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任艷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模式的不斷改革以及人們對教育事業(yè)的廣泛關注,單一的學生學業(yè)完成與課程成績也不再是人才評定金標準。新時期背景下社會與用人單位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心理學立足心理學特點,在高職思政課程中加以融合應用,從改變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地位及發(fā)揮引導作用三個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了積極心理學在高職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問題。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思政課;教學
思政課一直是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課程,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的研究深入,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中的作用也日趨顯現。因此,進一步在高職思政教育中貫徹積極心理學就至關重要。在高職大學生培養(yǎng)中,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也是學校教學評價的內容之一。而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正確的教學方法也是必不可少。例如積極心理學在思政課程中的應用,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
一、改變教學模式,營造和諧課堂
傳統(tǒng)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按照課本的教學內容設置來講解理論知識。這樣的模式缺乏一定的課堂溝通,實踐中也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我國當前的高職院校來看,許多高職學生往往存在主觀學習意識薄弱等問題,我們不否認一部分原因是外界的環(huán)境和文化腐蝕,但重要的還是由于單一呆板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們自我感覺大多都在荒廢青春,浪費生命。因此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進行思政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的重點。積極心理學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tǒng)心理研究的學科,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思政課程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勢在必行。
積極心理學強調人性的優(yōu)點和價值,同時研究視野也是面對群體和社會的心理探討,不過也會注重個人的心理研究。通過融合積極心理學的內容,我們完全可以改變那種教師在上邊講授下邊被動接受或者睡倒一片的尷尬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不是高高在上侃侃而談,而能夠處于和學生平等的位置,營造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實踐教學中發(fā)現,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是個性張揚,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我們可以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然后采用不同形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我們可以將傳統(tǒng)的講授換成專題講座或者演講辯論的形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達到教學的目的,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例如我們在講授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演講的形式進行理想一課的教學,讓學生們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學生們在互相的演講中也能學到正確的價值取向。我在講解《理想的重要性》這部分內容時還可以采取辯論的形式,可以分為正反兩方,說人是不是要樹立理想,正方是:事情隨時變化,只要行動不要理想。反方是:夢想總是要有的,沒有理想沒有目標。這樣通過討論就能要學生們明白理想的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夠明白行動才是讓夢想成真的重要途徑。
二、突出學生地位,把握主體目標
“把課堂還給學生”是新時期落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思政課教師教學過程中還是要積極營造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任何花哨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模式都不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性。積極心理學中也凸顯了“積極人格特質”這一內容,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是基于人的自我管理和導向的理論假設。
在高職教育中通過積極心理學開展思政課也是如此,也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營造。在教學中要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將課堂豐富多彩起來,營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雖然內因決定事務發(fā)展,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外因的重要作用。高職學生相對教學環(huán)境比較開放,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教學可以通過學校的電子論壇,聊天室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例如在講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的民主生活會,在聊天室內探討采取這種形式開展教育的優(yōu)勢,結合效果進行深層次的學習討論:其次要以學生的評價作為教學目的是否達到,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一項關鍵制約因素。在課程結束后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上都可以提出意見,讓教師能夠更好地以學生為主體,更好的發(fā)揮積極心理學在高職思政課程教育中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高職人才。教學過程應注重教學目標的把握,一定是以大綱的目標為基準,在課程內容的分析之后設定合理的教學方法。
三、發(fā)揮引導作用。凸顯教師功能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任何途徑的教學,都一定是要有教師的指導。積極心理學在高職課程中廣泛應用,一定要突出教師在其中的重要引導。首先教師要將自己的教學心態(tài)調整的積極樂觀向上,高素質的教師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關鍵所在。教師要能夠愛崗敬業(yè),懂得不斷地自我完善,加強教師的教學積極體驗,提高教師能夠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各方面技能:其次教師要能夠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導向。高職學生由于錄取分數不高,學生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然后通過分小組學習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勇敢堅毅的品格。教師也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去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處理好生活學習問題,身體力行的向學生們傳授思想品德:再次可以通過師生合作,在合作中落實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從而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思想教育課程是高職教育中的一項重要課程,對于學生發(fā)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思政課程教師在充分利用積極心理學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改革教學模式,一定能夠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高層次的進步和提升。融合積極心理學,對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更多適應社會發(fā)展,適應時代變遷,適應國際化激烈競爭的高素質人才。