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 胡云
摘 要:家風是家庭在長期從事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文化,飽含著對子孫后代的期許和鞭策。《弟子規(guī)》作為傳統(tǒng)家教的集大成者,在家風傳承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弟子規(guī);家風傳承;作用
近年來,“家風”日益成為大眾傳播的熱詞。繼2014年央視推出“新聞走基層,家風是什么”的系列報道之后,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團拜會上指出“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這充分表明了現(xiàn)代社會對家風傳承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家風是傳統(tǒng)文化在家庭中的縮影,而家風傳承不僅延續(xù)了家族文化的影響力,更彰顯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兜茏右?guī)》作為居家教育的第一讀本,蘊含了豐富的德育思想,其在家風傳承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一、家風的文化內涵及特點
家風,俗稱門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xiàn)家族成員精神面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1]傳統(tǒng)家風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主要包含家庭倫理道德、日常生活習慣、待人處世的禮儀規(guī)范、學習之道等內容,對規(guī)范和塑造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品行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家風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一)歷史性與時代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統(tǒng)家庭文化更是豐富多彩、經久不衰?!皞鹘y(tǒng)家風是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及其家族、家庭的產物”,也是家庭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發(fā)展,家風中種類各異的儀禮活動、習俗與生活經驗也歷經變革傳承至今,如祭祖、婚嫁、升學等。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今社會,極力推崇“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誠實守信、夫妻和睦”等為代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家風。隨著廣泛而縱深的國際交流,傳統(tǒng)家風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如民主、平等、和諧等。對于一些不符合國情與時代需求的家風,我們理應對其進行現(xiàn)代性的詮釋甚至舍棄,如“愚孝”與“等級觀念”等。只有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家庭的需要,不斷對傳統(tǒng)文化與外國文化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家風傳承。
(二)差異性與共同性。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域與民族的不同以及經濟水平的差異等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豐富多彩家風的形成。同一個地區(qū)的家風都存有些許不同,那么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東方與西方地區(qū)的家風差異則會更大。除地域外,民族差異也是形成家風的差異性特點的原因之一。與漢族相比,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崇尚本民族的風俗禮儀與飲食習慣等,其家風更是別具一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前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這種不平衡的經濟格局加劇了家風的差異。家風作為家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傳承也依賴于經濟基礎。東南沿海地區(qū)有著便利的交通和怡人的氣候,是眾多商業(yè)巨頭發(fā)家致富的首選之地。商業(yè)家族的成員在這種環(huán)境的熏陶下會習得有關誠實守信、品質第一等做人與從商的理念。各行各業(yè),每家每戶都有著獨特的家風,但家風之中也不乏共同之處。從古至今,“孝悌謹信”美德始終被奉為立身處世的根本,備受家庭認可。家風的傳承須在尊重民族心理、地域差異的基礎上,以培養(yǎng)優(yōu)良家風為共同目標,努力尋找文化交流的支點,即以儒家道德為核心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逐漸形成和而不同的家風。
(三)廣泛性與內隱性。從字面上看,家風即家庭風氣,是家庭長期形成的一種氛圍。不同于具體可見的家規(guī)家訓,家風潛存于家庭生活的各個層面。家庭成員通過內心的感悟體察到家風,在言談舉止和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將其展示出來,并通過不斷地實踐與認知,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家風熏陶的效果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沒有刻意教育、塑造的痕跡,印痕深刻,而且持久?!奔绎L對人的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過程遵循了人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因而對人的影響更為廣泛持久。無論社會發(fā)展還是個人成長成才都離不開家風的影響,那么實現(xiàn)家風的傳承則顯得尤為重要。
二、《弟子規(guī)》在家風傳承中的獨特作用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由清朝秀才李毓秀編著。經賈存仁修訂后更名為《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以《論語.學而》的第六條為綱目編纂而成,除總敘與結語外,共分為七篇,即“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全篇一千零八十個字,其兩句一韻、三字一句的文字形式,不僅增強了節(jié)奏感,也大大提升了識記的效率?!兜茏右?guī)》的內容除來源于《論語》外,也汲取了《禮記》、《孝經》、《小學》、《童蒙須知》等眾多篇目的精華。與眾多優(yōu)秀家規(guī)家訓一樣,《弟子規(guī)》作為中華傳統(tǒng)儒學經典讀物,對傳承優(yōu)良家風也發(fā)揮著獨特作用。
(一)《弟子規(guī)》為家風傳承明確了“孝悌為本”的價值取向。家庭是生命開始的地方,也是一個人最早接受教育、孕育德行的場所?!靶ⅰ迸c“弟”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家庭美德,也是考察一個人品德高尚與否的重要評判標準?!靶ⅰ奔磳Ω改傅淖鹁春托㈨?;“弟”即對兄弟姐妹的友愛和幫助。在《孝經》中,大量篇幅都凸顯了“孝”的重要性?!胺蛐?,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見“孝”是天經地義之事,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更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靶ⅰ本唧w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孔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兜茏右?guī)》在此基礎上,用多達五十六句的言辭講述了“孝”的內涵。簡而言之,共分為六個部分,即“居則事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諫則動其情,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古往今來,但凡將“孝”作為主要價值取向的家庭,定是父慈子孝、夫妻和睦的和樂之家。孝的內涵較為豐富,晚輩對長輩的孝心是孝,兄弟姐妹之間的和睦友好也可謂孝,即“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出則弟”部分,講述了兄弟姐妹在處理財產時,需做到“財物輕”,那么怨恨之情就不會萌生;在發(fā)生言語矛盾時,要做到“言語忍”,那么不滿之情自然會慢慢消失。除在家講究“孝弟”外,出門也應該養(yǎng)成長幼有序、尊老愛幼的行為習慣,如“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等?!暗艿馈弊鳛椤靶⒌馈钡囊环N延續(xù),有利于維持家族的和睦,也促進了社會的安寧與穩(wěn)定。
(二)《弟子規(guī)》豐富了家風傳承中“立身處世”的精神內涵?!兜茏右?guī)》的總綱“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與家風中所蘊含的“立身處世”之道異曲同工。首先,立身處世之道包括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之法?!兜茏右?guī)》中關于生活習慣的言辭較多,如“朝起早,夜眠遲”與“晨必盥,兼漱口”,教導我們要養(yǎng)成早睡早起,珍惜時間,愛護牙齒的好習慣。在穿衣、飲食以及站姿與步態(tài)等方面,要做到“衣貴潔,不貴華”,“對飲食,勿揀擇”以及“步從容,立端正”。這些內容與歷代家風所傳承的勤勞節(jié)儉、艱苦奮斗、惜時如金相一致。其次,誠信為本,謹言慎行。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是自然界的一種規(guī)律,也是人立身處世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yǎng),更是人際交往得以順利實現(xiàn)的必備條件。“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即要講信用,講實話,切不可講奸詐或虛妄的話,甚至是“奸巧語、穢污詞”。不僅說話要講究誠信,“借人物,及時還”也應納入誠信的范疇。“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忠厚之家的家風必定重視“誠信”在修身持中的重要作用。再次,以德服人,親近仁者?!靶懈哒?,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人的名望源于德行的高尚而非外貌的漂亮,這表明家風傳承注重德行的修養(yǎng)。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胺t問仁,子曰:‘愛人”。“仁”不僅代表著人與人之間互愛互助的關系,也代表著儒家最高的道德準則。“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保皭廴恕蓖?,也要不斷親近仁者,逐漸成為“德日進,過日少”,明辨是非、善惡與忠奸之人。
(三)《弟子規(guī)》拓展了家風傳承中“知行合一”的實現(xiàn)路徑。家風傳承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是通過家庭成員不斷提升知行能力才得以實現(xiàn)。家風具有廣泛性與內隱性的特點,不僅滲透到人們的思維與情感之中,還促使人們在特定情景和場合中表露出與之相符的言行舉止?!兜茏右?guī)》共有三百六十句,其言辭簡單易懂,卻蘊含了多達一百一十三件生活之事。這些事將高尚的品德規(guī)范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具體化、簡單化,以便于世人模仿學習。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與“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規(guī)》從最簡單的、習以為常的回應父母的呼喚,聆聽父母的教誨,以及唯恐父母擔心而在出門或者回家時告知一聲這樣的小事上來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在與他人交往時,《弟子規(guī)》較為細致地教導家庭成員“稱尊長,勿呼名”,“長者先,幼者后”,“緩揭簾,勿有聲”等。同時,《弟子規(guī)》更是直接將某些行為的對與錯,以及某兩種相反的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加以鮮明的對比。如“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能親仁,無限好;不親仁,無限害”等。家長的以身示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助于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皬淖鲋袑W”不僅適用于行為習慣與品德的養(yǎng)成,在學習方面也同樣適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而認識反作用于實踐?!安涣π校珜W文;長浮華,成何人”,在學習的時候如果一味的埋頭苦讀,不注重實踐,不懂得磨練自己的品性,只會變成空有滿腹詩書的書呆子。如果“但力行,不學文”,也會產生“任己見,昧理真”的惡果。從做中學,并不意味著只做不學或只學不做,而是需要人們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來檢驗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的正確性,并不斷將正確的部分內化為主體自覺的意識,從而更好的指導實踐。
三、《弟子規(guī)》在實現(xiàn)家風傳承中的現(xiàn)實策略
當今社會,家風的傳承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隨著傳統(tǒng)大家族結構逐漸被以“三口之家”為主要模式的小家庭所取代,而家族的家譜的遺失、宗祠的沒落以及家庭教育的失當?shù)榷紘乐赝{了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此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消極態(tài)度、“留學熱”、高頻率的人口流動,也成為阻礙家風傳承的不利因素。充分發(fā)揮《弟子規(guī)》在家風傳承中的獨特作用,有助于扭轉這一局面。
(一)運用主流價值觀解讀《弟子規(guī)》,促進家風的現(xiàn)代化。時代在變,人們的觀念在變,人們對家風的精神內涵的認識也在發(fā)生改變。只有不斷融入時代元素,更新家庭觀念才能保證家風的生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即國家、社會、個人。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弟子規(guī)》進行現(xiàn)代性解讀,不僅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新審視,也有利于促進家風的現(xiàn)代化。首先運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來解讀《弟子規(guī)》。由于時代性與階級性的局限,《弟子規(guī)》的部分內容蘊含著“家長制”或者“族長制”等思想傾向。家長的權威不容侵犯,家庭內部缺乏民主,這些思想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應當摒棄,比如“號泣隨,撻無怨”。而《弟子規(guī)》中有助于家庭內部和諧的成分,應當繼續(xù)發(fā)揚,如“出必告,反必面;兄道友,弟道恭;長者立,幼勿坐等”。其次,運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來解讀《弟子規(guī)》?!兜茏右?guī)》中部分等級觀念的內容,與目前所倡導的人人平等、民族平等、種族平等背道而馳的,應當?shù)种?,如“待奴仆,身貴端”?!兜茏右?guī)》鼓勵人們成為既遵守法律制度,又服從內心評判的好公民。再次,運用“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來解讀《弟子規(guī)》?!凹覈惑w”思想,影響著人們修身、持家、治國的理念?!兜茏右?guī)》更多地是關注單個的“家庭”,較少涉及“國家”這一概念。當今國際局勢復雜,意識形態(tài)各異,家風中應傳承“國家”這一重要觀念?!兜茏右?guī)》中飽含的“孝悌”、“誠信”“仁愛”等優(yōu)秀思想,應當繼續(xù)弘揚。
(二)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鼓勵家庭成員互相監(jiān)督。家風傳承的最終目的和落腳點都在于如何更好地將“知”落實到“行”中去。家規(guī)家訓對家風的傳承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名人的家規(guī)家訓自成體系,且以文言文為主,較為晦澀難懂,很難推廣到普通家庭。一些普通家庭的家規(guī)家訓又較為零散,家風傳承情況并不樂觀。《弟子規(guī)》三字一句,簡單易懂,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可以填補許多家庭缺失家規(guī)家訓的空缺。錢文忠教授指出,《弟子規(guī)》更看重文明,即看重道德的力量。對整個家庭而言,學習《弟子規(guī)》意義重大。當今社會的家庭結構逐漸以“三口之家”或“五口之家”為主,孩子成為家里的掌中寶和心頭肉。家庭教育中難免會出現(xiàn)溺愛孩子,甚至重智育輕德育的現(xiàn)象,這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更不利于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家庭成員可以共同學習《弟子規(guī)》,并依據(jù)其中正確的言辭,互相監(jiān)督。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長輩要以身垂范,并在教育孩子時嚴慈有度,不走極端。而孩子也可以根據(jù)《弟子規(guī)》所教導的內容來做長輩的小老師。同時,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事先約法三章,根據(jù)某些行為的對錯,給予適當?shù)木窕蛘呶镔|上的獎勵,相應的說服教育與懲罰。
(三)適當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加強家庭內部的交流。目前,在國外就讀的孩子、留守兒童以及單親兒童,父母不能常伴左右給予適時的教育和關愛,導致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生活習慣,甚至出現(xiàn)家庭情感淡漠、性格扭曲以及人際交往障礙等嚴重問題?!兜茏右?guī)》將孝、弟、謹、信等道德品質的內涵融入到具體的行為之中,便于家庭重視早期教育、模仿學習以及不失時機的進行教育。傳統(tǒng)節(jié)假日是開展家庭活動好時機。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在清明節(jié)參加祭祖活動,緬懷祖先,感悟祖先的氣節(jié)并秉承祖先的期望,更好的傳承家風。此外,也可以開展日常親子活動,如散步、閱讀、購物、旅行等。對于父母與孩子相距較遠的家庭,發(fā)達的通訊業(yè)和交通業(yè)為加強親人間的聯(lián)系提供了便利條件,家長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甚至經?;丶姨酵?,增加親子之間的了解和親密感,在言傳身教中實現(xiàn)家風傳承。
參考文獻:
[1][3] 李燕杰、馮承平、史青星.家風正 國風清[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第218頁,第6頁
[2] 王守恩.傳統(tǒng)家風與現(xiàn)代化[J].晉陽學院,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