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SCR 蜂窩狀脫硝催化劑磨損數(shù)值模擬研究

2015-12-24 03:30徐秀林吳衛(wèi)紅柳東海鄭成航施正倫高翔
應(yīng)用化工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磨損率孔壁孔道

徐秀林,吳衛(wèi)紅,柳東海,鄭成航,施正倫,高翔

(浙江大學(xué) 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杭州 310027)

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煙氣脫硝工藝作為目前脫硝的主流技術(shù),市場占有率約為95%[1],其中催化劑是SCR 脫硝技術(shù)的核心,但是受到工藝布置位置和煤質(zhì)的影響,容易造成催化劑的過度磨損,嚴(yán)重時引起催化劑坍塌,造成SCR 脫硝活性下降,使用壽命縮短。因此,研究蜂窩狀SCR 脫硝催化劑的磨損問題,對延長催化劑的使用壽命,減少環(huán)境問題具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

隨著計算流體力學(xué)的發(fā)展,數(shù)值模擬研究成為材料磨損研究的有用工具,國內(nèi)外許多學(xué)者對氣固兩相流中顆粒與壁面的碰撞和磨損問題進行了研究[2-6]。何文深等[7-9]通過實驗的方法對催化劑的磨損行為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不能完全反應(yīng)催化劑磨損情況。因此,數(shù)值模擬方法作為催化劑磨損研究的一種重要工具,對揭示催化劑的磨損特性、磨損規(guī)律、磨損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采用Ansys Workbench 軟件,將數(shù)值模擬方法應(yīng)用到催化劑磨損分析上。筆者前期已對煙氣流速、粉塵濃度、粉塵粒徑等因素進行了研究,本文將重點圍繞催化劑孔徑大小、多層布置方式、催化劑孔道堵塞等實際問題展開討論,揭示催化劑磨損規(guī)律,為工程實踐提供指導(dǎo)性作用。

1 數(shù)值模擬方法

1.1 計算區(qū)域

采用3 ×3 孔道催化劑作為模擬對象,催化劑長度方向取值為200 mm,同時為了分析催化劑端部和尾部的磨損情況,在模型前部各增加10 mm,圖1 分別是不同孔徑、不同布置間距和孔道堵塞研究模型。

圖1 催化劑幾何模型Fig.1 Geometry model catalyst

1.2 氣體運動模型

流場采用SIMPLE 法求解雷諾平均法NS 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標(biāo)準(zhǔn)k-ε 模型,壁面函數(shù)采用標(biāo)準(zhǔn)壁面函數(shù),整個流場區(qū)域的無量綱不可壓縮流體控制方程為:

式中,ρ 為流體密度,ui、uj為流體速度,xi、xj是流場長度,p 為壓力,μ 為流體粘度,δij為應(yīng)力系數(shù),ρ為未知雷諾應(yīng)力分量;其中i,j=1,2,3。

1.3 顆粒運動模型

本文中粉塵顆粒作為稀疏相來考慮,采用拉格朗日軌道模型計算顆粒的運動軌跡,并考慮了顆粒與流體之間的雙向耦合。由于粉塵是稀疏相,本文忽略了顆粒之間的相互碰撞以及顆粒自身的旋轉(zhuǎn)。顆粒的運動方程為:

其中,up顆粒的運動速度,u 流體的運動速度,CD曳引系數(shù),ρ 流體密度,ρp顆粒密度,dp顆粒直徑,g 重力加速度,F(xiàn) 顆粒單位質(zhì)量受到的其他外力。

本文中顆粒與壁面的碰撞模型和FAN 等[2]研究中一致,顆粒與催化劑壁面碰撞時的法向和切向恢復(fù)系數(shù)如下:

式中,Vn1、Vn2和Vt1、Vt2分別為碰撞前后法向和切向的速度,β1為顆粒與催化劑壁面碰撞時顆粒入射角度。

1.4 磨損模型

催化劑端面和孔道壁面受煙氣中粉顆粒的撞擊、沖刷,造成表面材料流失,磨損機理分別屬于高角度和低角度沖蝕,本文結(jié)合Finnie I[10]的微切屑理論和Levy A[11]的薄片剝落磨損理論,分析催化劑磨損,其中催化劑磨損率定義為:

式中,Re為磨損率,Nparticle為顆粒數(shù),為顆粒的質(zhì)量流率,C(dp)為顆粒直徑的函數(shù),f(a)為入射角的函數(shù),b(vp)為與顆粒碰撞速度相關(guān)的函數(shù),Aface壁面計算單元面積。

其中函數(shù)C(dp)、f(a)、b(vp),根據(jù)文獻[12-16]分別選取為:

f( )a = X cos2αsin(wα)+Y sin2α,X 取0,Y 為常數(shù);

b(vp)= n,n 為常數(shù)。

2 結(jié)果與討論

2.1 不同孔徑對催化劑磨損的影響

圖2 和圖3 是不同孔徑下催化劑端面、孔壁磨損率的趨勢圖和孔壁磨損的對比圖。

由圖2 可知,催化劑孔徑大小對催化劑端面磨損率影響不大,孔徑從5 ~13 mm,催化劑磨損率基本維持在3.54 ×10-4~3.69 ×10-4kg/(m2·s);催化劑孔徑大小對催化劑孔壁磨損率影響較大,磨損率隨孔徑的增大而減小,孔徑為5 mm 時的磨損率最大Re= 4.46 ×10-6kg/(m2·s),當(dāng)孔徑增大到13 mm 時,磨損率減小到1.23×10-6kg/(m2·s),孔徑5 ~9 mm 的催化劑磨損率下降趨勢較快;當(dāng)孔徑大于9 mm 以后,磨損率下降趨勢放緩。

圖2 孔徑尺寸對催化劑磨損的影響Fig.2 Influence of pore size on catalyst erosion

圖3 不同催化劑孔徑下孔壁磨損對比圖Fig.3 Comparing pore wall erosion rate at different pore size

由圖3 可知,不論孔徑如何變化,催化劑孔壁的磨損分布和磨損率增長趨勢基本相同:催化劑孔壁的磨損主要發(fā)生在催化劑的中后部,在催化劑入口附近的區(qū)域,壁面磨損率幾乎為零;在L =25 mm處,磨損率開始增加,到100 mm 以后,增長趨勢放緩,越往后磨損率幾乎維持不變。同時沿孔道流速方向(除入口附近)任何一點的壁面磨損率隨孔徑的增大而減小,Re(D=7)>Re(D=9)>Re(D=13)。

根據(jù)文獻[7-8],催化劑的磨損主要受空速和局部粉塵濃度的影響。由圖4(催化劑孔道內(nèi)的速度分布圖)和圖5(催化劑孔道內(nèi)顆粒濃度的分布圖)可知,在相同邊界條件下(d = 15. 96 μm、η =50 g/m3、u=15 m/s),無論催化劑孔徑大小,催化劑端面的顆粒濃度和對壁面的沖蝕速度幾乎相同,因此孔徑的大小對催化劑端面磨損率影響較小;在催化劑孔道內(nèi)(圖5),不同孔徑條件下顆粒濃度分布情況大致相同,但由圖4 可知,隨著孔徑的增大,孔道截面處的速度梯度增加,孔徑越大,孔道近壁處的流速相對越小,因此催化劑孔壁磨損率隨催化劑孔徑的增加而減少。

圖4 催化劑孔道內(nèi)的速度云圖Fig.4 Velocity contours in catalyst pore

圖5 催化劑孔道內(nèi)的顆粒分布圖Fig.5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catalyst pore

2.2 多層布置的間距對催化劑磨損的影響

催化劑多層布置時,布置間距對第2 層催化劑磨損的影響見圖6。

圖6 多層布置間距對第2 層催化劑磨損的影響Fig.6 Influence of layer space on second catalyst erosion

由圖6 可知,第2 層催化劑端面的磨損率隨布置間距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長率隨布置間距的增加逐漸變小,當(dāng)布置間距S 超過150 mm 時,端面磨損率幾乎保持不變,維持在3.50 ×10-4kg/(m2·s)左右,與第1 層催化劑的端面磨損率相當(dāng);第2 層催化劑孔壁的磨損率與布置間距成反比,間距越小,孔壁磨損率越大,但當(dāng)布置間距S 超過150 mm 時,孔壁磨損率幾乎保持不變,維持在2.62 ×10-6kg/(m2·s)左右,與第1 層催化劑的孔壁磨損率2. 46 ×10-6kg/(m2·s)幾乎相等。

不同布置間距催化劑孔壁磨損率的對比見圖7。

圖7 布置間距對第2 層催化劑孔壁磨損的影響Fig.7 Influence of layer space on second catalyst pore erosion

由圖7 可知,布置間距為10 mm 時的孔壁點磨損率大于布置間距為100 mm 的孔壁點磨損率,并且催化劑前部磨損率的差距較大;同時布置間距越大,第2 層催化劑孔道內(nèi)的磨損分布越趨近于第1層催化劑的孔壁磨損分布:入口附近區(qū)域的壁面磨損為零,隨后增加,到一定距離后增長趨勢放緩,越往后磨損率幾乎維持不變。由圖8 可知,不同布置間距條件下,催化劑端面和孔壁磨損率變化趨勢主要是由催化劑流域內(nèi)粉塵顆粒的分布引起的。在催化劑端面,當(dāng)催化劑布置間距較小時,由于前1 層催化劑的整流作用還沒消除,顆粒在慣性作用下繼續(xù)沿孔道方向移動,與第2層催化劑端面發(fā)生碰撞的粉塵顆粒數(shù)量較少,導(dǎo)致端面磨損較小;當(dāng)催化劑布置間距逐漸增大,流體的湍流作用加強,粉塵顆粒向四周擴散,引起第2 層催化劑端面磨損率增加。相反,在催化劑孔道內(nèi),當(dāng)催化劑布置間距較小時,間距內(nèi)的粉塵顆粒運動軌跡變化較小,粉塵顆粒在第2 層催化劑孔道內(nèi)的分布與第1 層催化劑后部孔道內(nèi)分布相近,因此孔壁磨損率較大;當(dāng)催化劑布置間距逐漸增大,第2 層催化劑入口前部的流場和顆粒分布逐漸趨向均勻,導(dǎo)致第2 層催化劑入口作用增強,引起在催化劑前部粉塵顆粒集中在孔中心線,直到后部才分布均勻,因此整個孔壁磨損率減小。

圖8 催化劑孔道內(nèi)的顆粒分布圖Fig.8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catalyst pore

2.3 孔道堵塞對催化劑磨損的影響

催化劑中間孔道堵塞與未堵塞時磨損率的對比見圖9。

圖9 孔道堵塞對催化劑磨損的影響Fig.9 Influence of pore blockage on catalyst erosion

由圖9 可知,催化劑堵塞對端面的磨損率影響較小,堵塞與未堵塞的端面磨損率分布為3.54 ×10-4kg/(m2·s)和3.15 ×10-4kg/(m2·s),變化不大;孔道堵塞對孔道壁面的影響較大,堵塞與未堵塞時孔壁磨損率分布為2.44 ×10-6kg/(m2·s)和4.10 ×10-6kg/(m2·s),變化較大。對于以上現(xiàn)象,主要是顆粒分布和速度變化引起的。

催化劑中間孔道堵塞后顆粒濃度的分布情況,見圖10。

圖10 催化劑中間孔道堵塞后顆粒濃度分布Fig.10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catalyst pore when pore blockage

由圖10 可知,催化劑中間孔道的堵塞,對催化劑端面的顆粒分布影響較小,對孔道內(nèi)顆粒運動軌跡影響較大:在催化劑外壁面的顆粒濃度明顯增加,入口附近粉塵濃度達到最大,同時內(nèi)壁面顆粒濃度明顯減小。因此與未堵塞時的磨損相比,堵塞后的催化劑磨損部位發(fā)生明顯變化,磨損主要集中在四周孔的外壁面,四周孔內(nèi)壁面次之,中間孔道隨著顆粒逐漸堆積磨損率減小為零,同時,由于四周孔道外壁的粉塵濃度、流速、局部沖蝕角度增加較大,引起的催化劑磨損超過了中間孔道和四周孔內(nèi)壁減小程度,導(dǎo)致孔道整體平均磨損率增加。

3 結(jié)論

(1)催化劑孔壁磨損率隨孔徑的增大而減小,催化劑端面磨損率受孔徑影響較小,在模擬孔徑范圍內(nèi),端面磨損率幾乎相等。

(2)第2 層催化劑的端面磨損率隨催化劑布置間距的增加而增加,當(dāng)間距增加到150 mm 以后,端面磨損率幾乎不變;相反,第2 層催化劑的孔壁磨損率隨間距的增加而減小,當(dāng)間距增加到150 mm 以后,孔壁磨損率幾乎不變。

(3)當(dāng)催化劑孔道堵塞時,催化劑的磨損主要集中在堵塞位置四周孔的外壁,同時磨損率較未堵塞時大。在工程實際運行中,應(yīng)避免催化劑的堵塞,在條件允許時,應(yīng)適當(dāng)增大催化劑孔徑,增強催化的抗堵和抗磨性能。

[1] 環(huán)境保護部.關(guān)于公布全國燃煤機組脫硫脫硝設(shè)施等重點大氣污染減排工程名單的公告[EB].[2014-07-08]. http://www. zhb. gov. cn/gkml/hbb/bgg/201407/t20140711_278584.htm.

[2] Fan Jianren,Zhou Dadong,Jin Jun,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ube erosion by particle impaction[J]. Wear,1991,142:171-184.

[3] 閆潔,李文春,樊建人,等. 繞流中顆粒與柱體碰撞和磨損的直接數(shù)值模擬[J]. 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工學(xué)版,2007,41(4):589-593.

[4] Lee B E,Tu J Y,F(xiàn)letcher C A J.On numerical modeling of particle-wall impaction in relation to erosion prediction:Eulerian versus Lagrangian method[J].Wear,2002,252:179-188.

[5] 柳成文,毛靖儒,俞茂錚.90°彎管內(nèi)稀疏氣固兩相流及固粒對壁面磨損量的數(shù)值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1999,33(9):53-56.

[6] 張義,周文,孫志強,等. 管道內(nèi)氣固兩相流沖刷磨損特性數(shù)值模擬[J]. 金屬材料與冶金工程,2011,39(1):11-15.

[7] 何文深,陳建軍,鄭佐東.SCR 蜂窩式脫硝催化劑抗磨損性能研究[J].電力科技與環(huán)保,2011,27(5):10-12.

[8] 肖雨亭,徐莉,賈曼,等.SCR 蜂窩式脫硝催化劑耐磨損性能模擬實驗實驗裝置研制與應(yīng)用研究[J]. 華北電力技術(shù),2013(1):18-34.

[9] 肖雨亭,徐莉,賈曼,等.蜂窩式脫硝催化劑在煙氣中磨損行為的模擬研究[J]. 中國電力,2012,12(45):96-98.

[10]Finnie I.Erosion of surfaces by solid particles[J].Wear,1960(3):87-103.

[11] Bellman R,Levy A. Erosion mechanism in ductile metals[J].Wear,1981(70):1-27.

[12]Finnie I.On the velocity dependence of the erosion of ductile metals by solid particles at low angles of incidence[J].Wear,1978(48):181-190.

[13]Hussainova I,Kubarsepp J,Pirso J.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eatures of erosion of cermets[J].Wear,2001(250):818-825.

[14]Oka Y I,Mihara S,Yoshida T. Impact-angle dependence and estimation of erosion damage to ceramic materials caused by solid particle impact[J]. Wear,2009(267):129-135.

[15] Wong C Y,Solnordal C,Swallow A,et al. Predicting the material loss around a hole due to sand erosion[J].Wear,2012(276/277):1-15.

[16]Lester D R,Graham L A,Wu J.High precision suspension erosion modeling[J].Wear,2010(269):449-457.

猜你喜歡
磨損率孔壁孔道
正六邊形和四邊形孔道DPF性能的仿真試驗研究
空間組合彎頭氣固兩相流動磨損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
APM列車電機碳刷磨損率超標(biāo)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
基于礦用鉆孔成像儀的孔壁模擬實驗裝置研制
砂土地區(qū)鉆孔樁孔壁穩(wěn)定性與評價方法研究
基于ANSYS的液壓集成塊內(nèi)部孔道受力分析
溶(土)洞地區(qū)沖孔樁孔壁聲波探測施工技術(shù)研究
基于FLUENT的預(yù)應(yīng)力孔道壓漿機理與缺陷分析
洗衣機凈衣效能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肥皂性能的評定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