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艷
【摘 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感情地朗讀訓練,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guān)鍵詞】感情范讀;激發(fā)興趣;指導想象;讀出個性;借說促讀;鞏固效果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閱讀教學中最主要的基本訓練。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法理論中對朗讀有過這樣的論述:文章的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如同進行解剖,朗讀卻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能使人感受。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朗讀呢?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談?wù)勛约旱囊恍└惺埽?/p>
一、感情范讀,激發(fā)興趣
學生的朗讀水平與教師的示范朗讀密切相關(guān)。因此,必須重視示范朗讀的積極作用。示范朗讀即通常說的范讀。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講應(yīng)該怎樣讀,而不應(yīng)該怎樣讀,學生是很難學好朗讀的。他們的認識還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樣讀才算表情達意了。但同學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他們親耳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學起來就容易得多,讀起來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起帶頭作用,要重視范讀,通過范讀來提高朗讀效果。教學中教師要身體力行的去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從教師范讀中去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語言環(huán)境,提高自己的朗讀效果。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雪》這課時,教師可以從語文細節(jié)上做示范朗讀。如讀“千里冰封”時要干脆,而讀“萬里雪飄”時聲音就要上揚,把課文中冰封和雪飄兩個詞一靜一動的狀態(tài)從朗讀中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體會用聲音來表現(xiàn)畫面的感覺,學生通過模仿,從而達到很好的朗讀效果。如果在朗讀課文的同時,再配上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背景音樂,更能吸引住學生,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教師在范讀之前應(yīng)認真“備讀”,反復研究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發(fā)揮出最佳的水平,讓學生聽了以后,產(chǎn)生強烈的想讀好的欲望,達到以讀促讀的目的。
二、指導想象,讀出個性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兒童的語文朗讀是伴隨著豐富的想象進行的,離開想象的朗讀是貧乏單調(diào)的,毫無生趣的。在朗讀中有了想象,學生就能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不在眼前的具體形象;有了想象,學生就能在記憶表象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種種新形象;有了想象,學生就能透過語言文字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瑰麗多彩的文苑,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受,更好地領(lǐng)會文章的內(nèi)容。
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的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好文章,在朗讀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和時間,想象可以幫助學生感受文章的真正內(nèi)涵。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要根據(jù)文本要求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讓學生抓住朗讀的要領(lǐng),注意文中的重音朗讀技巧,掌握文中的節(jié)奏和停頓,做到抑揚頓挫,娓娓動聽。通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想象,讓學生更加準確的把握文章的基調(diào)和情感,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從題目字眼可以了解到這是一幅“春風圖”,描寫了春風溫暖、柔和的特點,作者通過聽覺、嗅覺、觸覺把春天的氣息和活力的畫面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教師在進行朗讀指導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哪些地方要停頓,哪些地方語速要快,哪些地方語速要慢,要有節(jié)奏,語調(diào)、語氣要符合文中的情境。如“撫摸”要讀得語重而深情,令人覺得溫煦而舒坦;“泥土氣”“青草味兒”讀重音,給人以嗅覺上的美感;“清脆”“嘹亮”讀重音,使人感到充滿青春活力。在教師正確的指導下,學生就能把無形的春風讀得有形、有色、有情、有味。
三、借說促讀,鞏固效果
“讀”是“說”的前提,“說”是“讀”的后續(xù),在朗讀訓練時,可以把說遷移至讀,在讀中汲取說的方法、說的技巧,以便克服讀中一字一頓、拖腔、唱讀等現(xiàn)象,便于鞏固朗讀訓練的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讀和寫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閱讀教學無疑兼具指導寫作的任務(wù)。從課文入手,大量閱讀,勤寫勤練,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來體會語言的神韻,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就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讀寫素質(zhì)的提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毫無疑問,閱讀教學的另一大任務(wù)就是要讀寫結(jié)合、訓練到位,通過日常教學中的點滴積累,為學生日后的表達和寫作搭橋鋪路。如我在教學《背影》,出示句子:“仿寫,例:父愛是送別時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背影,讓我倍覺感動。父愛是______,_____?!苯o學生填空并朗讀。又如上《故鄉(xiāng)》一課時,讓學生填寫句子:“當閏土在___的時候,我在____?!边@樣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讀懂了作者的心,還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們在教學生寫作文時,常常讓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盡管學生接觸的生活和可以觀察的內(nèi)容很豐富,但畢竟是有局限性的,大量的是需要依靠書本知識提供間接的生活素材。很顯然,這就要多讀、多背誦;離開多讀、背誦等方法,要提高寫作水平是很難的。經(jīng)常朗讀、背誦,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使文章中的詞匯、句式和表達方式慢慢變成學生語言儲庫中的一部分,寫文章時也就下筆如有神了。
“讀”是語文學習的主線,是素養(yǎng)的儲備積累和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寫”是讀的自然結(jié)果。學生讀得多,背得多,聽得多,積累得多,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總之,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感情地朗讀訓練,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shù),它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通過教師們精心的指導,學生們的刻苦練習,才能真正在語文教學中展現(xiàn)它的藝術(shù)魅力!
【參考文獻】
[1]程曉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硅谷,2010年05期
[2]趙海霞.淺析對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2年11期
[3]段保發(fā),杞正麗.小學生良好數(shù)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J].中國民族教育,2012年05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臨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