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CTA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趙紅英王文浩王海濱王鵬升張惠芳楊國濤
河北滄州市中心醫(yī)院干部病房科滄州061001
【摘要】目的探討頭頸部CTA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均經(jīng)臨床資料及數(shù)字減影動脈血管造影(DSA)確診。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均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CTA)及頸部血管彩色超聲檢查,明確患者頸動脈狹窄情況。結果由CTA檢出腦梗死82例,正確檢出率82%,病變血管共200處,主要分布在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椎基底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及大腦后動脈,而頸部血管彩色超聲檢出74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頭頸部CTA對腦梗死患者檢出效果較好,且使用安全,費用低廉,對不符合動脈造影適應證的患者尤為適用。
【關鍵詞】CTA;腦梗死;DSA
【中圖分類號】R743.33
頸動脈狹窄是引起腦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約70%的腦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頸動脈狹窄病變[1-2]。故早期發(fā)現(xiàn)頸動脈狹窄對防治腦梗死發(fā)生及降低致殘、致死率具有較大價值。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CTA)具有無創(chuàng)、分辨率高及處理能力強等優(yōu)勢,對頭頸部病變診斷意義很大。本文對頭頸部CTA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3-08—2014-08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男60例,女40例;平均(62.3±7.4)歲;其中自高血壓史38例,糖尿病史34例,冠心病史28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及數(shù)字減影動脈血管造影(DSA)檢查確診。
1.2方法所有患者臨床診斷均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CTA)及頸部血管彩色超聲檢查,明確頸動脈狹窄情況。(1)頭頸部CTA檢查:采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16排螺旋CT掃描儀行頭顱CT平掃,排除腦出血后再予頭頸部CTA檢查,參數(shù)設定:層厚1 mm,螺距0.688,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20 mA,造影劑為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320 mg/mL,總量約100 mL,注射速率4 mL/s),囑患者仰臥位,平靜呼吸且避免吞咽,掃描范圍為頭頸部,掃描結束后進行冠狀位、斜位及矢狀位圖像重建,用AVA軟件對頸動脈狹窄程度進行分析。(2)超聲檢查:采用日本阿洛卡公司生產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設定頻率5~10 MHz,將患者頸部暴露后分別檢查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部位,觀察其斑塊有無、位置及性質并計算狹窄情況。
1.3觀察指標記錄并觀察CTA對腦梗死的正確診斷率及血管病變分布情況,比較CTA與頸部血管彩色超聲對頸動脈狹窄的檢出率。采用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切除實驗(NASCET)分級法對頸動脈狹窄進行分級:輕度狹窄≤29%,中度狹窄30%~69%,重度狹窄70%~99%,閉塞100%,觀察頸動脈斑塊有無鈣化點及穩(wěn)定性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由CTA檢出腦梗死患者82例,正確檢出率82%(82/100),病變血管共198處,主要分布在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椎基底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及大腦后動脈。見表1。頸部血管彩色超聲檢出74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頭頸部CTA檢查血管病變分布情況
表2 CTA與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 n(%)]
注:χ2=13.52,P<0.001
3討論
腦梗死病因復雜,其發(fā)病與高血糖、高血壓等疾病有較高相關度,病理學研究認為其可能與細胞內鈣離子內流、自由基釋放及能量過度消耗等有關,且血流動力學改變是腦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3]。研究表明,頸動脈病變是造成TIA、腦梗死的重要原因,由頸動脈狹窄處斑塊脫落或血小板聚集而造成的缺血性腦卒中,是威脅腦血管疾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所以對頸動脈狹窄作出及時準確的診斷顯得非常重要[4]。在腦梗死診斷中主要的影像學檢查項目包括頸部動靜脈血管超聲、DSA及CTA等,可對顱內血管及頸動脈狹窄的范圍及程度、斑塊的位置及性質等作出具有價值的診斷。尤其CTA通過血管重建技術,不僅可清晰顯示血管各斷面圖像,更能對斑塊性質作出判斷并測量病變厚度及范圍,為臨床診療提供有意義的影像學指標[5]。
本研究顯示,相比金標準DSA,CTA對腦梗死檢出率較高,同既往研究結果類似[6],但仍未達到100%檢出率,主要原因在于本檢查不可避免存在誤差,一方面CTA檢查依靠造影劑的血流進行圖像采集,若患者頸動脈狹窄程度非常高,則檢查中收集的數(shù)據(jù)會流失,重建圖像時顯示的血流亦會變得更小,會造成假陽性率的增高;另一方面,在后期圖像處理過程中,對骨、靜脈等信息做選擇性處理后,有效信息扭曲或流失會造成假陰性率的增高,故需要今后進行技術改進,最大可能提高疾病檢出率。對于可以明確的頭頸部動靜脈血管病變,相比頸部血管彩色超聲,CTA檢出率明顯較高,同既往研究結果一致[7],考慮主要在于CTA可從多角度、多方向對頸動脈顯示,通過結合橫斷面原始圖像對血管狹窄程度及范圍進行評估,故準確度更高,尤其該檢查結果通過技術處理,可獲得視覺效果更好的三維重建圖像,更清晰辨別動脈管腔及動脈壁的鈣化狀況[8]。
綜上所述,頭頸部CTA對腦梗死檢出效果較好,且使用安全,費用低廉,對不符合動脈造影適應證的患者尤為適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李艷杰.頭頸部CTA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18):23-24.
[2]張雅紅,何永芳,王果兵,等.頭頸部CTA判斷大腦中動脈區(qū)腦梗死患者供血動脈狹窄的價值[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3,23(11):1 176-1 178.
[3]趙紅英,楊國濤.高血壓性老年無癥狀腦梗死患者頭頸部CTA結果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6):679-681.
[4]房銘輝,曹樹臣,房迎輝,等.64排螺旋CTA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合并重癥抑郁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4):816-817.
[5]孫靜華,劉海霞,耿旭,等.頭頸動脈狹窄聯(lián)合ABCD2評分對TIA后腦梗死的預測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2,23(7):492-494.
[6]張曉潔,于薇,畢濤,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出血多層CT血管成像研究[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4(1):16-20.
[7]史壯宏,信宏,孫啟東,等.64層螺旋CTA與DSA在顱內外動脈狹窄中的應用[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30(4):362-364.
[8]呂翠蘭,袁軍,朱潤秀,等.ABCD2評分法結合CTA預測TIA患者近期卒中風險的臨床研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30(1):37-40.
(收稿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