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孫獻濤 供圖_ 孫獻濤 設(shè)計_胡婷
想讓“種族歧視”靠邊,先將“語言能力”過關(guān)—專訪麻省大學羅威爾校區(qū)計算機系主任王杰
記者_孫獻濤 供圖_ 孫獻濤 設(shè)計_胡婷
采訪麻省大學羅威爾校區(qū)計算機系主任王杰(Jie?Wang),是麻省大學總校中國研究院原院長郭允奎的極力推薦——“他比我更?!?。郭允奎曾任麻省大學總校校長中國事務(wù)高級顧問、麻大首任孔子學院院長,剛剛作為波士頓大區(qū)的僑領(lǐng)、拿著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簽發(fā)的請柬,前往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晉見習近平主席,領(lǐng)回來一盒“釣魚臺”月餅。郭允奎推薦的“更?!钡耐踅?,當了九年系主任,招了八名來自大陸的華人教授,占全系教授的40%,這個比例,在全美所有研究型大學的院系中,絕無僅有,排名第一。
郭允奎對此大加贊賞,毫不掩飾:像王杰這樣敢于跟美國主流面對面競爭并且大獲全勝的華人學者太少了,他在系里說了算,可以任意支配各種資源。什么叫政治?這就是政治。這一方面歸功于他卓越才華的學術(shù)成就,另一方面還得歸功于他極其過硬的、有正宗美國味道的英語語言能?力。
1961年出生的王杰原名王潔,父母均為華南師范大學的教師,1977年恢復高考第一年考入中山大學數(shù)力系計算數(shù)學專業(yè),碩士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5年,因為一篇關(guān)于計算機復雜性理論的論文,被美國圖靈獎獲得者、康奈爾大學教授Juris?Hartmanis激賞。很快,中國青年報前來采訪報道、各大報章轉(zhuǎn)載其優(yōu)秀事跡,接著省政府要推薦王潔為三八紅旗手。1986年,25歲的王潔赴美國波士頓大學深造,再后來,留美,入籍,更名為王杰,以免再被誤認為女士。
華人成為系主任或?qū)W院院長空間非常大,但需要華人教授們更加強勢一 點。
《留學》:華人教授在美國高校中的比例是多 少?
王杰:這個我沒有大數(shù)據(jù)支持,只有小數(shù)據(jù)舉例:2001年我到麻大羅威爾校區(qū)的時候,華人教授只有三名,現(xiàn)在已經(jīng)接近四十名?了。
《留學》:像你這樣當上系主任的華人教授多 嗎?
王杰:美國三百多所研究型大學里,應(yīng)該都能找到華人系主任或?qū)W院院長,但不會很多。再擴大一點范圍,全美國兩千所大學都算上,所有計算機系主任里頭,不會超過二十個華?人。
麻省大學羅威爾校區(qū)計算機系主任王杰(右)與《留學》雜志社社長孫獻濤與在計算機系大樓前合影。
《留學》:會有更多華人成為系主任或?qū)W院院長 嗎?
王杰:空間非常大,但需要華人教授們更加強勢一點。在這個白人為主的社會里,你不能怕。特別是當上之后,更不能怕。
《留學》:先說說你是怎么當上的吧。
王杰:想當系主任,最重要的是你要對整個學科的前景、整個系的發(fā)展方向有遠見。我是2006年通過票選選上的。再往遠了說,2001年我就是全校區(qū)最年輕的正教授了。白人社會里這一點比較好:對于所謂的明星教授,他們的態(tài)度還是很開放、很認可的。
《留學》:所以說出名要趁早,做學問當教授也不例外。當時你的哪些遠見,為你贏得了系主任的票選?
王杰:當時系里的資源很有限,我提出來要抓兩頭:一個是本科教育,一個是博士教育,應(yīng)該把有限的資源放在這兩頭上,而不應(yīng)該放在碩士生的培養(yǎng)上。本科教育可以為系里爭取更多的州政府財政撥款,博士教育可以為系里申請到更多的科研基金。我本人對政治不感興趣,但如果政治就是分配資源的話,我這些政見還是切中了要害的。
《留學》:現(xiàn)在問題得到解決了嗎?
王杰:基本上解決了。我上任之后,重新平衡,沒有研究課題的教授增加教學量,有研究課題的教授減少教學量,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研究,這樣科研基金就增多了。目前每年能用的科研基金接近四百萬美元,是全校區(qū)里最多的系之一;博士生也多了,現(xiàn)有九十多名,是最多的系,沒有之一。另外還有六百名本科生,是2001年我剛來時的三倍;還有二百五十名碩士生。
《留學》:好像也有點擴招和大躍進的感覺。這么多學生,你的教授有多少,夠用嗎?
王杰:你問到了點子上,這是我的痛點。發(fā)展確實有點快,教師空缺比較大?,F(xiàn)在全系有終身教授及終身軌道教授十七名,講師三名,離滿額三十名還缺三分之一??杖钡脑蛴袃蓚€:一個是州政府撥款不到位,另一個就是校方不希望直接招聘那些剛剛畢業(yè)的博士生,我們的教務(wù)長就是這個觀點,這讓我有兩三年都沒招到一個教授。
《留學》:所有新招的教授都由你來拍板 嗎?王杰:差不多是我說了算吧。
《留學》:這正是你招了這么多華人教授的原因 吧。
王杰:不能這么認為。華人學者能在我這兒謀得教職,還是憑他們自己的實力,他們研究的能力、拿基金的能力、發(fā)表論文的能力、帶博士生的能力,這些要都很厲害。這就是主流,對此白人和校方也沒有話好說,事實擺在那兒。假設(shè)白人學者,甚至是黑人學者,如果有華人學者的這種能力,他一定會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可能會被波大、甚至被MIT錄用。之所以會有這么多華人教授,主要是因為巧了,碰巧他們都是華人而已。
華人學者主要還是吃虧在語言上。但對于學生來說,專業(yè)能力更重要。
《留學》:這是否可以理解為:正因為是華人身份,許多學者雖然很優(yōu)秀,但在別處總是會受到限制;只是到了你這里,華人學者才有了平等參與競爭的機 會?
王杰:華人學者主要還是吃虧在語言上。每次系里招華人教授,白人教授提出異議最多的,還是語言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專業(yè)能力更重要,學生是愿意犧牲一些語言上的方便性,去學到更多的真東西和好東西的。所以作為系主任,在語言水平和專業(yè)水平上,我更傾向于后者,出現(xiàn)分歧的時候,因為我本人的學術(shù)地位,白人教授們也不敢向我挑戰(zhàn),我做了決定之后,他們也不會再說什么。所以這個事還是得自身強勢一些,如果我本身是一個比較弱的系主任,也不敢做出這個決定。
學校層面上,對于我招這么多華人教授也有一些微言,也跟我說過,下次不能再招中國人了。一般都是我先答應(yīng)下來,但是該招還是照招。
《留學》:看來要想讓傳說中的種族歧視靠邊,先得讓現(xiàn)實中的語言能力過關(guān)。最后一個問題:你是怎么搞定語言的?
王杰:口語方面可能需要點天賦,我的模仿能力比較強。寫作方面就得下點功夫了,我記得當時有一本指導寫作的小書,叫《Style》,我反反復復讀過七八遍,每次都有新收獲。掌握“好英語”,得下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