花園?生性嚴謹?shù)牡聡耍诖肆粝铝艘粋€美麗的不嚴謹。
七
無數(shù)的翻越,已鑄定了柏林墻的最終命運。
二十世紀下半葉,世界開始醞釀轟轟烈烈的變革。波匈事件,東歐劇變,特別是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新思維”,不僅改變著蘇聯(lián),也改變著整個世界。柏林墻越來越顯得與世界逆向而存,不合時宜,它在人們的心中早就倒了。新東德政府上臺后,迫于民心和時局壓力,開始計劃放松對東德人旅游,包括往來東西柏林的限制。許多人認為,是因為當時的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對上級命令的誤解,在1989年11月9日錯誤地宣布柏林圍墻即將開放,才導致數(shù)以萬計市民走上街頭,推倒了這道存續(xù)二十八年零三個月、橫亙于兩德之間的墻。我不相信,在東德當時的政治氣候下,身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君特,久經(jīng)沙場,政情煉達,會犯那樣的超低級錯誤。我更相信,那是人們對君特的誤解。真正的原因,也許是他的良心發(fā)現(xiàn),民心何向,心里明白,卻難得糊涂;或者說,是天意安排了一次成全,對東柏林人民,也對君特。
難道沒有君特,沒有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會依然聳立到今天?
德國導游四十多歲,曾到中國留學四年,普通話比我的“川普”還標準。作為柏林墻的見證者,他既懷揣過當年的翻越夢,又親歷了被推倒的喜極而悲?,F(xiàn)在,他已進入理性與思考的年齡。一路聊來,我們已變得非常熟絡。我相信,他的話具有較大代表性。當我問,現(xiàn)在的柏林人對柏林墻的看法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罪惡,那肯定是罪惡,推倒是必然的。可以說,在整個柏林,沒有人認為柏林墻不該推倒,包括當時特定背景下曾經(jīng)持槍維護過它的人?!蔽矣謫?,那么,現(xiàn)在柏林墻推倒了,柏林人的理想與自由實現(xiàn)了,應該無憂無慮地享受美好生活了。
導游顯得不再率性與不假思索,回答也不再那么鏗鏘與輕松,而是有短暫的沉默。我捕捉到了這種遲疑背后的憂郁。他說,雖然柏林墻推倒了,但它的陰影仍然存在,在人們的心里,不斷以新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日益加重的社會對立與分裂。特別是年輕一代,他們沒有
經(jīng)歷過柏林墻時代,不知道珍惜,對社會怨艾很多,社會矛盾也更復雜,他們空虛、迷茫、彷徨、叛立,有的甚至去加入IS極端組織,追求宗教極端主義。
德國導游的話令我想起最近世界發(fā)生的幾起大游行都發(fā)生在民主圣地、自由之邦,在柏林墻被推倒后的二十五年。
先是美國。先是白人警察殺害了黑人男孩,后是黑人男子槍殺了白人警察,一個被判無罪,一個被判有罪,都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游行。其透視出來的主體民意應當是正常的、健康的,但也不難看出對立的影子,一種因文化差異而存在的價值對立。而它的根系,卻可追溯到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
另外兩次大游行,一個發(fā)生于巴黎,多國政要參加。他們手挽著手,身后跟隨百萬之眾,群情激憤,口誅筆伐,發(fā)出了西方世界最強的聲音。起因是IS極端組織的追隨者,突襲法國諷刺漫畫雜志《查理周刊》,造成十二人喪生。另一次發(fā)生于德黑蘭和伊斯蘭堡,波及整個穆斯林世界。起因是《查理周刊》在被襲之后,為顯示無所畏懼及捍衛(wèi)新聞自由的決心,再次隆重推出有關先知的漫畫專集。穆斯林世界認為,這些漫畫是對伊斯蘭世界的極不尊重,褻瀆了他們的先知,而西方世界則認為,新聞自由是人性自由的重要內容,必須受到尊重和保護。
無疑,IS極端組織的行為是反人類的,與自由民主相去遙遠。幾次大游行的背后,顯然不是人類與反人類的對立。可怕的不是IS極端組織。他們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如過街老鼠,臭名昭著,不可能有廣闊市場。事實上,在對待IS極端組織上,世界從來就是一致的,并沒有原則性分歧,也沒有根本對立,包括廣大的穆斯林世界。真正可怕的,是人類價值觀與文化的差異,以及由此決定的對自由的理解和態(tài)度。
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自由有沒有邊界?在揮舞自己拳頭時,該不該以不打到別人鼻子為限?新聞自由,該不該尊重別人的習俗和信仰?同樣,民主是不是就意味著無休止的爭斗,把百姓正事撂在一邊?挖空心思找執(zhí)政當局的漏子,然后把它趕下去,“墻頭變換大王旗”后,又讓故事重演?
世界“戰(zhàn)云”不斷,北約東擴,烏克蘭危機和克羅地亞事件,以及引發(fā)的俄羅斯與西方對立,人們擔心,新的世界兩極對峙和冷戰(zhàn)正在形成。日本右翼勢力崛起,軍國主義的幽靈在亞洲徘徊;美國重返亞洲,對中國包抄圍堵;香港上演“占中”鬧劇。這些事件背后,我們看見的,仍是柏林墻的影子。
真正的“柏林墻”,是橫亙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對立與阻隔——對不同民族,不同發(fā)展狀態(tài),不同信仰,不同習俗,不同文化的歧視和排斥。大到世界,小到社會階層,這難道少見?
繞了一圈,我們又來到柏林墻邊,踏著它的影子。
八
往事并不如姻,一切就在眼前。
五十二年前,肯尼迪曾在柏林墻邊憤怒地呼斥:“讓他們到柏林看看?!倍四昵?,里根也曾在這里霸氣地怒吼:“推倒這堵墻?!睅讉€月前,2014年11月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這里說:“這一事件(柏林墻被推倒)向全世界昭示:夢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沒有什么可以一成不變?!?/p>
窗外陽光明媚,寒梅傲枝。冬已至盡頭,春已在叩門。該到柏林墻看的都看到了,柏林墻也早已被推倒,到處都是夢的影子,可世界的歧視、對立與阻隔消除了嗎?
早已離開柏林,可仍感到生活在柏林墻的影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