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福
(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韶關512700)
改善CT掃描技術在提高鼻骨骨折診斷率中的應用
謝冬福
(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韶關512700)
目的:探討分析改善CT掃描技術在提高鼻骨骨折診斷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鼻骨骨折患者,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例,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冠狀及橫斷位HRCT掃描檢查,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X線片。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不同掃描技術的診斷率。結果:觀察組35例患者均發(fā)現鼻骨骨折,占100%,其中雙側骨折3例,額骨骨折2例,上頜竇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6例,單側骨折5例,眼眶壁骨折2例,線性骨折5例,鼻中隔骨折4例。對照組35例患者僅有15例發(fā)現鼻骨骨折,占42.8%,其中雙側骨折3例,額骨骨折3例,上頜竇骨折1例,粉碎性骨折2例,單側骨折2例,鼻中隔骨折1例,眼眶壁骨折2例,線性骨折3例。兩組診斷率對比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改善CT掃描技術(冠狀和X線及橫斷位HRCT掃描)診斷率高,能全面、清晰的顯示鼻骨骨質細微改變,有利于臨床對鼻骨骨折治療,如結合橫斷位效果更佳,可作為鼻骨骨折首選和常規(guī)檢查方法。
鼻骨骨折;HRCT掃描;CT掃描;診斷
鼻骨骨折是耳鼻喉科常見的外傷,占耳鼻喉外傷疾病50%,面部的外形及鼻腔的通氣功能可能都會受其骨折的影響,以往治療此病主要借助X線片,但X線片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漏診[1-2]。近年來,CT技術也廣泛應用于臨床中,但沒有統(tǒng)一應用規(guī)范,為此我院特選取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改良后的冠狀及橫斷位HRCT掃描檢查,取得良好的診斷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鼻骨骨折患者,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33.8歲。受傷原因:車禍傷27例,砸傷14例,墜落傷12例,撞擊傷17例。主要臨床表現為:鼻腔內出血,鼻部腫脹,變形,傷后疼痛、頭暈,觸診有骨摩擦音,部分患者頭面部皮膚裂傷并局限性腫脹。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患病時間進行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
觀察組: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冠狀及橫斷位HRCT掃描檢查,采用NeuViz Dual(L)型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東軟飛利浦醫(yī)療設備系統(tǒng)有限責任公司),橫斷位掃描以聽眶下線為基線,鼻骨前緣與傾斜機架保持平行狀態(tài),具體掃描方式為由前向后以連續(xù)薄層的方式掃描指上頜竇。掃描層厚1mm,螺距1.5,重建間距1mm,窗位150-400HU,窗寬1500-3000HU,圖像矩陣:512×512。
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X線片,采用萬東FSK-302-1型500mAX線機,患者臥位于攝影床上,頭顱矢狀面與床面保持平行,膠片側緣平行與鼻額連的標準側位,瞳間線與床面垂直,將暗盒平放于攝影床上并置于顴骨外側的鼻根下1cm處對準膠片中心。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檢驗結果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患者不同掃描技術的診斷率用%表示,用X2檢驗,如果P<0.05,則表示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35例患者均發(fā)現鼻骨骨折,占100%,其中雙側骨折3例,額骨骨折2例,上頜竇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6例,單側骨折5例,眼眶壁骨折2例,線性骨折5例,鼻中隔骨折4例。對照組35例患者僅有15例發(fā)現鼻骨骨折,占42.8%,其中雙側骨折3例,額骨骨折3例,上頜竇骨折1例,粉碎性骨折2例,單側骨折2例,鼻中隔骨折1例,眼眶壁骨折2例,線性骨折3例。兩組診斷率對比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鼻骨骨折的多由直接暴力所致,如運動時有意或無意的外傷,交通或工傷事故等。據外傷的程度不同,鼻部受傷后,立即出現鼻梁歪斜或塌陷等畸形,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鼻出血、鼻塞、鼻清水樣物流出、意識喪失、頭痛及顱內損傷等癥狀。鼻骨為鼻梁的最高部位,在胚胎第3個月開始鼻骨中的軟骨開始骨化,形成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骨片[3-4]。上緣是鼻骨最堅強的附著點,呈鋸齒狀并接近內側。下緣如同扇面,薄而鋒利,與上緣堅韌的結締組織相連。對側鼻骨的內側緣會接合內側形成后骨嵴。外側緣略呈鋸齒形并與上頜骨額突相連,因此鼻梁的主要支架為鼻骨、頜骨、上頜骨額突。
通常診斷鼻骨骨折最常規(guī)的手段則是X線檢查,X線檢查是一種電磁波,具有一定的波長和頻率,利用了它與物質相互作用時發(fā)生的能量轉換。雖然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對于斷端分離不明顯、骨碎片較小或隱性骨折X線片則很難診斷,常出現漏診、誤診現象,甚至還出現為檢出骨折現象。可能當鼻骨匯合部骨折且又存在雙側鼻骨骨折,時常把骨折線認為神經血管溝和骨縫。再加上普通X線片密度分辨率不高,投照條件差,再加上患者鼻骨天生的發(fā)育因素,自然會影響普遍X線診斷率。即便普通X線側位片發(fā)現骨折,也可能應骨折部位的顯像欠具體和欠準確,極容易造成漏診[5]。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醫(yī)療水平也相對于以往有所改變,CT是現代比較先進的醫(yī)學掃描檢查,其原理是用X線束掃描人體某部一定厚度的層面,由探測器接收透過該層面的X線,轉變?yōu)榭梢姽夂?,由光電轉變?yōu)殡娦盘柌⒔浤M轉換器轉為數字,最后輸入計算機處理。此檢查方法密度分辨力度高,可直接顯示X線檢查無法顯示的器官和病變,克服了X線片不能將軟組織構成器官呈現出現的缺點,還克服了影響重疊問題[6-7]。由于圖像是來自吸收系數的轉換,使圖像的密度或灰度調節(jié)到適合觀察某種組織或病變,這都是X線影片密度不能調節(jié)的。CT技術能及時明確解剖關系,所呈現的圖像也相對清晰,所以,診斷準確率和病變的檢查率都優(yōu)于X線。本文所研究的冠狀及橫斷位HRCT掃描具有極好的的空間分辨率,組織細微結構也能清晰顯示。HRCT薄層小視野掃描和靶掃描技術其矩陣像素的數目不僅不會減少,還會更加細致,因此可以保證圖像質量。運用薄層小視野掃描對鼻骨的HRCT掃描不論是冠狀位還是軸位能都更好的顯示鼻骨骨折情況。如鼻骨遭遇外傷,必然會引起骨折或錯誤癥狀,依照外力強度及方向可判定骨折程度。凹陷性骨折常伴有鼻中隔、篩竇、額竇等部位的骨折,單單憑冠狀位掃描是否錯位并不能保證其準確性[8]。其實不管是鼻骨骨折還是其他部位發(fā)生骨折,單純軸位掃描和冠狀位掃描都具有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會誤導骨折移位情況及空間解剖關系。本文所研究的70例鼻骨骨折中,采用冠狀及橫斷位HRCT掃描檢查患者均發(fā)現鼻骨骨折,診斷率100%,觀察組35例患者均發(fā)現鼻骨骨折,占100%,其中雙側骨折3例,額骨骨折2例,上頜竇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6例,單側骨折5例,眼眶壁骨折2例,線性骨折5例,鼻中隔骨折4例。對照組35例患者僅有15例發(fā)現鼻骨骨折,占42.8%,其中雙側骨折3例,額骨骨折3例,上頜竇骨折1例,粉碎性骨折2例,單側骨折2例,鼻中隔骨折1例,眼眶壁骨折2例,線性骨折3例。兩組診斷率對比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此可見,冠狀位圖像能完整清晰的顯示鼻骨骨折情況,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改善CT掃描技術(冠狀和X線及橫斷位HRCT掃描)診斷率高,能全面、清晰的顯示鼻骨骨質細微改變,有利于臨床對鼻骨骨折治療,如結合橫斷位效果更佳,可作為鼻骨骨折首選和常規(guī)檢查方法。
[1]李志凱.高分辨率CT掃描在鼻骨骨折中的臨床應用價值[1][J].西部醫(yī)學,2013,25(8):1249-1250,1253.
[2]徐啟懷,王豐富,徐曉劍等.鼻骨骨折136例CT檢查的回顧[1]性分析[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3(11):1336-1338.
[3]劉大荒,劉長青,李剛等.100例外傷性鼻骨骨折的CT診斷[1]分析[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1,26(2):141-142.
[4]方波.X線攝片結合CT掃描診斷頸椎病的診斷價值分析[1][J].影像技術,2014,26(2):38-39,24.
[5]凌壽佳,林創(chuàng)武,黃福靈等.螺旋CT掃描技術在肺結節(jié)患[1]者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影像技術,2012,24(5):12-14.
[6]楚長青.X線平片和CT檢查在鼻骨骨折中的應用價值[J].[1]婚育與健康·實用診療,2013,(10):36-36,38.
[7]袁祥軍,劉明秀,胡必富等.鼻骨骨折DR與64層螺旋CT掃[1]描結果對比[J].河北醫(yī)藥,2013,(19):2977-2978.
[8]劉大荒,劉長青,李剛等.100例外傷性鼻骨骨折的CT診斷[1]分析[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1,26(2):141-142.
R683;R816.8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1.16
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