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昱麟
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行業(yè)的日益興盛,知識信息量也呈現出激增的狀態(tài),基于書本形式的傳統(tǒng)學習已經難以滿足現代人對知識的需求。自從聯通主義指導下慕課的出現,為新時期的學習方法指明了方向。因此,文章對聯通主義進行了概述,分析了在其支持下的慕課對終身教育實現的可行性及現實意義。以期給學習者提供一個能夠隨時隨地學習的思路,進而通過慕課這一學習形式來促進我國終身教育的實現和發(fā)展。
關鍵詞:聯通主義;慕課;終身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0-0135-02
聯通主義指導下的慕課被看作是一種適應當前學習環(huán)境的最佳手段,它能以非正式學習的方式靈活地發(fā)生在不同的場所,也就是說它對時空沒有嚴格的限制,加之目前移動設備及無線網絡的普及,可以說為我國實現終身教育的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聯通主義的背景
(一)聯通主義的提出
2004年,加拿大教育學家西門思(George Siemens)在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系統(tǒng)地提出了聯通主義(Connectivism),他指出如今的學習是連接專門節(jié)點和信息源的過程,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活動。在比較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后,西門思提出了聯通主義學習觀點,現如今的許多知識不是存在于個體的心智之中,而是分散于許多個體、圖書館、網絡上和學習軟件之中。
他還認為,學習是一個連續(xù)的、逐漸形成知識網絡的過程,強調學習的重心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建立個人學習網絡的行為上。在聯通主義視域下的學習主張把更多時間放在創(chuàng)建個人知識網絡中。因此,按照以上內容來說,與其稱聯通主義是一種學習理論不如說其是一種面向網絡時代的“學習觀”。
(二)聯通主義的特點
1.時空性
聯通主義對于學習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現代技術中的在線學習(E-learning)和移動學習(M-learning)等為此提供可能。不論任何人、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只要想去學習,隨時隨地都可進行,這就讓聯通主義下的學習擺脫了學校正式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
2.時效性
聯通主義下的學習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的,而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時效性,知識信息更新快,這使學習者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手資料成為可能。只要學習者有意向,就可以及時地獲取有效信息,解決自己所需的問題。
3.情景性
情境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應該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知識和意義的建構。聯通主義下的學習希望學習者能夠利用周圍的資源、環(huán)境進行交互式的學習,使知識與生活中的具體情境相結合,讓學習者可以體驗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使學習更加情景化,從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二、聯通主義觀照下的慕課
(一)慕課的由來
慕課(MOOC)來源于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縮寫形式,是指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起源于2007年,美國猶他州立大學David Wiley教授所發(fā)起的Intro to Open Education 這門開放課程,被認為是慕課教學理念的起始原點。2008年,“慕課”這個名詞是由加拿大的兩位學者Bryan Alexander和Dave Cormier提出來的,自此慕課便在全球流行起來并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二)慕課的特點
1.知識開放性:資源和信息全部通過網絡傳播且完全開放,不受時空的限制。在滿足能上網的前提條件下,無論何時何地,慕課學習將無處不在。
2.結構完整性:有明確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時安排,作業(yè)等;另外,知識體系結構完整能夠快速架設,是緊迫學習模式所選擇的最佳手段之一。
3.內容生成性:慕課學習的方式是通過在線討論、組織活動、思考和交流獲得知識。最重要的是,慕課能夠增強學習者終身學習的技能,參與慕課學習能夠使得學習者改善個人學習習慣和促進知識體系的生成。
(三)聯通主義與慕課之間的聯系
為適應互聯網信息飛速更新的時代要求,聯通主義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觀被提出,與此同時,慕課的產生給大家提供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二者的出現絕非偶然,他們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且有著很大的聯系。因為,慕課與聯通主義在知識的建構上都需要建立相應的“通道”。在這個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變快和生存的周期變短,每個人都是知識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知識和學習越來越呈現出復雜、混沌、非線性激增等特征。而聯通主義認為知識就是存在于這種動態(tài)網絡情境下的,它表達的是一種從社會網絡“關系中學”和“分布式知識交互”的觀念,這對于慕課在實際中的使用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義。這樣說來,聯通主義指導下的慕課學習,提倡學習者找到個人所需并分布在其他節(jié)點的知識從而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體現了知識網絡通道的構建和交互融通。因此,可以說在新時期下聯通主義學習觀是通過慕課來實現的,二者是理論指導實踐的關系。
三、終身教育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朱永新指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的書1本都不到。說明對于許多畢業(yè)多年在社會上工作的人群來說,在書本上獲取知識已經成為一種奢求,因為沒有大量的時間去琢磨,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會造成對知識的抵觸,而且在知識信息化激增的時代,學什么,怎么學,從哪里開始學成為人們措手不及的問題。
(一)終身教育的提出
終身教育的思想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60年代以后迅速發(fā)展起來。終身教育強調學習應該貫穿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體性和民主性,主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組織形式、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終身教育是一種知識更新、知識創(chuàng)新的過程,目的是使個體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任何人想要學習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由個人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由此可見,聯通主義指導下的慕課是最適合促進終身學習實現終身教育的手段之一。
(二)終身教育的現實意義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全文)(2010—
2020年)》中多次強調終身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提倡終身教育促使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目前,很多國家將終身教育作為本國的教育改革總目標,同樣,我國也在大力宣傳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發(fā)展現代遠程教育,建設以衛(wèi)星、電視和互聯網等公共服務平臺,為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搭建終身學習的“立交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fā)展需要。從而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學習型社會。因此,終身教育的提出說明國家重視全民教育的發(fā)展,以此建立友好型、學習型社會的教育目的。
四、慕課對實現終身教育的啟示
以聯通主義為依托下的慕課,是一種以現代網絡技術手段的新型學習方式,它支持學習者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等特點,這就使個體獲得知識的方式不再依靠個人經驗,不再依賴紙質書籍,而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的聯通筑起學習的通道和橋梁,進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系統(tǒng)。如今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而聯通主義恰恰詮釋了網絡時代的新型學習方式,同時為慕課解決新型學習方式的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學習者通過聯結知識通道,適應網絡時代發(fā)展和知識的與時俱進,最終實現構建終身教育的學習型社會。因此,提出聯通主義視域下的慕課對終身教育的啟示。
(一)在線閱讀和視頻學習
閱讀內容的信息量不宜過大,因為大篇幅的內容往往使學習者反感,而且學習者的時間有限,因此可以把大篇幅的文章拆解成多個小篇幅的知識點來提高在線閱讀的效率。另外,在線視頻學習的內容要豐富,能夠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視頻學習的好處是可以加深印象,較文字類的學習內容更能讓學習者接受。
(二)線上討論發(fā)問式學習
在線的學習者不僅是提問者的角色,同時也是解答者的角色,學習者可以通過在線檢索自己的問題來獲取別人是如何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還可以發(fā)布自己的問題求助大家來解答。通過這種答疑解惑、知識共享的方式可以讓人與人、人與網絡等之間建立起聯通的管道,使慕課突破傳統(tǒng)正式的學校學習,讓人們發(fā)現學習的簡單和樂趣,并輕松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最終形成學習型社會的良好風氣。
五、結語
基于聯通主義學習觀下的慕課為實現終身教育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支持,開辟了終身學習的新空間,也是適應網絡時代特征的新型學習方式,這種學習可以利用零散、空閑的時間進行學習,并且這種活動可以貫穿學習者的一生。此外,它還在空間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學習者可以在任何地點進行學習。也就是說,只要學習者有意向,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使學習者依據自身需要,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未來的學習發(fā)展趨勢必定伴隨網絡而進行,聯通主義觀下的慕課,給學習者提供了一個隨時隨地學習的時空環(huán)境,而這也為終身教育提供更好的學習方式,以便促進我國終身教育的實現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畢家娟,楊現民.聯通主義視角度下的個人學習空間建構[J].遠程教育與網絡教育,2014(8).
[2]崔銘香,曾青云.終身教育終極目標的實現——論我國學習化社會的構建[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5(2).
[3]陳肖庚,王頂明.MOOC的發(fā)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11):5-10.
[4]唐雅慧.聯通主義指導下的移動微型學習[J].遠程教育,2012(12).
[5]張樂樂,黃如民.聯通主義視域下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3(2).
[6]張志宏.微探基于聯通主義的慕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4).
[7]朱敏,高志敏.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型社會的全球發(fā)展回溯與未來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