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震局唐山中心臺 趙建明
砌體結構抗震加固技術
Techniques of seismic resistance reinforcement by using brickwork structure
河北省地震局唐山中心臺 趙建明
地震作為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現(xiàn)象,給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尤其是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發(fā)生了許多較大地震,給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因此,加強房屋的抗震性能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對于既有的未考慮抗震設防或抗震設防級別較低的建筑物,則有必要進行抗震加固。砌體結構作為一種抗拉和抗剪強度較低的結構形式,目前在我國大量存在著,因其本身的抗震性能較差,破壞形式多呈脆性,在歷次地震中破壞最為嚴重,且破壞程度最大。因此探究如何提高既有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如何對既有砌體結構進行加固已成為一項艱巨的課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對砌體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壞特征進行研究,找出砌體結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的進行加固與改造,這是抗震加固設計方案的基礎。砌體結構的破壞特征可以分成兩類:一是磚砌墻體的抗剪強度不足,在震害發(fā)生時,砌筑墻體發(fā)生整體的水平移動,各構件之間也存在較大的相對位移,由于墻體抗剪強度較低,導致檐口和支撐檁條的山墻處出現(xiàn)水平裂縫或斜裂縫,并伴有墻體的滑移或錯位,導致房屋破壞。二是豎向支撐構件強度不足,包括墻體、獨立的磚柱、扶壁柱等構件,在震害發(fā)生時,由于應力集中,在門窗洞口的角端會產生斜裂縫;在縱墻交接處,由于馬牙砌筑交接面連接性能較差,會出現(xiàn)縱向的裂縫;在屋架下的支撐墻上,由于應力集中,會出現(xiàn)八字形或豎向的裂縫。局部支撐強度的不足,使墻體沿屋蓋或樓蓋的支撐處產生斜裂縫,導致墻體的抗剪能力進一步下降,因此震害發(fā)生時往往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
針對砌體結構整體性差、脆性破壞較嚴重的特點,對未進行抗震設防的建筑進行加固的主要內容是加強房屋的整體性,提高構件的承載能力,以增強結構的抗震能力,滿足“大震不倒”的設防要求。目前,我國常用的砌體結構加固技術包括以下幾方面:
增設圈梁和構造柱
在砌體結構破壞中,房屋的整體性不滿足要求,是導致結構大面積破壞的主要原因,而構造柱的設置,可以起到分割墻體的作用,提高墻體的抗剪能力和抗變形能力;圈梁的設置可以增加結構的約束作用,提高整體性。增設圈梁和構造柱的加固方式,雖然在墻體的抗剪強度方面提高不明顯,但是能夠有效的推遲墻體裂縫的出現(xiàn),降低砌體結構在地震發(fā)生時的破壞程度,增強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防止發(fā)生倒塌性破壞。
墻體抗震加固
砌體結構的另一個主要加固內容就是提高構件的承載能力,砌體結構墻體加固方法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1)高強鋼絲網片抹壓聚合物砂漿加固法:加固前需要首先去除墻面原有的抹灰,清除浮灰,沿著垂直裂縫方向鋪設高強鋼絲網片,之后按照標準抹涂聚合物砂漿。該方法多適用于開裂不嚴重的門窗洞口上方。
(2)壓力灌漿配合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法:加固前首先去除破損墻體的抹灰,采用壓力灌漿設備,將裂縫修補專用膠或高強膨脹灌漿料注入到裂縫中,待膠體固化后,在墻
體外表面綁扎鋼筋網,鋼筋直徑為4mm~6mm,并與墻體連接,以提高墻體的抗剪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此方法多適用于裂縫較多但是裂縫寬度較小的墻體,如圖1所示,為某砌體結構房屋墻體加固。
(3)鋼筋混凝土面層加固法:此加固方法與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法類似,可以單面或雙面加固,此方法適用于墻體開裂較嚴重,裂縫寬度一般在1mm以上,砂漿等級在M2.5以上。鋼筋網應與原結構進行可靠連接,豎向鋼筋應與樓板相連,沿豎向貫穿所有加固樓層。
(4)粘鋼加固法:指在砌筑墻體或磚柱的外側,以鋼板或型鋼包圍,以建筑結構膠進行粘結,同時在橫向采用連接綴板進行連接的加固方法,如圖2所示,為某商場采用粘鋼加固技術對底層柱進行加固。粘鋼加固法按照連接方式的不同,分為干式和濕式兩種,干式是直接用角鋼加固構件的四周,無需保證結合面的有效連接;濕式是指采用水泥砂漿或建筑結構膠連接鋼板和加固構件,需保證連接的可靠性。試驗表明:采用鋼板粘貼于墻體表面,可以起到鋼筋混凝土圈梁的作用,而豎向粘貼的角鋼,可以起到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作用。采用粘鋼法加固的砌體結構,抗剪承載力明顯提高,砌體結構的整體性能有效提高。該方法適用于砌體截面尺寸受限,而又需要大幅度提高構件承載力的情況。
(5)碳纖維布加固法:碳纖維布修復技術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美國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興起,作為一種新型砌體結構加固技術,該技術克服了粘鋼加固技術粘結膠和鋼板接觸面容易銹蝕的缺點,能夠保證加固墻體的耐久性。碳纖維加固技術以其優(yōu)越的材料性能,良好的耐久性等優(yōu)點,在土木工程加固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圖3所示,為采用碳纖維布加固的梁和樓板。碳纖維布加固技術適用面廣,施工方便,但是在加固工程中需要注意,墻體四角端處的錨固問題,以及碳纖維布與加固墻體之間的有效連接問題。
圖1 砌體結構房屋墻體加固
圖2 粘鋼加固技術
圖3 碳纖維布加固梁和樓板
新型加固技術
加強建筑物抗震性能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提高建筑物的整體性和承載力,以抵抗地震能量。另一方面是通過隔震或消能裝置,降低地震能量的輸入,以減輕建筑物的破壞程度。目前,新型的隔震和消能減震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該技術是指在上部結構和基礎之間設置某種隔震消能裝置,以減小地震能量的傳輸,從而減小上部結構振動。該技術主要適用于體型規(guī)則的低層和多層建筑,因此適用于砌體結構加固。目前在美國和新西蘭均有此技術加固砌體結構的工程實例。
地震給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尤其是建筑物的破壞與倒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因此對不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砌體結構房屋進行抗震加固,是減輕地震災害的有效措施。對既有砌體結構的加固無論是采用傳統(tǒng)的加固方法還是新型的隔震消能技術,都能夠有效的提高房屋整體性能,降低砌體房屋的破壞程度。因此要做好既有砌體結構房屋的抗震加固工作,必須加快對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fā),從而保護震時人民群眾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