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程明 設計 宋海強
第一次親密接觸 別克寰行中國·西出陽關之旅
文/攝影 程明 設計 宋海強
這不是我的第一次新疆之行,也不是第一次與別克為伴,如果不說“親密”二字,那么這個“第一次”就不夠貼切了。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xù)升溫,以絲路為名的自駕之旅層出不窮,能夠親歷的也不下三次,卻是首逢如此豐富的行程安排。
趕早班機從來都不是一件美差,好在我在云端之上會有充足則時間補充睡眠。在睡夢當中,不知不覺便掠過了溝壑萬千的黃土高原和積雪皚皚的祁連山脈,張開眼時已能從舷窗中望見黑色的三危山之后那片綠洲了。正式的行程將在次日開始,在酒店安頓好之后恰有半日自由的時光,這已經(jīng)是我一年之內(nèi)第三次造訪敦煌,這回剛好可以了卻一樁心愿。
不攀鳴沙山,不游月牙泉,也不訪莫高窟,午飯之后徑自前往雷音寺?!段饔斡洝肥羌矣鲬魰缘奈膶W作品,無論是按照原著還是影視劇中的描述,雷音寺都是唐僧取經(jīng)的最終目的地,這個名字真的會讓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如雷貫耳,不過想必也都和我一樣,未曾料到真有一座以此為名的寺院,前兩次來敦煌時本就有心游覽一番,卻因行程緊張而未能如愿。
初秋的敦煌氣溫不高,太陽依舊熱辣,若是多走幾部也會背心見汗。寺院位于通往鳴沙山那條大道的路旁,并不特別醒目,若是驅車經(jīng)過不留心也容易錯過。敦煌自古就是東西交通的樞紐,也是中西文化的交匯處和中轉站。從晉到宋代,是西域大德弘揚佛法駐錫云游之處,更是中原高僧從陸路西行求法的必經(jīng)之地,法顯、鳩摩羅什、玄奘等高僧大德都在這里留過足跡,在唐代時就有“善國神鄉(xiāng)、佛國圣地”的美譽。晚唐至宋代沿鳴沙山北麓,西起月牙泉,東至莫高窟,三里一座廟,五里一座橋,塔寺林立,袈裟遍覆,統(tǒng)稱為“西天古雷音”。由于時 光的沖刷,生態(tài)的變遷,只剩下一點遺跡。如今的寺廟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重建的,建筑本身已無多少古意,但在殿之內(nèi)還存有歷代地磚的遺跡,如今這里也是西部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之一。
本段“寰行中國”旅程的座駕由別克SUV家族——昂科雷、昂科威、昂科拉擔綱。車隊沿著祁連山的南麓邊緣向西進發(fā),敦煌到陽關段的道路早已鋪上了柏油,但從陽關與玉門關的分叉點向北的一大段的公路還在修建當中,我們只得循著土路前行, 幾十公里的煙塵滾滾,車隊多了幾分雄壯的意味。我們的昂科威也沒有感覺到什么壓力,因為懸架的濾振性能良好,也并不覺得辛苦。
漢玉門關遺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這里古為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擁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烽燧修建了玻璃通道,即作為保護措施也方便游客進入。烽燧的多處墻壁都進行了修補加固,之前風化所露出的草繩和夯土層用改性黃泥、土工織物修補,顏色融合的非常完美。
對于玉門關真正的位置,學術上有有多種不同說法,多數(shù)人認為它位于我們所到訪的小方盤城。不過學術上的爭論并不會影響我們懷古的心情,在戈壁綠洲之畔臆想當年雄關漫道之景象,或是玄奘大師偷渡出關的單形只影……秋風瑟瑟,竟有幾絲涼意。
最后,作業(yè)練習不科學。作為老師,課堂學習之后,我們總會布置一些作業(yè)用以鞏固練習,加深學生的印象。但是,很多老師總是批量地布置作業(yè),生怕哪一點被忽略了。這種高負擔的作業(yè)量不僅不能幫助學生記憶,反而會讓他們喪失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寫作業(yè),學生就變成了應付,這樣顯然是不能提升識字能力的。
下午的行程是參觀雅丹國家地質(zhì)公園,我們從玉門關遺址向北繼續(xù)出發(fā),沿著柏油路經(jīng)過了黑色的戈壁,跨過疏勒河故道,進入了雅丹地貌區(qū)域。已經(jīng)多次游覽過這里的我興致不高,卻做起了白日夢。雅丹地質(zhì)公園其實就是古羅布泊的一部分,這里是新疆若羌縣邊界的附近了,常有探險和旅游團隊從魔鬼城出發(fā)進入羅布泊地區(qū),到羅布泊湖心“大耳朵”、小河墓地等處,那樣的穿越才是我所渴望的旅行。
如今是個以瘦為美的時代,豐滿的理想當然干不過骨感的現(xiàn)實,古人從玉門經(jīng)過雅丹進入哈密地區(qū)的古道已經(jīng)被滾滾黃沙淹沒,G30高速成了我唯一的選擇。從敦煌經(jīng)過柳園鎮(zhèn),穿過星星峽便正式進入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地界。
初到哈密,首先想到的便是哈密瓜,卻未想到哈密貢瓜園尚有勝跡。小南湖佛塔位于哈密城南郊小南湖海拔最高的土丘上,也在貢瓜園的范圍之內(nèi),距離很遠就能看到。玄奘西行途徑哈密時,在這座小城逗留了十天,并在白楊溝大佛寺和廟兒溝佛寺講經(jīng)說法。這座佛塔與白楊溝大佛寺、廟兒溝佛寺形成一個大三角,恰將哈密綠洲的中心地帶圈在里面。
佛塔是唐代的古建筑,塔基是夯土筑就,平面呈正方形,塔身有三層,高12米。從園內(nèi)陳列館的老照片上看,塔身為 土磚壘就,如今佛塔經(jīng)過修繕之后,表面以泥土封之,不見磚痕,并增加了護欄,固然已被呵護有加,卻少了應有的滄桑韻味和歲月痕跡。
佛塔身畔還有一眼清泉,相傳為菩薩凈瓶中的甘露所化,歷來被信徒們口口相傳,稱為千年圣泉水,相傳當年玄奘大師就曾飲用過這里的泉水。無論是冰凍三尺的冬日,還是的赤地千里的夏季,泉水依然長流不息,千年不斷。作為游客,繞塔膜拜和品嘗泉水自然是少不了的。
相傳哈密瓜本無名,只因甜味而被百姓稱為“甜瓜”,后被康熙皇帝以產(chǎn)地賜名,流傳至今。在哈密貢瓜園不嘗瓜果無異于暴殄天物,不僅僅是哈密瓜,葡萄、棗子、西瓜恨不得都能讓人甜掉了大牙,以至于讓我很自覺地省掉了當天的晚餐。
離開哈密之前,我們參觀了木卡姆傳承中心?!澳究贰痹醋跃G洲,人們常常說它是“綠洲玫瑰,沙漠甘泉”。因為它就像一股清澈透亮的甘泉從天山而來,將戈壁打濕,照亮心靈。十二套古典音樂大曲,熱烈又深沉、古樸又悠揚、歡快又憂傷,蕩漾閃爍著維族兒女千年來的生活智慧和甜蜜惆悵的愛情故事。
2005年,維吾爾族“十二木卡姆”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主要由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音樂的基礎上發(fā)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以及地方音樂,即庫車、喀什、吐魯番、哈密和和田音樂以及刀郎音樂,哈密木卡姆主要流傳在哈密市和伊吾縣。傳承中心中展示著新疆木卡姆的歷史和分布,以及樂器和樂譜等等。二樓栩栩如生的蠟像則再現(xiàn)了新疆少數(shù)民族人民上火的方方面面,而有些蠟像的原型則是當?shù)胤浅S忻哪究反髱煛?/p>
在演出大廳可以欣賞到最具代表性的木卡姆樂舞選段,木卡姆大師和傳承人們一起登臺,在歡快的樂器聲中全情投入,或歌、或舞、或旋轉跳躍,大到動作、小到一顰一笑都極富感染力有些情節(jié)還會令人忍俊不禁。
后面的一站是鄯善的樓蘭酒莊。據(jù)考證,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將葡萄及葡萄酒釀造技術引入中原。而唐朝則是我國葡萄酒釀造史上輝煌的時期,通過從高昌學來的葡萄栽培法及葡萄酒釀法,葡萄酒從宮廷走向了民間。
我們在法國釀酒師米歇爾·格瑞的講解帶領下,參觀了葡萄園和釀酒工廠。園內(nèi)種植著多種釀酒用的葡萄,其中不乏珍貴的品種。與鮮食葡萄相比,釀酒所用的果實顆粒較小,據(jù)說這是因為較大的果皮比例才能保障酒漿當中的單寧含量。吐魯番的地理條件也讓這里的釀酒葡萄有很大的先天優(yōu)勢,充分的蒸騰作用讓果實內(nèi)累積了充足的糖分,以致于自然釀造便可獲得符合標準的酒精含量,無需額外加糖。
酒莊內(nèi)的葡萄壓榨、釀造與貯存都采用機械化設備和現(xiàn)代工藝,以原料的精良作為品質(zhì)的基石,以現(xiàn)代的手段來保障效率。當然,需要時光發(fā)酵的葡萄酒釀造是不會完全摒棄傳統(tǒng)的,裝潢精美的酒窖當中,也擺滿了貯藏美酒的橡木桶,景象還頗為壯觀。
鄯善和吐魯番市之間隔著一座火焰山,借著吳承恩老爺子的光,這一已經(jīng)成為各個旅行團的必去景點,褐紅的山體很壯觀,牛魔王锃亮的鼻頭和鐵山公主閃著金光的胸脯也令人印象深刻且苦笑不得,略過不表。
高昌故城也是我曾經(jīng)錯過的一站,這里也是是天山廊道申遺中的一個重要遺址點,位于火焰山景區(qū)之南。當?shù)氐奈奈飳<覟槲覀冇H自進行講解,解答大家各種對于這里歷史的疑問。
高昌故城歷史上是西域最大的國際大都會,宗教中心,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品交易和運轉中心。高昌古城周長5公里,分為外城、內(nèi)城、宮城三部分,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古城遺址,曾經(jīng)先后出現(xiàn)過4個獨立王國,玄奘西行也曾路經(jīng)此地,講經(jīng)達整月之久并力拒國王挽留繼續(xù)求經(jīng)之路。
這里可能是新疆文物修復中撥付資金最大的一個遺址,可以看到目前修復工作還在繼續(xù),很多工作人員還在修復南側的外城墻。遺址區(qū)里最多的植物就是駱駝刺和沙西瓜,生命力的頑強令人贊嘆,偶爾也會看見小蜥蜴穿行其間。
高昌故城的東南角有座佛寺,佛殿內(nèi)殘存的壁畫有濃厚的藏傳佛教風格,表現(xiàn)的主題是五方佛。故城北區(qū)留有很多民居房屋的地基遺存,這里距離古城外的居民區(qū)很近,可以看到城墻外清真寺的塔尖。另處西南一隅的大佛寺是玄奘當年的講經(jīng)處,也只剩下黃色夯土,但若仔細觀察,佛寺的山門、講經(jīng)堂、大殿、藏經(jīng)樓、僧舍等建筑布局依稀可辨,輝煌往事的沉淀,讓這里的每一塊土磚都厚重無比。
輕飄飄的一陣弦樂傳來,循著樂聲望去,原來是位維吾爾族的大叔在殘垣之下自娛自樂。坐著電瓶車駛出景區(qū)是我才從文物專家的口中曉得,原來那是一位藝人,在此為女兒籌集大學的學資,未能解囊相助,著實有些遺憾。
在葡萄鄉(xiāng)的農(nóng)家院那頓午餐令人印象深刻,陽光透過覆蓋整個院落的葡萄架,讓地面和我們的面孔都變得光影斑駁。滿架葡萄的葡萄舉手可及,正餐開始之前便吃了個半飽,院落的主人撥弦擊鼓、載歌載舞對我們表示歡迎,就連小朋友也是能歌善舞,還有的孩子們對我們的座駕很是好奇,攝影師也已鏡頭記錄下了這一幕。
在廣袤的戈壁灘上,從天山腳下,一路上會看到地表有很多井眼順勢鋪下,一直延伸到平原地帶,最后將天山的地下水引到了平地,養(yǎng)育了一代代的新疆人??矁壕c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工程,是不容錯過的一道奇觀。
坎兒井一般順地面坡度布置,分豎井和暗渠兩部分。開挖時先打一眼豎井,稱定位井。發(fā)現(xiàn)地下水后沿擬定渠線向上下游分別開挖豎井,作為水平暗渠定位、出渣、通風和日后維修孔道,豎井間距大致與豎井深度成一定比例。暗渠長度從幾公里到20km,用暗渠輸水在干旱地區(qū)可以大大減少蒸發(fā)量,保藏珍貴的水源。暗渠在下游出口被稱為龍口,常接明渠以作灌溉只用。一條坎兒井灌田數(shù)十畝至數(shù)百畝不等,一般都由個人經(jīng)營。
中國的坎兒井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魯番和哈密地區(qū)。據(jù)20世紀50年代估計,新疆坎兒井在1600條以上,總長度不少于5000km,這深在地下、難以一觀全貌的偉大工程,是古代勞動人民偉大智慧的結晶,令人嘆為觀止。
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我們的這段行程也接近了尾聲,在烏魯木齊博物館短短的幾個小時,我們的目光便穿越了6000年的歷史,如同吃下了一塊融合了歷史變遷和人文風貌的壓縮餅干,需要消化很長一段時間。這不是一場激動人心的刺激旅程,卻是體驗全面值得仔細回味的一段旅行,陪伴一路的昂科威也沒有表現(xiàn)出激情四射的一面,而是將漫長的旅程化作了愜意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