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紅
摘 要:數學的存在與發(fā)展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數學的學習就離不開實際問題。在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背景引出新的數學概念,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而不是抽象的、枯燥的,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生活問題;學習興趣;數學價值
數學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的存在與發(fā)展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边@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它揭示了數學在人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愛上數學、會用數學。
一、設計生活問題——引起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促進學生的學習,首先要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高中數學的許多學習內容是抽象的、枯燥無味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趣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例如,在教學“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時,我聲情并茂地給大家講道:“傳說印度國王為了獎賞國際象棋的發(fā)明者,將他召到王宮,并讓他盡管提條件,這個發(fā)明者說,請國王在國際象棋棋盤的第1個格子里放上1粒麥子,在第2個格子里放上2粒麥子,在第3個格子里放上4粒麥子,在第4個格子里放上8粒麥子,以此類推,直到最后一個格子。國王聽后,哈哈大笑,說他的條件太少了,便吩咐人去辦,可經辦人一算,嚇了一跳,發(fā)現全印度的麥子給了他還遠遠不夠。這到底需要多少麥子呢?同學們肯定想知道答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學習?!边@樣引入新課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設計探究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占主體地位。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加強烈。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一些探究問題引發(fā)學生去思考,在探究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數學,體驗數學的意義與作用,感受學習數學的必要性。例如在“對數與對數的運算”教學中我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探究:“截止到1999年底,我國人口約13億,如果能將人口年平均增長率控制在1%,那么經過x年后,我國人口數為y億,其中y=13×1.01x。我們能從這個關系式中算出任意一個年頭x的人口總數。但是,如果問哪一年的人口數可達到18億,20億,30億……該如何解決呢?”學生會積極思考這個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探究。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已知y去求x,比如已知y=18,則有13×1.01x=18,從而得到1.01x=18/13,在指數式中已知底數和冪值求指數,應用以前所學的指數知識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這就產生了認知沖突,學生肯定想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候教師說道:“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學習新的運算——對數?!币陨钪行枰鉀Q的問題為依托引出新知識,自然而然的過渡,學生不但不會覺得新知識來得突然,難以接受;還會感受到探究帶來的快樂,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作用。
三、設計應用問題——體會數學價值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一些應用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體驗到數學的力量與價值。同時也能起到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作用。例如,學習“等比數列”后,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應用問題:如果能將一張厚度為0.05 mm的報紙對折,再對折,再對折……對折50次后,報紙的厚度是多少?你相信這時報紙的厚度超過了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了嗎?(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108 m) 學生用等比數列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后,不僅會對這個問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更會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強大力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要做個教學上的有心人,多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例如:必修一學習“指數函數”后,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際問題:假設你有一筆資金用于投資,現有三種投資方案供你選擇,這三種方案的回報如下:方案一:每天回報40元;方案二:第一天回報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報10元;方案三:第一天回報0.4元,以后每天的回報比前一天翻一番。學生用函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后,會產生一種愉悅感和成就感,這樣既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背景引出新的數學概念;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經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閆禎.有效學習指導[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05.
[2]李芳.融生活于數學課堂教學中[J].寧夏教育,2012(03).
[3]楊永玉.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體驗數學魅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0(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