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麗
學校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彰顯學校特色、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平臺。結合學校地域特點和多年辦學實踐,經(jīng)過深入思考、研究,學校把“行地·登高”作為辦學理念。
“登高”指不斷攀登、不斷超越的追索精神;“行地”指將言行落到實處,踏踏實實做事?!靶械亍さ歉摺本哂卸嘀貎?nèi)涵。對學生而言,既要有踏實的品行,又要有高遠的目標和堅韌的意志。對教師而言,既要勤勤懇懇地完成日常教學工作,又要敢于追求。對學校而言,既要扎實地推進教育教學,又要尋求突破,追求卓越。學校以環(huán)境、課程、活動為載體,以“行地·登高”為主題,激活校園文化活動,讓師生感受美的氛圍、接受美的熏陶、引導美的行為、得到美的升華。
環(huán)境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從辦學理念出發(fā),打造具有統(tǒng)一主題、內(nèi)容豐富、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使學校面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校園內(nèi)的綠植和鮮花陶冶了師生的心境;以“行地·登高”為主題的雕塑和火箭造型的大門鼓舞著師生們的斗志;主席臺大屏幕和文化墻的宣傳主題承載著學生們的理想……
學校所提倡的辦學理念,只有落實到課程層面,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因此,學校緊緊圍繞“行地·登高”的辦學理念,讓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課程建設,整體推進三級課程,走“國家課程校本化”和“校本課程特色化”兩條途徑,構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課程體系。三級課程嵌套實施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依據(jù)學校核心理念,開發(fā)德育課程,從道德、行為等方面抓養(yǎng)成教育。從“三個領域”“十二個版塊”入手,圍繞板塊設計德育課程,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富有感染力的活動課堂,陶冶情操,錘煉品格。
2.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整合,開展地方及校本拓展性課程。同時,學校將校園文化、主題活動、實踐活動、特殊教育行動等隱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列入校本課程,關注每一層次學生的發(fā)展。
學校校本拓展性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的設置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fā),分為觀念引領和動手創(chuàng)意。學校利用周二、周三、周四下午,采用課內(nèi)課外結合、群體個體結合、學校集體組織和學生興趣結合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每周二是全校體育活動時間,全校學生在操場做健身操。周三是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一是請國學講堂的教師給孩子們講國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開展的課程,一年級紙工,二年級剪紙,三年級繩珠,四年級朗誦,五年級軟陶,六年級京劇臉譜。這兩部分內(nèi)容隔周交替進行。周四的課外活動內(nèi)容是學生根據(jù)興趣自選的課程,共開設了科技、藝術、體育等36個項目,全校學生人人參與。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3.學校力求將校本課程特色化,重點打造兩支特色學生社團——銀燕少年管樂社團和銀燕少年機器人社團。通過社團活動,學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通過參加各類競賽,學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4.利用集群優(yōu)勢,整合音樂課。學校隸屬于東高地教育集群,在參與集群共同打造航天科技特色的同時,將京劇校本課程嵌入國家課程之中,豐富了音樂形式,并且讓音樂知識得到了延伸和輻射,幫助學生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并產(chǎn)生認同感和自豪感。
5.利用實踐活動、主題活動靈活、感染力強的特點,把活動變成分年級、有目的、有系統(tǒng)、有評價的隱性課程。讓學校各種大型主題活動和實踐活動也成為體現(xiàn)學校辦學思想和實施校本課程的陣地。
6.針對特殊兒童,學校積極參加區(qū)級特教春暉行活動。從教師工作坊入手,面向家長和學生開設了相應的特殊關懷課程培訓。這項面對特教兒童的行動計劃,配合學校的心理咨詢室,被吸納到學校校本課程當中。
校園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內(nèi)涵。學校將汲取航天文化的精髓,感悟“行地·登高”的教育理念,提升“行地自邇,登高致遠”的精神,為學校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編輯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