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軒
摘要:“夜曲”是浪漫主義時期產生的風格獨特的鋼琴詩意小品,它是十九世紀非常重要且?guī)в絮r明時代特征的鋼琴音樂體裁。菲爾德作為鋼琴夜曲的首創(chuàng)者,他的18首鋼琴夜曲在整個鋼琴音樂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文總結歸納出菲爾德夜曲的主要創(chuàng)作特點,通過對菲爾德鋼琴夜曲創(chuàng)作特征的總結希望為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鋼琴夜曲這一體裁提供幫助。
關鍵詞:鋼琴夜曲 ?菲爾德 ?創(chuàng)作技法
“夜曲”的原文“Nocture”起源于拉丁語中的“Nox”—“夜神”一詞,同時表示為在晚間或關于夜晚而進行的活動。到了18世紀小夜曲形成了器樂和聲樂兩種。器樂小夜曲如由管弦樂器組成的重奏演奏的樂曲,海頓、莫扎特都做過此類“夜曲”。而真正將夜曲作為鋼琴獨奏體裁創(chuàng)作演奏的就是約翰·菲爾德。
一、菲爾德及其夜曲簡介
約翰·菲爾德(John Field,1782-1837)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音樂世家,是著名鋼琴老師——穆齊奧·克萊門第的學生。而他的弟子格林卡后來成為俄羅斯音樂的奠基人。菲爾德作為鋼琴演奏家不僅在演奏方面有著很高的威望,而且在創(chuàng)作上尤其是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上也有著非凡的成就。他創(chuàng)作有7部鋼琴協奏曲,4首鋼琴奏鳴曲,其中他由一連串的《夜曲》而為今日的愛樂者所熟知。在十九世初,他的鋼琴奏鳴曲與協奏曲等作品,以及他獨特流暢的鋼琴演奏技巧為他在倫敦、圣彼得堡以及巴黎的上流社會和樂評人中得到一致稱贊。但是,由于他長久居住于俄羅斯,遠離歐洲這一當時的音樂中心,加之他的鋼琴音樂在后來講究激情和炫技的時代顯得柔弱而缺乏魄力,所以使他的音樂在后來人才輩出的世界里逐漸被人們遺忘,以致到最后他的音樂也鮮有人提起了。他的18首夜曲真正的價值總是被人們忽略,反而對后世的鋼琴家肖邦所創(chuàng)作的夜曲有很大的興趣和評價。
菲爾德所創(chuàng)作的夜曲是田園牧歌式的,曲風優(yōu)雅、甜美,仿佛后院中飄蕩著的清新花香一般,在夜曲創(chuàng)作上右手在微波狀的伴奏中呈現抒情而又富有歌唱性旋律的獨特做法,為鋼琴樂曲開辟了非凡的道路。1895年,李斯特將他的夜曲收集成《夜曲集》出版,并在序文中贊美道:“多數作品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然而菲爾德的夜曲卻能一直保持晶瑩明澈的風貌,即使經過了三十六年,他還是那么散放著新鮮芳香的氣息?!雹?/p>
筆者根據序號、出版時間、調性、速度標記、曲式結構這五個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對菲爾德18首夜曲的進行整理,列表如下②:
由此表可以看出菲爾德的18首夜曲創(chuàng)作時間從1812年-1836年,歷時24年,夜曲的創(chuàng)作幾乎貫穿他的一生,是菲爾德創(chuàng)作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創(chuàng)作之初菲爾德這一系列精美而富有詩意的鋼琴小品并沒有被標題為“夜曲”。事實上,他嘗試過不同的標題來為他的新的創(chuàng)作體裁來命名,如:“浪漫曲”(Romances)、“小夜曲”(Serenade)、“田園曲”(Pastoral)等。菲爾德之所以最后用“夜曲”③這一名稱來命名,是因為他的作品中暗含著月夜籠罩下的幽靜和柔美。
二、菲爾德夜曲分析
菲爾德的鋼琴夜曲是鋼琴獨奏夜曲體裁的先驅,首先筆者將從其夜曲的曲式結構、調式調性和和聲特征以及伴奏織體這三個方面對其18首夜曲的創(chuàng)作技法進行陳述。
(一)曲式結構
菲爾德夜曲為鋼琴特性小品,篇幅相對來說都比較短小,大多都在一百小節(jié)以內,其中有兩首(第11首降E大調夜曲、第14首C大調夜曲)超出100小節(jié),最短的第12首G大調夜曲僅有24小節(jié)。所以菲爾德的夜曲并沒有龐大的曲式,通過表1羅列的曲式結構可以看出,菲爾德的夜曲大多采用二段式和三段式曲式。
(二)調式調性和和聲特征
菲爾德夜曲的和聲運用整體還保留了古典主義時期的特征,和聲材料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他主要運用了古典主義時期常用的正三、副三和弦,屬七、屬九和弦以及重屬和弦。他的和聲進行很平緩,并且大量運用Ⅰ級和弦。在他的伴奏聲部,多使用開放性的和弦和各種和弦的轉位來作為低聲部伴奏織體。
菲爾德夜曲調性使用很廣泛,偏愛大調調式。而在樂曲中菲爾德夜曲中的調性布局并不復雜,一般在近關系調等功能性調性范圍內轉掉或離調。
如:第6首F大調夜曲,這首夜曲是建立在F大調上的,調性布局十分簡單。前8小節(jié)為F大調,之后開始轉入屬調C大調上,并一直沿用C大調,經過20小節(jié)后轉回F大調,直到樂曲結束。
再比如:第11首降E大調夜曲,調性布局為bE-c-bB-be-bB-bE-c-bB-bE-bB-bE。這其中bB大調為bE大調夜曲的屬關系調,c小調和bE大調夜曲為關系大小調,be小調和bE大調夜曲為同名大小調。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菲爾德夜曲中的調性布局大多保持在功能調性發(fā)展的范圍內。
(三)伴奏織體
菲爾德夜曲中的伴奏織體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分解和弦與琶音織體和柱式和弦織體。第一,分解和弦與琶音織體。伴奏音型的突破是菲爾德夜曲又一價值特點。在古典式主義時期,作曲家普遍采用“阿貝堤低音”來進行伴奏。這一伴奏方式是由意大利作曲家阿貝堤發(fā)明,是一種左手用簡單的分解和弦來進行伴奏的音型,在古典時期的奏鳴曲中非常多見。在菲爾德的夜曲中,他突破了這種樸實的伴奏音型并擴大原來伴奏音型的音域,采用分解和弦的織體,使夜曲中的伴奏能夠自由烘托音樂的氣氛。第二,柱式和弦織體。這一類伴奏織體相對來說在菲爾德18首夜曲中運用較少,只有四首夜曲中使用較多,其他一般多用在結尾,增加結束感。
三、創(chuàng)作特點:“夜”的體現
“夜曲”最早是通過聲樂小夜曲轉變而來,一般來說聲樂小夜曲旋律簡單,曲調優(yōu)美并具有浪漫色彩,在19世紀發(fā)展成為抒情的藝術歌曲的重要體裁之一。這一體裁將歌唱者優(yōu)美、細膩的歌聲在舒緩的節(jié)奏下娓娓道來。
19世紀的奧地利作曲家卡爾·車爾尼(Carl Czerny,1791-1857)對鋼琴夜曲是這樣定義的:它“實際上是模仿那些標題為‘小夜曲的聲樂作品而作的,而這些作品的特殊目的是用于晚間演出,因此音樂必須具有一種柔和、夢幻、優(yōu)美且浪漫的印象,或是熱情的感覺,但不是尖銳冷漠的?!雹芰硗?,在《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中關于鋼琴夜曲的評價為:“讓人聯想到夜的情景,往往具有沉靜的特色。”⑤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菲爾德的鋼琴夜曲從聲樂小夜曲中起源,它具有“夜”的風格是抒情性、歌唱性的特點。
(一)抒情性、歌唱性
首先從表1羅列的速度標記可以看出,菲爾德夜曲的速度普遍為比較舒緩的柔版、慢板、中板、行板,僅有兩首速度稍快的為小快板。可以說18首夜曲整體速度都不快,菲爾德用他的夜曲緩緩的為人們訴說著一幕幕夜色下的景色、內心的深情,將抒情性的基調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并由此奠定了夜曲抒情的速度基礎。
菲爾德的感情是細膩柔軟的,在他的夜曲所用的表情記號多為dolce(柔和的、甜美的),delicatissimo(極細致的、嬌柔的),grazioso(優(yōu)雅的、優(yōu)美的),cantabile(如歌的)等。由此可以反映出在菲爾德的鋼琴夜曲抒情性、歌唱性的風格特點。
經過仔細統計樂譜筆者發(fā)現,在菲爾德夜曲中力度標記大多都是mp、p、pp,甚至ppp。雖然也會出現強音,但是頻率并不多。通常在這樣舒緩的演奏速度下加以輕柔的力度,伴隨著或是溫柔或是憂郁的細膩情感,使聽眾可以在如夢如幻的曲調中輕松、愉悅的體會著幾乎沒有強烈的跌宕起伏的旋律。
(二)聲樂性的旋律
從菲爾德的第一首夜曲開始,我們就能從中聽到意大利歌劇“bel canto(美聲唱法)”⑥的旋律。菲爾德在這一風格的誘發(fā)下,將原屬于聲樂的唱腔移植于鋼琴之上,右手在微波狀伴奏音型下,呈現出美聲唱法式旋律的獨特作風,使鋼琴“唱”出如此華美的“歌唱”。
“凡是以從容不迫的流暢級進為主,音程比較容易唱的旋律(或旋律片段),我們聽起來都是歌曲性的、聲樂性的?!雹咴诜茽柕碌囊骨须S處可見這種聲樂性的旋律,為右手主導高音旋律,左手伴奏采用分解和弦伴奏。高音旋律則多是符合男、女高音的演唱音域,音程多以級進為主,跳進作為輔助,以二、三度音程為主,偶爾在樂曲中出現的大跨度音程時也會很快使旋律回歸平穩(wěn)。這種歌唱性的旋律為菲爾德夜曲營造出“夜”的抒情、幽靜的氛圍。
(三)裝飾性的旋律
菲爾德夜曲中華麗的裝飾總是穿插在歌唱性的旋律中。裝飾性的旋律有兩種,一種是在旋律中加入裝飾音(倚音、顫音、回音),最常見運用于巴洛克和古典時期。另一種是華彩性的的旋律,將音階、半音階以及回音音型等各種裝飾音運用在旋律中。菲爾德通常將這兩種方式相結合運用于他的夜曲中,旋律在原有主干音中加入一長串花腔式的倚音,經過音、輔助音等和弦外音組成的音階對旋律進行裝飾,同時運用倚音、回音、顫音等裝飾音使原有旋律更加豐富生動,或是在音階中加入八度旋律音程富于旋律激情和活力。這樣為其旋律增加了新的內涵,同時也給聽覺帶來新鮮感,為抒情而又平穩(wěn)的旋律添加了絢麗的色彩,仿佛女高音夜鶯般婉轉優(yōu)美的嗓音自如地表現嫵媚、華麗的花腔聲音特色。
四、結語
總體來說,菲爾德的夜曲多是一些優(yōu)美的抒情小品,形式簡單樸素,內容多情善感。雖然有人認為“這種短小的、挽歌或是情歌式的有強烈抒情色彩的古典曲式樂曲,在菲爾德手中只是一個簡單的旋律與和聲伴奏的組合?!雹嗟遣豢煞裾J,菲爾德在鋼琴作品中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體裁,他的夜曲抒情如歌,伴奏織體突破了“阿貝堤低音”的局限,18首夜曲的創(chuàng)作體現了由古典主義風格向浪漫主義風格的轉變,影響了后世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包括肖邦、李斯特、舒曼等與他同時代或之后的音樂家都共同認為,菲爾德作為浪漫主義樂派的代表是當之無愧的。
注釋:
[1]李哲洋:《最新名曲解說全集(14)獨奏曲(1)》,臺灣:大陸書店,1982年,第379頁。
[2]根據Stanleysad,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first edition,Grove,1980整理。第17、18首并沒有被菲爾德命名為夜曲,但通常都會被收錄在夜曲集合中。
[3]真正意義上的“夜曲”的開始是1812年菲爾德在俄羅斯圣彼得堡所出版的三首。1、2、3首夜曲于1814年由萊比錫彼得出版社重新編輯成《三首夜曲集》摘引自 Nicholas Temperley.“John Field and First Nocturne,”Music and Letter(1975),第337頁。
[4]Chopin.”The nocturne: development of new style.” ?by David Rowl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35.
[5]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S. v.”Nocturne” ,by Maurice J. E.Brown.
[6]“bel canto(美聲唱法)”是指樂隊伴奏相對簡單,演唱者聲音優(yōu)美流暢,常帶有華麗的花腔裝飾的聲樂風格。
[7][俄]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創(chuàng)作[M].中央音樂學院編譯室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年第11頁。
[8]張式谷,潘一飛:《西方鋼琴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