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州
摘要:班級是由不同學生組成的整體,是學校學生工作落實開展的具體單位,必須要有一支素養(yǎng)高、能力強的班級學生干部隊伍推進班級建設,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學校、班級以及學生個人的共同成長。結合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具體實際,建立科學的選拔培養(yǎng)機制,提高班級學生干部綜合素質,是進一步提升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質量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班級學生干部;選拔;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9-0215-02
民辦高職院校的生源成績相對較低,整體素質參差不齊[1],這增加了學生教育與管理的難度。班級是學校學生管理的基本單位,因此要建設一支綜合能力強的班級學生干部隊伍,使其積極投入到學生工作當中,使學生工作更有成效,使民辦高職院校班級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更有進步,使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水平提升到更高層次。
一、民辦高職院校班級學生干部選拔、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性
(一)選拔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發(fā)掘積極上進的學生。嶄新的學期讓積極上進的學生內心充滿動力去實施新計劃,如競選班級學生干部。班級學生干部的選拔能夠提供學生自我鍛煉、自我提升的平臺,使得積極上進的學生更好地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目標。
2.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強調選拔工作的重要性,落實選拔工作的基礎性,保證選拔工作的公平、公開、公正性,讓學生感受到自身是班級的決策者、建設者,使所在班級擁有良性、積極的競爭氛圍,從而為班級建設打下最扎實的群眾基礎。
(二)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班級學生干部的綜合能力。班級建設工作充斥著成功與失敗,充斥著學生干部的自滿或自我否定,充斥著班級學生的不屑或不滿等。重視培養(yǎng)工作,讓班級學生干部在具體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解決方法、執(zhí)行實施方案、最終完成任務,讓班級學生干部在順境時保持自我肯定、謙虛謹慎,在逆境時不卑不亢、堅定信念,使他們不管是在能力上還是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同時也能促進班級學生增強對班級的自信心,學習包容與反思,與班級建設共同進步,營造溫馨的班級氛圍。
2.有利于良好校風的積淀與傳承。校風是在班集體的共同堆砌下形成的,作為班集體這個基本單位的核心,班級學生干部能夠引導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以實際行動積極影響全體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強大的凝聚力,樹立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風貌,從而形成內涵豐富、積極向上的校風并不斷積淀、繼承。
二、民辦高職院校班級學生干部隊伍存在的問題
(一)職位權責認識不足,責任感意識弱化
很多班級學生干部自身對職位權責的理解還停留在過去的經驗上,認識不足造成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針對性不強等,導致出現(xiàn)“工作不會做,工作不到位”的情況。另外,當前大學生責任意識弱化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被認為積極上進的班級學生干部也普遍存在此類情況。責任意識弱化[2],對自我要求不高,對學習、工作敷衍了事,容易產生懈怠感,導致自身沒有成長甚至出現(xiàn)倒退,并且進一步加深了對班級建設的不良影響。
(二)綜合能力不強
班級學生干部不會“聽”、“說”、“讀”、“寫”、“行”,且成為普遍現(xiàn)象。不會聽,聽不出學生的意見與需求,班級建設的需求,自身改進的需求;不會說,同樣的通知、文件造成傳達失誤,與學生不能準確交流,導致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學生與學生干部產生分歧,學生對學校產生不滿等;不會讀,理解文件的主旨、期盼不到位,容易產生抵觸或消極情緒,進一步漫延到整個班級學生當中,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會寫,常接觸的計劃、策劃、總結等,連基本的行文規(guī)范也一無所知;不會行,呈現(xiàn)實踐能力薄弱,團隊協(xié)作能力缺乏的情況,導致工作變成“個人戰(zhàn)斗”,不僅“打不贏”,而且容易讓自身“受傷”,讓班級“受傷”。民辦高職院校的班級學生干部普遍不注重理論學習,沒有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總結相結合,無法進一步提升綜合能力。
(三)自信心不足
班級學生干部自信心不足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對學校缺乏信心。民辦高職院校屬于二專層次,生源質量不高,比不上公辦院校。第二是對自身缺乏信心。高考的失利或是對自身學習能力的懷疑,認為在學風不濃、進取意識薄弱、自律較差的環(huán)境中更難以實現(xiàn)進步、會被逐漸同化或者得不到認可等。
三、通過優(yōu)化選拔機制、培養(yǎng)模式,解決存在問題
民辦高職院校班級學生干部選拔機制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職位,明確權責
在進行班級學生干部選拔之前,清晰準確地公示班級學生干部的職位及權責,重點明確班級學生干部的權責、功能及重要性,激發(fā)更多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個人對班級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負有重要責任。
(二)制定靈活的選拔機制
1.針對新生的選拔機制。新生的特點包括由不適應新環(huán)境而產生的孤獨與無助、強烈的表現(xiàn)意識與成就意識[3]。在新生入學階段,結合入學時間短、相互了解少、選拔籌備時間緊等實際情況,實行專門針對新生的班級學生干部選拔機制,利用軍訓及入學教育做好宣傳、觀察、引導三大工作。(1)宣傳工作。在軍訓初期公示班級干部職位權責,做好宣傳工作,使全體新生對其有全面準確的認識。(2)觀察工作。在軍訓期間伴隨一系列班級工作事務的開展,充分調動新生積極性,落實工作任務分配,做好觀察記錄。(3)引導工作。通過工作的開展,結合觀察情況、工作反饋,引導班級學生對良好的行為予以肯定,對欠妥的做法提出批評改正,有利于發(fā)掘新生的積極性,在班級營造“班級事務人人有責”的氛圍,進一步減少可能挫傷學生競選積極性的影響因素。通過以上三個步驟進行新生班級學生干部選拔,保證更大程度地消除不良影響,掌握新生信息,激發(fā)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選出優(yōu)秀的班級學生干部。
2.深入的選拔機制。隨著學期的深入,班級學生干部選拔在消除新生階段的問題之外擁有更多的考量因素,可以分為可量化指標與群體反饋性指標??闪炕笜税▽W習成績、工作經歷、獎罰情況等,有據(jù)可查、有據(jù)可依地得出客觀考量指標,通過可考量指標得出學生在學習及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績,一定程度地反映學生學習能力的優(yōu)劣。群體反饋性指標包括道德品行、工作能力、人際關系、生活習慣、責任感等,雖不能呈現(xiàn)直觀數(shù)據(jù),但群體反饋性指標是經過時間積累、群眾積累的考量指標,是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體現(xiàn)學生的道德品質的高低。通過可量化指標與不可量化的群體反饋性指標的綜合評價,使得班級學生干部的實踐能力、道德素養(yǎng)等都得到進一步的考驗,從而選出更優(yōu)秀的班級學生干部。
(三)建立常態(tài)化的培養(yǎng)機制
1.加強班級學生干部的道德品質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進一步指引學生干部妥善地處理突發(fā)情況,引導事情良性發(fā)展,同時樹立起班級學生干部隊伍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形象。
2.深入理解職務權責,加強工作協(xié)助意識的培養(yǎng)。深入理解職務權責,明確指引日常工作的開展,使班級各項工作能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保證班級建設穩(wěn)步推進;加強工作協(xié)助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理解團隊協(xié)助的重要性及必然性,理解不同職務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在同一個任務當中讀出不同的工作角色、職責以及相同的工作目標。
3.進行“模擬”操練,要求完成設定任務。拋棄“一言堂”形式的培訓會、“只有屏幕在運轉”的虛擬學習會等缺乏交流、主動思考,沒有沉淀、營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式,將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形式轉化為“在設計的工作中實踐,在實際的體驗中收獲”,將以往“點線培訓”的培養(yǎng)轉化為“工作滲透”的培養(yǎng)。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以工作代替培養(yǎng),而是把培養(yǎng)引入工作,把理念引入實踐中去,提升學生干部的領悟能力,通過實踐將理念轉化為自身收獲,達到培養(yǎng)的目標。
4.班級學生干部管理者的角色教育。(1)示范者。良好的言傳身教,讓班級學生干部在管理者的實踐中學習技巧,體會工作嚴謹?shù)膽B(tài)度,拉近彼此的距離。(2)批評與贊揚者。不吝批評,運用適合個體的不同方式進行批評,使批評產生積極作用,避免反效果。班級建設離不開班級學生干部隊伍的辛勤付出,他們發(fā)揮了才能,收獲了進步,贊揚他們的努力與進步的同時,使他們保持前進的態(tài)勢以及謙虛的態(tài)度。(3)支持者與護航者。讓班級學生干部在工作中更大程度地發(fā)揮自主能動性,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給出建議或者意見,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讓他們思考完成的方法,給他們提供最大的信心與熱情,使他們在困難時期經受住考驗,成功之時避免掉入自我膨脹的圈套,進一步增強他們對工作深入認識的能力,與學生工作管理者建立更好的合作關系。
(四)建立考核、監(jiān)督、競爭機制
考核是為了更好地檢驗自身工作存在的優(yōu)缺點。獎,要讓班級學生干部及學生清楚認識到為班級建設而努力是有收獲的,尤其是內在的提升;懲,要讓班級學生干部和學生清楚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工作不到位會給班級和個人帶來損害,告誡其改善自身存在的問題。接受監(jiān)督,將自律和他律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防止由于自身的隨意性而導致問題的出現(xiàn),讓自身能夠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執(zhí)行競爭機制,消除因工作慣性而導致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意識的缺失,使班級學生干部在競爭意識中盡可能發(fā)揮潛能,在壓力中督促自身保持頭腦清醒、保持前進態(tài)勢,明白不進則退,才能夠繼續(xù)在其位謀其政,才能夠有所進步。
四、結語
通過完善班級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yǎng)方式,打造一支心理素質強、道德品質好的班級學生干部隊伍,促進班級學生干部個人以及集體的共同進步,使民辦高職院校班級學生干部隊伍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為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質量實現(xiàn)重大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君.高職院校生源質量與就業(yè)質量評價因素的構建[G].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2012.
[2]鄧澤全.和諧社會視域下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研究[G].廣西大學,2013.
[3]傅翔.高職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